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园区发展思路10篇

园区发展思路10篇

时间:2023-05-01 10:10:27 浏览次数:

篇一:园区发展思路

  

  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四大发展思路做好项目建设

  云南嵩明杨林工业园区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十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作为省级开发区给予保留,更名为“云南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园区距昆明主城34公里,嵩明县城8公里,昆明新国际机场12公里,处于昆明市30分钟经济圈内。

  园区围绕“三个一”的建设目标,即:打造一流省级工业园区、全省一流的招商引资环境、一流的生态环境,在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2009年园区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特色、抓实两大基础、做强四大支柱”的园区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省级一流工业园区建设,为争创国家级工业园区奠定发展基础。

  围绕一个中心

  管委会始终抓住实现园区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建设省级一流工业园区,为争创国家级工业园区奠定发展基础这个中心,狠抓园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土地收储、企业服务、融资等工作,为实现园区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突出一个特色

  特色是园区赖以生存的根本,管委会紧紧抓住园区发展“九大优势”,突出“园中园”建设特色,围绕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招商。

  吸引国内外具有资金、有先进技术、有管理优势,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长的开发项目入园发展。努力形成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托园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园”、“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兰茂药物园”等“园中园”的开发建设,按照分类入园、分产业进园的要求,分门别类优先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品质。

  与此同时,嵩明杨林工业园区的九大优势即:深厚的人文底蕴优势、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优越的经济发展优势、充裕的人力人才优势、优质的基础教育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优惠的投资政策优势、高效的团队服务优势已成了园区的亮点。

  抓实两大基础

  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园区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关健要素,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2009年,园区将投资9082万元完成南环路、投资1083万元完成东环路、投资5598万元完成景观大道改扩建一期工程、投资950万元完成北干道一期毛路工程建设。

  并协调省、市、县电力部门,推进麦地塘110KV变电站主控室建设及影响、制约园区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杨林Ⅰ、Ⅱ回线、嵩杨牵线、嵩杨线的迁改。并全面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体建设。同时,年内将启动园区中心商务区东西向中心路、东环路二期及其它项目建设,为实现园区土地分割,便于开发利用奠定发展基础。

  抓实土地收储工作。土地收储,是实现园区发展的根本,是项目设施建设的先导。只有确保土地供给,园区发展才能实现突破。2009年,园区应实现土地收储2570亩,基础设施建设“五通一平”面积1000亩的目标任务,熟地面积应超过建成区面积的30%以上。截止6月,园区预收储土地3597亩,占市下达任务2570亩的139.96%,其中,上报土地部门批准的254.79亩。

  “五通一平”完成1298.19亩,占考核目标1000亩的129.81%。园区熟地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的22.99%。为提高园区土地开发效益,稳步推进园区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强四大支柱

  没有强大的产业作支柱,园区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后劲。结合杨林工业园区实际,园区管委会依托园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园”、“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兰茂药物园”等“园中园”的开发建设。

  按照分类入园、分产业进园的要求,分门别类优先发展优势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突出新型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包装印刷和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等招商模式,充分发挥推介招商、媒体招商、会议招商等形式的招商引资作用,吸引国内外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落户园区、努力引进一批如沈机集团昆明机床有限公司12万吨/年铸件及重型机械加工、装备一体化和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做大做强园区支柱产业,为实现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1至7月,工业园区共立项、备案(或签约)、提交项目建议书的工业内资项目19个,其中外资项目1个,协议投资总额550819万元,其中协议外资投资总额3.015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60398.3万元,实际到位外资2187万美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5个,已开工项目1个——昆明市轧钢厂,计划年内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3个。截止6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1980万元,占市下达任务280421万元的32.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68万元,占市下达任务46186万元的41.28%;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6250万元,占市下达任务52234万元的50.25%;利税总额13567万元,占市下达任务27060万元的50.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8万元,占市下达任务数67.9%。(木晓雯)

篇二:园区发展思路

  

