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6篇)

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6篇)

时间:2023-05-03 11:25:05 浏览次数:

篇一: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1、平淡无味,润物细无声。老师就是从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次板书中,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水至柔至弱,滴水能穿石。老师就是从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

  2、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3、宽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可我们有时候,又为什么容不下一小点沙粒和微尘!一个人的胸襟能容多少物,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宽容,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狭隘足以让人的心灵流血、两败俱伤。心不容物会失去英才,海纳百川沃野娇秀,大肚能容天高地阔。

  4、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师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师德不就平淡如水吗?如果有人想诠释师德的内涵,我会说:师德如水,而真水无香。

  5、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6、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7、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8、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

  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9、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勇往直前吧朋友

  10、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11、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12、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

  13、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今非昔比”

  转眼,我在小荷教育已经三个多月了,这些日子我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已经“今非昔比”了。今天有个小孩子生气了,生气的原因很简单

  ::和班上的小朋友拌口角。结果以前连上厕所都要一起的好朋友变成了,一说话就吵架的死对头。

  分析其中原因,这两个小孩子平时都都喜欢拿别人不好的事情来说。当其中以个出现了些小问题,另一个就死抓着说。他们现在还处于自我发展过于强盛的时期,都无法容忍谁这么说自己最终导致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爆发。

  身为小荷教育的教师,我只能尽量的调停,再加上时不时加入一些“共情”的辅导。虽然这个星期,我还没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我希望他们下个星期来的时候能相互谅解,重新做好朋友。

  缪老师心得

  竞

  争

  这个星期我们这里新来了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样就有了两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了,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同年级的伙伴了,这样的情况让我很开心,因为学生无形中都会有一个竞争意识,而这种竞争意识在同伴自己就更能体现了,这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不管是成绩,纪律还是书写方面,都有一个与之相比较的同阶段的竞争对手了。

  那两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只要你一夸其中一位,另一位立马摆正看齐,效果很不错。就像读拼音,新来的小朋友在拼读方面还不错,表现好的时候总夸下他,这就让另外一位觉得自己落后了,本来总是慢吞吞,心不在焉的样子,这几天表现也在渐渐好起来了。两人相互比较着,相互进步着。

  郑老师心得

  做多少课外作业,由你决定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比较弱的环节基本上是由于没有做足够的联系导致的,但是过多的联系又会是学生对作业和学习产生反感,丧失学习兴趣,会适得其反。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喜欢做作业,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都没有作业,更不要说主动的去做课外作业了。于是,经过老师们的集体商议,有了小荷教育全新的课外作业制度——“由你决定”。即课外作业的量是由学生,而非老师决定的,这样,当课外作业多的时候,学生是没有怨言的。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些疑惑,那就让我再说清楚点。课外作业是由学生决定,但不是他们的嘴巴决定,而是表现决定的。

  “由你决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完成回家作业后,每天一个有针对性的少量的课外作业,这个作业不要求学生非常快的完成,甚至可以比平常速度慢一点,但对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错误超过三个,那对不起,你还得再做一个练习,再超过三个错误,依然是这样,直到错误在三个以内。最后,老师还会表扬每天课外作业全对,或者错误极少的同学。多次受到表扬的学生会获得老师的实物奖励。

  为此,在小荷教育学习的学生,每当做课外作业的时候都非常认真,非常仔细,不东张西望,更不会私下讲话,因为这会影响到自己作业的质量。同时在完成之后主动检查,对有疑问的题目自己再三斟酌。这使得他们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转化和吸收,而且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荷教育相信,学生不仅需要好的老师作为引导,还需要好而不严的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

  周老师心得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每个星期我们都在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上作出调整,我们为了和家长加强沟通联系,这个星期开始我们将会把学生每周的情况通过联系本反映给家长。同时还增加了星期天的2小时免费辅导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在课堂上,二、三年级也开始设置值日班长制度,效果不错,学生做值日班长积极性很高,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自己会自觉地表现的起带头作用。写作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他们年级低,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现在抓住根基,以后写作起来才会游刃有余。所以我给他们布置的每周要完成的课外作业:

