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事迹材料 >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5篇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5篇

时间:2022-02-18 03:10:10 浏览次数: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5篇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篇1

“因为有了电影,人类生命又可以延长。”某部影片有这样的台词。作为当前社会的一种高级视听享受,电影是我们休闲放松的很好选择。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时间。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影片《火车到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注一)

此后一段时期里,人们看到的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演员的对白一般通过动作以及插入字幕来展现。后人给这类影片取了个堂皇的学名,叫“默片”;还有个俗名,叫无声电影。演无声电影出名的演员,以卓别林为代表。很多人记忆中都有他的形象: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上衣与肥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舞一只手杖,滑稽地出现在黑白银幕上,从不说一句话。

事实上,不是他不说话,而是以限于当时的电影技术,他的话没法与影像同步播出。

为了能让电影说话,无数电影工作者、科学家前赴后继参与进来,好像都怕慢了一步,被别人抢了先。

一个科学天才也来了。

他就是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摄像技术:同时记录声音和图像

爱迪生很清楚,无声电影出现不少时日,摄像技术也已经成熟。要完成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的转变,关键是解决声音的录制和还原。当时,部分无声电影的配音是乐队现场伴奏的,因此不存在录音和还音问题。但乐队不可能随电影四处跑。如何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首要课题,爱迪生也不例外。

这次,爱迪生想到的是自己平生的第一大杰作——留声机。1877年,他在新泽西州成功研制第一台可以录取和复制声音的留声机(注二)。爱迪生给助手威廉·肯尼迪·劳里·迪克森(注三)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种“能看到图像的留声机”。

迪克逊原是美国戈尔克街某工厂的实验部主任,以擅长制造巨型发电机闻名。他不仅摄影技术一流,而且做事认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加盟爱迪生公司后,迪克逊在马莱摄影枪原理的基础上,研制成了一种初具现代摄影机雏形的电影视镜,即活动摄像机。这个机器有效解决了活动摄影的问题。

迪克逊在爱迪生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改进留声机。一年后,他们把留声机的滚筒和一个较大的鼓结合起来,并在鼓上覆盖针眼大小的微缩照片。这就是著名的留声视镜。

留声视镜拍摄原理如下:拍摄时使用两种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处理,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留声视镜有效解决了照片就与留声机的记录同步的问题,为有声电影的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1888年10月 6 日,迪克逊及团队在实验室第一次展示“留声视镜”,以及会说话的对白片。爱迪生一边为视镜的声画同步而惊叹,一边暗暗着急。搞机械出身的他深知,“留声视镜”只是一种机械装置,根本解决不了声音连贯的记录方式与视觉画面的线性记录方式间的矛盾;因此“留声视镜”拍出来的电影声画都会错位。十天后的10月17日,为保护未来的这项专利发明,爱迪生向国家专利局呈上一份申请报告,称自己正在研制一种“像留声机之于耳朵一样,对眼睛发生作用的机器”,这个机器叫作“活动电影放映机”。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篇2

现在医学上,青霉素已被使用得很普遍了,它可以杀灭病菌、消除炎症感染。也许,你并不知道,青霉素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呢!

1928年9月,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正致力于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种会让人致病的细菌。为了考察这种病菌的生活习性和致病机理,需要对它们进行培养观察。当时的设备比较简陋,工作是在一间闷热、潮湿的旧房子中进行的,实验过程中又需要多次开启培养皿,皿中的培养物很容易受污染。有一次,弗莱明打开培养皿观察细菌,偶然发现在培养皿口上长出了蓝绿色的霉菌,而就在霉菌旁边,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现了清澈的水滴。

蓝绿色的霉菌为什么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并将细菌消灭呢?弗莱明紧紧抓住这次“偶然”的发现不放,全力以赴地对这种蓝绿色霉菌进行研究,终于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并进一步发现它对其它一些病菌同样有杀灭作用。

1945年,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与研制出青霉素化学制剂的英国病理学家弗罗里、德国化学家钱恩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篇3

金刚石作为一种稀有的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重要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刚石以极少的矿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这种少得出奇的金刚石具有世界万物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种矿石。金刚石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用途:有人将它镶嵌在金光闪闪的戒指、耳环等首饰中,以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有人把它制成锋利无比的金刚钻,用来切割钢铁、玻璃等等。

可是,储量如此稀缺的金刚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它的巨大需求。渴望拥有金刚石的人往往会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刚石能成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该多好!