  智慧农业区发展思路园

  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中科创想智慧:农业园区智慧化建设发展思路

  中科创想智慧关注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就智慧园区的建设发展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在智慧城市大架构下,协助智慧园区的管理者和园区企业更好的进行智慧园区的体系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促进园区建设的成效。

  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

  新农村战略实施以来,现代农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对农业园区的规划的一中思路是借鉴工业园区的规划思路,以经济规划为重点,实现农业产生智慧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农村生态自然化,对我国经济、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科创想智慧研究认为,建设智慧农业园的原则、思路:

  (1)因地制宜

  建设农业园区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生存类型,选择不同的建设标准。这就要求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农业园区所在的地形、地貌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

  (2)注重科技与创新,人才培育

  智慧农业园区应该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其宗旨在于高新技术的创新、示范、转化和扩散,是先进农业技术的聚集地和开发源,是科技成果的扩散源和转化器。

  广大的农村严重缺乏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故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吸引专业人才走进农业区。人才的储备可以依托一定的高校,将高校的产、学、研与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人才储备结合起来。

  (3)坚持可持续发展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节约农业优化环境,节约资源保持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关注市场去向

  准确及时把握消费市场,以科学发展观和农业产业化思想为指导,分析研究产品的潜在市场需求量,价格因素、风险大小等情况,明确园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合理安排园区项目,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

  (5)突出特色

  从实际出发,发掘当地资源、市场文化、区位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立足特色资源,面向特定市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定位,农区的规划建设。

  (6)

  实现效益统筹

  要统筹和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要始终以生态效益为先,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突破口和出发点,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力、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实现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结合。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篇三:园区发展思路

  

  园区产业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一般而言,产业园区规划包括产业园区规划背景、发展定位、规划布局、招商策略、园区运营管理等等。产业规划的总体规划思路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定位分析,只有将产业定位准确了,后续的空间布局、招商策略和增值服务的设计才会更加具有成效。当然,在进行产业定位之前,我们需要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有效地梳理,为产业定位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外部环境分析通过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可以掌握未来经济社会变化的趋势,了解未来产业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了解未来的状况是怎样的。当我们较好了解未来的发展状况时,就可以抓住出现的战略机会或者规避出现的战略威胁,作出相应的战略选择,促使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二、内部资源分析园区内部环境或条件分析目的在于掌握园区的历史和的状况,明确园区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它有助于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发挥企业的优势;同时避免企业的劣势,或采取积极的态度改进企业劣势。扬长避短,更有助于百战不殆。三、产业定位分析产业定位分析是产业园区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园区后期的建设和配套体系的构建。产业定位是指某一区域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四、产业发展策略和空间布局分析园区的主导产业现有产业链的完整度,明确产业链配套需求;给出具体的产业链设计方案(建链、补链、强链),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各个主导产业的价值链构成,明确产业链上的核心节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延展性好、带动性强的环节),分析在这些核心节点上进行重点布局的发展机会,设计重点发展产品。空间布局是产业发展在空间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全国和各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理论,发挥各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和引导产业发展。五、园区配套策略在完成上述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后,应该合理地进行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构建,以便实现园区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招商策略、运营管理策略、增值服务策略、投融资策略等。六、产业规划方法1、宏观环境分析(PEST法)宏观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做分析,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PEST。根据分析企业或园区的特点不同,有时会对工具进行扩展和变

  形,如PESTL(Politic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Technological技术;Legal法律),PESTELE(Politic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Technological技术;Legal法律;Ethical道德;Demographic人口)等。PEST的分析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可用于公司或园区的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经营、研究报告等。2、内部资源分析(SWOT法)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方法一般用于企业内部条件和优劣势的分析,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七、总结:产业开发虽然是趋势,但是远远还没达到金字塔的顶端,在日后的发展中如何来发挥更大的空间关键在于自身规划及定位,这也是许多投资产业开发的企业感到迷茫困惑的地方,万石集团有多年园区规划方面的实操经验,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提供产业申报、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我们期待为您服务。