  :

  班主任的使命就是以心换心,让每一个学生郝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不能只拥有一颗心,应该“五心”俱全一一责任之心、热爱之心、精细之心、欣赏之心、快乐之心,去叩开学生的心灵,发挥学生的潜能,打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奋进的班集体将会事半功倍。

  班级建设是一个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良好的班级建设也能提升班主任和家长的素质。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作为学校最小的细胞“班级”的“掌门人”班主任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烦恼。社会舆论挑战班主任的地位与存在价值;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大相径庭、矛盾重重;班级建设中,师生关系僵硬。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缺乏理解,社会、家长、学生对班主任、班级建设理解甚少,反之,班主任与家长和学生也缺乏沟通。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深深感到,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发展的班级刻不容缓。

  X校的实践者尝试将“理解”引入班级建设。试打造一个班级成员(班主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互相了解、沟通、理解下的集体,致力于创造一种和谐的、轻松的、家庭式的、温馨、温情的环境、氛围,以更好地筹划并实现班级成员的生命可能性,使他们的生命意义更加丰富。

  本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针对现行班级建设出现的种种弊端,阐述在“保姆型”、“警察型”、“放任

  型”班级建设大行其道下建设理解型班级的必要性?理解型班级究竟是什么?建设理解型班级的策略是什么?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法。在一所中心城区的“X”校“J”班级实施“理解型班级建设”的研究。研究者拟对自身班级以及学校中其他班主任的班级建设,以讲故事的方式发掘、记述现今小学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刻地剖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而后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各种形式对建设理解型班级产生整体性的认识,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从而提出建设理解型班级的各种策略,以期将研究结论推广到本校其他班级的建设中。

  本研究揭示的是,建设理解型班级,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进行角色重塑和定位,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建设理解型班级要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打造适合他们的班级,即为低年级的孩子创设“温情式”的班级,为中高年级的孩子创设“自主式”的班级。建设理解型班级以使教师的生命绽放美丽,使学生的生命绽放精彩。

  理解型班级的真谛在于“理解”,理解的对立面就是误解,因此建设理解型班级首先要采用各种策略消除存在于师生间的种种误解,然后通过“养心工程”增加师生间的凝聚力,最后运用激励教育使师生间、生生间、老师与家长间彼此理解,实现生命的可能性。

  建设理解型的班级,还要搭建从梦想到现实的阶梯,拾级而上。我们要为学生建设理解、幽雅、温暖的班级显性文化以及理解、和谐、向上的班级隐性文化;要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建设理解型的干部群体——实行小干部轮岗制和常任制;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借助家长、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对一个班集体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格高尚的班主任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引领着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呢?一、责任

  心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

  的人格品质。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责任心能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班主任既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件小事,又

  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格和行为习惯。因此,当好一个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将勤管与善管结合,细管与活管结合,严爱相济,长期坚持

  下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爱是教育的前提。能创新教育的奇迹

  树立良好的形象,言传身教

  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对学生抱有爱心

  细化规则,奖罚分明

  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完善班级管理

  静心教学,潜心育人,把所有的爱献给学生。

篇二: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5篇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1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________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四、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未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五、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将会为科学理论的魅力所吸引,更为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作用所叹服。这将大大提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2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要使自己快速成长,务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多学习

  多研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善于把教学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和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研能力。关于素质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

  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之后,我感想很深,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个人工作多年以后,或多或少的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这些教育理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只有不断的潜心学习和揣摩,并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我们才能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书中

  提到的并被我校广泛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

  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书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对我们教书颇有教义。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丰富完善自身,还要在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并讲求创新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所学所感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教师可以也应该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那么,教师在读书中聆听前人的教诲,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灵感,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洗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体悟教育真谛,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满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