189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尴地研制出了人造金刚石!

片刻间,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讯传遍全法国,传遍全世界。人们轰动了,法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莫瓦桑一下成为新闻媒介的焦点,成为人们心目中巨额财富的生产者,在法国,甚至有人称他为“世界富翁”。

早在发明人造金刚石之前,莫瓦桑已经是法国一位颇负盛名的化学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单质氟。6年后。他又发明了高温电炉。不过,莫瓦桑并没有被鲜花和荣誉绊住前进的步伐,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孜孜进取。

有一次,莫瓦桑准备进行一项化学实验,需要用一种镶有金刚石的特殊器具。这种器具非常昂贵,因此实验室里的助手们倍加爱护。

早上,莫瓦桑来到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时,各项仪器都准备好了,讐找不到那镶有金刚石的昂贵器具。奇怪,怎么会突然不见了呢?

助手突然惊叫起来:“啊?门好像被撬过了!莫非有小偷光顾?”

莫瓦桑仔细一看,可不是,门锁很明显被人撬开过。进实验室前,谁也没有留意到。这么说,小偷看上那昂贵的金刚石了。

这桩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个念头:“天然金刚石如此稀少而昂贵,如果能人工制造金刚石,该有多好!”

可这谈何容易!作为化学家,莫瓦桑心里最清楚:“点石成金”这不过是美好的神话。要想制造金刚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刚石的主要万分并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

翻阅了许多资料这后,莫瓦桑了解到,金刚石的主要万分是碳。至于它是如何形成的,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布雷曾提出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紧接着莫瓦桑想到,要人工制造金刚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材料。选什么材料才合适呢?还从未有人作过这方面的尝试,看来,一切要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机化学家和矿物学家查理·弗里德尔在法国科学院作了一个关于陨石研究的报告,莫瓦桑也参加了。

在报告中,查理·弗里德尔说:“陨石实际上是大铁块,它里面含有极先是的金刚石晶体。”

听到这儿,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矿中也常混有极微量的金刚石晶体,那么,在陨石和石墨矿的形成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金刚石晶体呢?

想到这里,莫瓦桑头脑中出现了制取人造金刚石的设想。他对助手们说:“金刚石的主要万分是碳。陨石里含有向量金刚石,而陨石的主要万分是铁。我们的实验计划是:把程序倒过去,把铁熔化,加进碳,使碳处在跔的高温高压状态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刚石。”

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制取金刚石的实验开始了。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更没有别人的指点,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样。第一次失败了,认真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次再来……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探索,莫瓦桑的实验室里终于爆发出一阵激动的欢呼声,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成功了!

从此,人造金刚石诞生了,并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那坚不可摧的威力。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篇4

彭奈迪脱斯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触发了他的灵感,使他研究制成了“安全玻璃”。

那是1907年的事,一天,彭奈迪脱斯正在实验室里整理仪器,不小心将一只玻璃瓶子打翻在地。这下可完了!实验室的地面是用石块铺的,玻璃瓶子摔下去还不破裂成碎片吗?然而,出乎意外的是,瓶子并没有裂成碎片,只是出现了一些裂痕,他随手又拿出一只洗净的瓶子,轻轻地向地上摔去。这次,玻璃瓶子却被摔得粉碎。两只瓶子的情况为何如此不同呢?彭奈迪脱斯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时隔数天,报上注销了一起车祸,横飞的玻璃碎片击伤了乘客,使彭奈迪脱斯深感痛心。他不由得联想起那只破而不碎的瓶子,决心搞个水落石出。他重新找到那只瓶子,仔细观察,原来那是一只盛过某种药水的瓶子,药水蒸发后在瓶的内表面结下了一层坚韧透明的薄膜,看来,正是这层薄膜对瓶子起着保护作用。

“偶然”的发现促使他进一步研究玻璃涂膜,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附着力强、透明度好的合适涂料。后来,他又用涂料将两层玻璃粘合在一起,发现其防止破碎的性能更好。这样,“安全玻璃”终于诞生了。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篇5

亚历山德罗·伏特,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1745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科摩,伏特发明电池时已经50多岁了,他绝没有想到持续电流对以后的影响会有那么大,因此也没有再作进一步研究,一直在帕维亚大学任教。1819年,伏特退休回到故乡,于1827年3月5日逝世。