篇四:园区发展思路

  

  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及目标.doc托克逊县艾维尔沟新型建材产业园区

  规划(草稿)

  第一章规划综述

  1.1规划背景

  托克逊县地处北疆、南疆、东疆三疆交汇之地,出入南北疆的唯一通道,同时,其资源丰富,是吐鲁番承接区内外高载能产业转移的重点基地和自治区重点能源供应基地。托克逊县艾维沟新型建材产业园旨在依托丰富的煤炭和石灰石资源,构建园区内完善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和托克逊县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协同发展。因此,托克逊县艾维沟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既能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又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托克逊县工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和引导托克逊县艾维沟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现出工业园区清晰的功能定位、鲜明的产业特色、突出的循环特征、具体的配套项目,特研究编制《托克逊县艾维沟新型建材产业园发展规划》,对于科学指导工业园区产业在新的发展环境和任务要求下持续、高效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托克逊县整体经济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1.2规划指导思想

  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建材产业集中度,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集群方式,优化各种公共资源和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合理安排空间发展时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活力,形成有托克逊特色产业经济,把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建成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建材园区。

  1.3规划原则

  1、符合国家、自治区建材产业政策

  2、与托克逊县工业发展、土地、矿产资源、环保等各项具体规划衔接

  3、符合托克逊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4、实现规划目标与市场预期需求相匹配

  5、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最优空间布局

  6、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走新型建材工业道路

  1.4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建规2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标准;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

  (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国发(2008)32号文件);

  (13)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82号;

  (14)《托克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5)《托克逊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年》;

  (16)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1.5规划期限

  规划时限:2012-2020年

  近期:2012-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二章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1我国建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建材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建材工业总产值近5年年均增长13%,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各类建材行业规模和产品产量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建材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诸多需进一步发展规范解决的问题:一是整个行业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二是技术工艺装备水平低,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产品质量在低水平上徘徊;三是部分地区墙改政策贯彻不利,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四是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较差,不执行国家新标准,仍按老

  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利用国家现行墙改政策,推动整个产业及企业技术进步。

  我国建材行业基本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上大关小,扶优汰劣”的产业政策,通过出台宏观调控、财税、限制与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及法规文件,防止建材行业盲目投资,产能过度扩张,加快技术更新、淘汰落后工艺,引导建材及墙体材料行业产品结构朝着节能、利废、轻质、保温、空心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材工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挑战。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建材工业发展将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空间。未来五年,国内投资比重将有所下降,增速也将放缓,但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大规模基础建设仍将持续。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水利、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实施,为建材工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品种、质量、性能等均

  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广绿色建筑也促使材料向安全、环

  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迫使建材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型的建材工业面临着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削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多重约束,迫切要求建材工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核心

  竞争力。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总体过剩,未来市场竞争势必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将决定建材企业能否有效应对国际化带来的严竣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大力淘汰落后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协同处置推广应用,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总量提高20%。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范。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水泥、玻璃行业重点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十二五”时期建材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2.2新疆建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拥有中央和全国鼎力支持的政治优势。

  2010年5月17日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19省市对口援疆,出台《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

  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今年5月27日召开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可以相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区的支持力度,举全国

  之力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用于民生、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将大幅增加。中央和全国鼎力支持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必将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这次产业转移会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拥有差别化经济和产业政策优势。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发布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优惠政策。中央决定,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中央投资继续向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倾斜,"鼓励各类银行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服务网点,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新疆设立分支机构;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适当放宽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需求行业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天然气利用政策,增加当地利用天然气规模等。各部门随后跟进,新疆的水、电、气、运和土地等生产生活要素价格将会获得全面优惠。据了解,喀什和霍尔果斯两个特区政策也正在制定当中。在产业政策方面,工信部出台了新疆差别化产业政策。