  教育不仅是科学,教育更是艺术,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阅读无非是与智者、经验和大师分享,而不是孤芳自赏和惟我独尊。分享是双向沟通、彼此给予、共同拥有,教育其实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的精神财富,就是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多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大家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与书共舞,与时俱进,使教师、学生与社会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会让教师更加深沉,远离肤浅.。真正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使你体会到如坐春风之中,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旅行。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阳光的沐寓雨露的滋润,也是心灵的涤荡与素养的提升。当然,读书有时也劳累、孤寂和清贫,但其中的乐趣你体验了吗?伴随着心领会神,豁然开朗,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成长过程。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文海,有些不知所措,很重要的要精选,如培根所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奇文共与赏,疑义相与析

  ”,同时千万别把书读死,沾染“唯书唯上”积习。同时,还有注意和教学的结合,把阅读、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已时不我待,因为假如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必然缺乏文化积淀,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尽管目前学风还是比较功利和浮躁,只得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切忌怨天尤人,让我们为中学教育教学默默耕耘,相信明天会更好!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5今年暑期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文选,感受颇深。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

  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

  数学是数学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他们未曾拥有的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过程。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数学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索式学习。

  总之,数学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__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__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篇三: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论教师对待教育理论的态度

  论教师对待教育理论的态度

  摘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这既有理论本身不足的原因,也与教育实践者的片面认识有关。当前的教育实践界存在经验主义盛行、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心理、把教育理论理想化等问题。对待教育理论,首先要承认其价值,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理论,最后要创造地运用教育理论。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为克服理论与实践的对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所取得的进展并不令人满意,教育实践工作者仍然以怀疑的目光来审视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鸿沟依然存在。教育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重经验交流,轻理论学习,重实用技能,轻理论素养;谈问题多,分析问题少;摆现象多,揭示本质少”等现象,无不是教育实践脱离教育理论的反映,这一点,从广大教师对教育理论有关认识中可见一斑。

  一、经验主义的认识观

  经验主义者认为,教育经验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远比教育理论有用,从而推崇教育经验,用经验排斥、取代甚至否定教育理论。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淡化理论作用的教育实践。不可否认,教育经验之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少做出成绩的人主要靠经验的摸索和积累获得成功,相反,接受过多年理论教育的高师专业教师最初却会陷入困境,束手无策。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意义,但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常识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二十年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没有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没有感性到理性的跃进,就不可能获得关于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教师长期体验着自身的经验认识,会形成极强的惰性,导致僵化和保守,从而在低水平上重复教育实践。

  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融会贯通地内化教育理论知识,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和提升,成为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问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不可思议。”

  二、实用主义的认识观

  实用主义者认为,教育理论应该像医生的处方拿来就用,药到病除,只要这个理论实用,理应马上见到效果,否则该理论就是无用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尤为突出。持这种观点的人将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作了片面狭隘的理解。事实上,教育理论的抽象性和教育实践的具体性决定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只能是间接的,教育理论不可能成为教育实践的处方,不可能直接支配教育实践,它所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前人的及现实的教育实践的抽象,也是对未来教育实践的预测,这些都对教育实践起原则的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实践主体自己的思考、选择、运用和创造。

  因此,广大教师要转变理论效用观念,摒弃教育理论学习中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以即效性作为评价教育理论实效性的标准,而应注意其长远意义和未来意义。教育实践者只有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现实情况,在实践中对理论作出思考、选择和检验,不断发展和创造指导自己实践的个人理解和行动理论,加深对人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从而对教育实践发生作用,此时教育理论才具有真正的现实力量。其深层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更新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而非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套实际的有效的工具,其最有价值的恰在于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影响力,而不是其方法层面的东西。

  三、理想主义的认识观

  理想主义者将教育理论研究的方向定位于解决所有教育现实问题,认为教育理论既然来源于教育实践,又最终指向教育实践,那么教育实践中的所有教育现实问题都应是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教育理论一方面不可能直接帮助实践者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无法向实践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某种确定性方案,另一方面,教育理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十全十美的理论,更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教育理论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教育理论不能完全达到实践主体的期望,势必导致实践者疏离教育理论。