伏特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八个兄弟姐妹大都就了神职,只有他例外。伏特四岁才会说话,家里人认为他智力迟钝。但到了七岁,他赶上了其他孩子,接着就开始超过他们。他十四岁时便决心当一个物理学家。当时伏特对占据了当代科学舞台的电现象非常有兴趣,而这种兴趣是由普利斯特利的电学著作引起的。为此他甚至还写了一首关于电学的拉丁文长诗。

1774年,伏特被任命为科莫中学的物理教师。第二年他发明了起电盘。在给普利斯特利的信中,他首次描述了这个发明。这个装置由一块覆有硬橡胶的金属电极板和一块带绝缘手柄的金属电极板组成。摩擦硬橡胶板,使之带上负电荷。如将带柄极板置于其上,正电荷便被吸引到下表面,负电荷被排斥到上表面。上面的负电荷可通过接地排除,这个过程不断继续,直到带柄极板带上很多电荷为止。这种电荷蓄贮器取代了莱顿瓶,成为电容器的前身,今天仍然使用着。

起电盘发明后,伏特的名声因此传开。1779年,他接受了帕维亚大学的教授职位,并继续从事电学研究。他发明了与静电有关的其他设备。1794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被选为该会会员。

当选会员后的一天,伏特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突然,一本德国科学家的实验报告汇编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叫斯罗扎的科学家在1750年做的一个实验。斯罗扎在实验报告中说:把两个不同的金属分别夹在舌头的上下,然后用一根金属导线连接两块金属块,此时,舌头上会有一种麻的感觉;如果用两块相同的金属片夹在舌头上下,就没有这种感觉。伏特看完这个实验报告,欣喜若狂。回到实验室,伏特马上找到一块薄锡片和一枚新银币,并用一根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果然,他的舌头出现了麻木的感觉。“这是触电的感觉。”伏特对助手说,“导线中肯定有电在流动。”伏特发现,单独使用锡片或银币在口腔做实验时,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伏特推测,可能是口腔含有稀酸的缘故。根据这一推测,伏特改用稀酸做实验,果然,发现有麻木的感觉。稀酸实验的成功,给了伏特极大的信心。他决定生产一种能产生和储存电能的装置。

1799年,伏特按照自己的设计,把几个盛稀酸的杯子排在一起,然后在每个杯子中装一块锌片和铜片,并将前一个杯子中的铜片和后一个杯子中的锌片用导线连接。最后,两端用导线接出。伏特用手指捏住两端的导线,他不仅感到手指麻木,而且身上也有这种感觉,这说明这种电源装置产生了相当大的电压。“把这‘宝贝’叫做‘伏特电池’吧!”伏特的助手建议。

1800年,伏特制成能产生很大电流的装置。这就是历史上第一组电池。伏特使用小圆铜极板和小圆锌极板以及浸透了盐溶液的硬纸板圆片,从底部开始,往上依次为铜、锌、硬纸板;铜、锌、硬纸板……如将金属线接到这个“伏特电堆”的顶端和底部,电路闭合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不久,尼科尔森将伏特电池付诸实际使用。电池的发明使伏特的名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801年,伏特被拿破仑宣召到法国奉命表演他的实验。他获得一连串的奖章和勋章,其中包括荣誉勋位团勋章,还被封为伯爵,1810年,他当上了伦巴第公国的参议员。伏特和拉普拉斯一样,有不受政治变迁影响、保持自己地位的权利。无论是拿破仑倒台还是奥地利再次统治意大利,伏特仍然地位显赫,春风得意。然而,伏特所获得的最高荣誉却并非出自于统治者,而是来自他同辈的科学家。电动势的单位现被称为“伏特”,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由现代核粒子加速器产生的运动带电粒子的能量,以电子伏为单位量度。

在伏特之前,人们只能应用摩擦发电机,运用旋转以发电,再将电存放在莱顿瓶中,以供使用,这种方式相当麻烦,所得的电量也受限制。伏特发明的电池改进了这些缺点,使得电的取得变得非常方便。

伏特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一个巨大的进展。伏特电池是一个重要的起步,它带动后续电气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后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研发成功也得归功于它,而发电机之后电气文明的开始,导致第二次产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推荐访问:事迹 科学家 素材 现代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关于科学家的素材 科学家的事迹简短 作文素材科学家事例简短 科学家人物事迹 关于科学的素材事例 科学家生平事迹的资料 关于科学的人物事迹 关于科技名人素材事例 中国科学家事例素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