  3、拥有大量投资拉动的巨大市场优势。

  2011到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总量预计可达2.12万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中央对新疆转移支付总量的3倍多。“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将达到3.6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3万亿的2.8倍。对口支援省市援疆资金将达到650亿元。项目建设将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势头。水利:“十二五”期间建设投资规模计划1310.88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规模1500亿元至2000亿元(含兵团),建设总里程7.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由现在的1100多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高等级公路(一、二级)超过15000公里。铁路:未来五年投资3100亿元,铁路运营里程将覆盖所有地市级和90%的县级城镇。民航:新建塔中、莎车、楼兰、图木舒克4个机场;迁建且末、富蕴两个机场和改扩建乌鲁木齐、库尔勒、和田3个机场;建设北屯、北塔山等9个通航机场。住房建设:2015年新疆

  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将达到7500~77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约5500万平方米。今后五年,计划完成150万户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新建改建任务;新建廉租房30万套、1480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5万套,1991万平方米;完成37.5万套、3832万平方米棚户区危旧住房改造任务。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迈出新的步伐。“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将有效促进建材产品的消费,使建材需求呈较快增长的趋势,为新疆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巨大的市场空间。

  4、拥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目前,全区拥有17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和1个二类口岸,是我国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陆路通道,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对外口岸最多的地区。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

  突出的区位优势及众多口岸为发展边贸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亚五国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0.6亿多。中亚经济的恢复性发展,中哈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给新疆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与主要贸易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贸易额增长较大。总体看,中亚五国正处在经济加快发展阶段,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建材产品,尤其这些国家与中国都具有良好的建材贸易基础,“十二五”期间中亚五国进口中国建材的量将会增加。

  5、拥有丰富而有特色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

  新疆是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禀赋程度很高的少数省区之一,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矿种多、分布广、品种全、规模大、质量好等特点。资源储量名列全国前7位的有27种矿产,名列西北地区前2位的有29种。截至目前为止,全区共查明非金属矿产65种,其中,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44种,已开发利用各类矿产38种,主要为花岗岩、白云母、蛭石、红柱石、石灰岩、石膏、膨润土、陶土、玻璃用硅质

  原料、水泥灰岩、建筑用砂石、砖瓦粘土等矿产。水泥、石灰用灰岩全疆各地均有分布,总储量约20亿吨。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博乐、托克逊、伊犁和木垒较为集中。新疆石材资源储量大,品种稀缺,特色鲜明。目前已经开采加工的主要有鄯善红、卡拉麦里金等6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鄯善、奇台、哈密、和硕、温宿、托里、青河、博乐等地。蛭石、红柱石储量全国第一,主要集中在巴州。玻璃用硅质原料主要集中在哈密、昌吉、托克逊等地。

  6、拥有能源供应充足的优势

  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占全国陆上总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占全国陆上总量的34%,煤炭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的40%,居全国第一。到2015年,油气当量超过65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3800万吨。煤炭产量4亿吨。发电总装机容量6500万千瓦。能源价格,煤炭平均每吨212元。其中乌鲁木齐162元,哈密198元,阿克苏316元。电价平均每千瓦时0.47元。为了降低电价,自治区正在研究通过推广电厂园区直供方式降低电价。相信随着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疆充足的能源供应能力,将会在高耗能行业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7、拥有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优势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煤炭和煤电煤化工、盐化工等产业。重点建设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形成国家第14个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以伊犁、准东煤炭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以吐哈、库拜为重点大力发展煤电。到2015年,4亿吨煤炭产量,除外运5000万吨以外,其余3.5亿吨全部就地转化为煤电和煤化工产品。由此将产生巨量的粉煤灰、煤渣和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初步估算,到2015年,仅粉煤灰和煤渣一项年产生量应在6000万吨以上。加上电石渣、钢铁有色等冶炼废渣,总量在亿吨以上。大量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建材产品是我区建材行业发展的优势,同时也是实现自治区“两个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三章规划建设新型建材工业园区的优势条件