  应该看到,与自然科学相比,教育理论不具有自然科学的普适性,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现象非常复杂,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理论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来要求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起到精确指导作用。教育现象和问题所具有的时空性特点,使得教育的或然性远比自然现象要大,这些都决定了教育的规律性难以捕捉。2从方法的角度看,教育理论也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可控的、可重复的实验加以检验,从而使其普适性受到较大限制。同时,教育实践比教育理论更为活跃,更为生动。所以,教育实践工作者需要学习掌握并内化教育理论,抓住其精神实质,提高理论素养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增强鉴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去埋怨理论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继而放弃理论。

  四、正确对待教育理论的观点

  虽然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由于主客观原因暂时未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然而教师的专业化必然植根于理论和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之中,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对待教育理论。

  首先,要承认教育理论的价值。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是重大的。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因此,教师的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理论由于摆脱了具体教育实践所具有的偶然性、具体性、时空性等因素的限制,因而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给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以全面的丰富和提升,可以给教师诸多的思想启迪和借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不一定能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备丰富的任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必然植根于理论和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之中。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理论,才能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也才能有新的教育思想,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理论。其实,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程度是分层次的,当代德国原教育学家布蕾津卡把教育理论分为三个层次:(1)教育科学理论。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该理论的命题类型是描述性命题,回答“是什么”(含做什么)的问题,其目的属于科学目的,其任务是描述和解释事实。(2)教育哲学理论。其命题属于规范性命题,回答“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其目的属于哲学目的,其任务是提供价值取向和规范取向。(3)实践教育学理论。其命题属于描述—规范混合命题,回答“应当怎样做”(含应当做什么)问题,其目的属于实践目的,其3任务是告诉教育者在特定社会文化情景中的教育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手段,其中,教育科学和教育哲学属于教育的基础理论,离教育实践比较远,而实践教育学属于教育应用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更为紧密,从“实用”的角度说,对教师的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实践教育学理论,因此它应该是教师更加关注的教育理论。

  最后,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著作给我们这些实际工作者回答了许多问题,然而,每个理论性的真理都要用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加以体现。把科学真理变为创造性劳动,这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于选择方法,在于把理论原理变成人的活生生的思想和感情。”

  因此,教育理论的意义主要是对教师的思想启蒙,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还需要教师在理论启蒙下进行具体而灵活的创造。因此,教师要克服对待理论文献所存有的“实用主义”心理。事实上,任何教育理论,哪怕是实践教育学理论都不能为个别教师的个别教育实践问题开出拿来就用的“教育处方”。如果教师指望教育理论专家能够提供“教育处方”式教育理论,那么,教师就不仅是在为难专家,而且反映出教师对教育理论专家的依赖性,反映出教师自己不想思考,不想创造,不把自己当专业人员来看待,不把自己当作富有创造性和研究精神的主体。

篇四: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推荐文章

  美术教师教学心得体会3篇

  热度:

  教师仪容仪表心得体会

  热度:

  新入职教师心得体会3篇

  热度:

  教师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_教师学习文明礼仪个人感想

  热度:

  小学教师学习法律心得体会3篇

  热度: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的理性认识,作为教师好好学习好教育理论能够更好的提升教育水平。下面是带来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篇一

  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之后,我感想很深,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个人工作多年以后,或多或少的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这些教育理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只有不断的潜心学习和揣摩,并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我们才能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书中提到的并被我校广泛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

  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书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对我们教书颇有教义。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丰富完善自身,还要在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并讲求创新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所学所感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篇二

  今年暑期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文选,感受颇深。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

  探讨的问题。

  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

  数学是数学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他们未曾拥有的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过程。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数学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索式学习。

  总之,数学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

  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篇三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

  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四、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未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五、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将会为科学理论的魅力所吸引,更为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作用所叹服。这将大大提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篇五: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篇_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应该把教学理论当作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客体来考察,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作为反思的中轴。下面是今日首发带来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是我们了解自然的必要前提;学习,是我们适应和改造社会的必要手段,更使我感到教书,它的核心和本质是育人。育人的真正内涵就是教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而教师“教”的核心就是奉献一片对学生的爱心和关心。因此,教师要进行思想教育的学习,才能在思想教育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而作为教师自身,为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和提高教学效益,应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业务进修,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教学中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研究,才能不断进步,促进自身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更新,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也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担负起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任,正是这样的责任感,促使我更加奋发努力地探索和追求!

  篇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杨九俊先生主编的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收获颇丰,对如何说课、如何听课、如何评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系统的认识和学习,而且经过前半段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我们也相应的进行了听课、评课和说课的学习和训练,再加上对本书的研读,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介绍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理论,背景、平台和桥梁,第二、三、四章分别介绍了说课、听课、评课,第五章为案例精选,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对前三章的理论知识进行评析和检验。

  青年教师研修班前一阶段进行了说课比赛,当时只是从实践方面操作,本书从说课理念、说课内容、说课评价、说课形式四方面对说课进行详细解说。研读完这一部分内容,我首先明确了说课和备课、上课的关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都属于课前的一种准备活动,但是说课和备课在内涵、对象、目的、要求方面存在差别,尤其在两者的要求方面,必须要牢记:备课一般只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就可以了,而无须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教。而说课就不一样,教师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样教,还要从理论角度阐述为什么这样教,要说出为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关于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五部分,其中对于说学情,由于刚刚从教,对学生的学情掌握情况很不好,本书对这一方面介绍的很详细,学情应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方法和技巧、个性发展和群体方面提高,并举出了具体的案例,通过学习,就可以明白想要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该总哪些方面着手,而且也可以借鉴书中的案例来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情况,使教学效果更加实用有效。说课形式,即分享教学技术的经典智慧。本书主要介绍了三种说课形式:预设验证型说课,及时反思型说课,普适推广型说课。其中,对

  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及时反思型说课最重要。对于一名新教师,当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和收获,有的是成功后的喜悦,有的是失败后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教学不足之处的惋惜。吾日三省乎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说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虚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听课是教学生涯的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听课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如何听课,怎样才算真正的听课,在研读了这本书以后,有了深层的了解。听课具有目的性、主观性、选择性、指导性,理论性和情境性。听课不仅使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听课主要有检查型听课、评比型听课、观摩型听课和调研型听课。

  任何听课都是一个主动或被动的学习过程,但是在观摩类型的听课活动中,学习性

  的特点最突出。听课者的学习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有位中学老师说:“我听完一堂好课,常有这样的体会:就如深山挖宝,心头甜滋滋的,讲课者的思想激情、艺术魅力,给我留下了长远的记忆。有时即使是不理想的课,某一方面也会有深刻的启示。对于新教师来讲,参加最多的应该是观摩型听课,对于提升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在观摩型听课课堂中,我应该态度端正,要虚心,要认

  真仔细地、全身贯注地去听和看,要认真的记录。即使课上的有争议,也可以从中知道差的原因以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要认真仔细的记录有特色,有创新的地方。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共要特别将与众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可能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等宏观方面、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等微观的方面。对于自己的课堂,也可以在这些方面有所创新。每一节课都有自己创新的地方,日积月累,就会有非常巨大的收获。要将观摩课与自己的课进行认真的比较。比较方法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方法。在听课中,我们可以比较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这个问题为什么可以那样理解、这样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学生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困等,这时候思考问题的角度要尽可能小,要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思考,并记录下来,此时的思考往往是创新的火花、自我提高的关键。

  听完课后,要整理听课记录,对有关的记录应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比较性的思考,比较一下自己如果上这届课会怎样,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自己的课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比较中学习

  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

  我的师傅陈韶东跟我讲过:“评课时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评课,才能讲好课。评课是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特技教师徐世贵老师认为:“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的发挥应有的功能。但是自己对评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的并不牢固。书中指出,现实评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听后不评。这是评课大忌,也就失去了听课的的意义。二是不痛不痒。有些教师评课较随意,别人听后毫无价值。三是抓不住关键,虽然评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深入关键与实质内容等。所以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应该本着实话实说原则、心理零距离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激励性原则、因人而异原则和艺术性原则来进行评课。评课要根据学生学情,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表达是否准确;要评价教学过程中是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评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教学成效是否突出,在书中,每一方面都有具体详细的可操作性指导。

  《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既有深入的理论指导,不仅包括新课改的新理念,还有国外教育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

  学,还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指导,最后还有详细的案例剖析。让我们不仅在理论层面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具体的可操作指导,可以直接运用在课堂教学或是课下的学习,说课评课中,有了目标和方向。最后的案例举一反三,还可以拿自己的课与之比较,在比较中得到提升。

  篇三: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我认真地读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这本书,体会很深。教育是一部高深的教科书,而教师职业道德又何尝不是呢?新时期的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我们不得不好好地学习一下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免得误人子弟!试想我们每一位教师真正在师德方面又做到了多少?通过学习,其中给我感悟最大的是教师之爱!爱让教师更加自信。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历史上的教育家都有把爱学生作为为师的主张,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倡导“爱满天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从而主张“把整个心灵给孩子们”。前苏联另一

  位教育家赞科夫则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爱儿童。”确实,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爱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体现于学生的身上,体现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中。教书育人,以情感人!我们应该深知,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我们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心坎上,随时随地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应该以宽容、博爱之心去感化他们。“尊师爱生”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师生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行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地强调了”尊师”,而忽视了“爱生”。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应该是“互尊互爱”,倡导的是师生互为精神关怀者。当你去爱学生时,学生会同样爱你。当给学生一桶的爱,学生回报你一杯的爱,就非常的满足了。爱让我快乐,使我满足。

篇六: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022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22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篇1从开学到现在,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类型,比如上课迟到、没有带鞋套、上课把手机带去充电、做练习时没有耐心、课后不及时关电脑……,各

  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向班主任告状,那只会让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尤其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学生,以后的管理会更加困难。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奖惩措施来约束他们,比如迟到的同学我不会记名字,但是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要额外多的完成一个我布置的任务,课下要把所有学生的凳子推到桌肚里,带着手机去充电的同学我也会直接没收,但不是交给班主任,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确定归还的日期;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也会有奖励措施,比如大家集体都表现好的话,我会给大家播放电影短片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事实表明:我的抑扬法还是有成效的,至少他们告诉我:很喜欢我的一点在于,我不会向班主任告状,很多时候,这一招是失去学生对任课教师信任的最大忌讳,因此艺术性地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也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以上只是我两点粗略的见解,很多收获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实践,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践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

  激情——教育者的一种状态,让自己始终保持初出茅庐时的工作状态;爱心——教育者的一种品质,让自己包容学生的一切和一切学生;创新——教育者的一种能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是昨天简单的重复;时尚——教育者的一种魅力,让自己紧跟时代的脉搏而显得永远年轻;沟通——教育者的一种武器,让自己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敏感——教育者的一种机智,让自己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反思——教育者的一种习惯,让自己不断挖掘成长的潜力……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在学生中拥有威信的教师,一名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老师。

  2022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

  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

  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2022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3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迈入21的传统理论与教育模式需要有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更新。作为一个能带领学生进入新世纪的幸运的中学教师,深深地感觉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和迫切。

  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融合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既具有西方人才模式特点:知识面宽、有创造力、有适应性、有独立性、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东方人才模式特点: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较高的知识深度、较强的理解水平以及统一规范和

  集体主义观念的“T”型人才。经过对中西方人才的比较,我们发现,应吸收传统和西方教育理论中的精华。既要肯定原有传统理念中的优秀的部分,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认识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又能去芜存菁,运用“拿来主义”。这样才能培养教育出21世纪的未来的强者,使我们的民族更豪迈地屹立于世界。

  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更高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提高师德修养要做“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高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要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还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多层复合最基础的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和技巧;第二层面是具备条件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第三层面属教育学科类,它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这三层面还相互支撑、渗透、与有机整合。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世纪的教育事业发展发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以先进的、代表我们时代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使我们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认清改革的方向,才能与时俱进。

推荐访问: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理解 理论 教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