  3.1自然条件优势

  本规划区位于托克逊县艾维沟,距县城约80公里处,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雨少,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7℃,最热月平均气温24.5℃,最冷月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水量264mm,年均蒸发量2715mm,平均无霜期185天,最大冻土深度1.5m,全年日照2689小时,年平均风速6.1m/m,风向多位西北,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

  3.2区位交通条件优势

  本次规划选址在新疆托克逊县阿乐惠镇,距乌市120公里,距县辖伊拉湖乡65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县城与镇中心可实现相通的50分钟车程的经济圈。南疆铁路的鱼儿沟站就在阿乐惠镇内,与望布火车站相邻,并有多个国道、高速公路连通,103、301省道穿境而过,运输便利。规划园区与省道103线平行相邻,(省道103线起点经天山北坡翻越天山阿特罕达坂、黑山煤矿、二道沟煤矿到托克逊县阿乐惠镇圣雄能源基地与省道301线相接),省道103线预留1个开口与园区内部道路连接,形成园区对外联系的主要物流通道。

  3.3资源条件优势

  1、石灰石资源优势

  托克逊县石灰石矿主要分布于艾维尔沟矿区,保有储量为20845.14万吨,已探明的资源储量2839.86万吨。矿石呈灰白色、青灰色,生物碎屑结构,厚层状、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方解石(85%)和生物碎屑(15%)组成,矿石化学组分含量的平均值CaO52.88%,MgO0.52%。石灰石具有储量大、质量好、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

  2、煤炭资源优势

  克尔碱-布尔碱矿区位于托克逊县城西北50公里,距规划园区公里。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6—1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矿区查明煤炭资源量(331)+(332)+(333)1243.942Mt,另获(334)资源量96303.71万吨,总计2206.9788Mt。矿区总规划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煤质牌号为长焰煤至粘结煤。发热量31.17~32.35MJ/kg,属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硫、含油—高油、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用煤。其中八道湾组3、4号煤层焦油产率较高,平均达15%以上,可制作干馏炭并提取煤焦油、粗苯,副产的煤气可以生产甲醇。

  托克逊县黑山矿区位于县城西北120公里处,东距103省道11公里,距规划园区公里。该矿区内煤炭储量达21.9亿吨。矿区内煤层水分2.12~2.89%,挥发分21.49~38.43%,灰分3.52~5.35%,含磷0.001~0.002%,含硫0.26~0.54%,发热量31.49~32.24MJ/kg,粘结指数,0.21~6.81%,属于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低变质烟煤~长烟煤~不粘结煤,该煤层深加工的附加值极高,是生产活性炭、金属硅、煤制油、煤制甲醇的良好煤种,在国内极为罕见。

  3.4水资源条件优势

  我县水资源优势

  托克逊县在吐鲁番地区水资源最丰富。托克逊县水系均发源于北部和西部高山地带,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降水及部分泉水。现有白杨河水系(白杨河、柯尔碱沟)和阿拉沟水系(阿拉沟、鱼尔沟、乌斯通沟、祖鲁木图沟)两大水系,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96亿方,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1298亿方,地下水资源量为1.83亿方。[注:1.83=总补给量2.831(地下水资源天然补给量0.64亿方,转化补给量2.1998亿方,)×0.65(可开采系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纵向比较: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方,全疆人均水源占有量为4200方,吐鲁番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61立方米,我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090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疆平均水平。规划区生产用水取自艾维尔河河水,艾维尔河四季不断流,水量较丰富。

  3.5电力资源条件优势

  本规划区电源由新疆建设兵团农十二师104团艾维尔沟石灰石矿区的变电所10kv线路架空引入,电压等级10kv,架空线LGJ-50mm2引至规划区变配电所。

  第四章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及目标

  4.1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区目的和意义

  1、提高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储量规模大,品位高,保有储量为20845.14万吨,已探明的资源储量2839.86万吨。但目前利用程度不够,石灰石开采都属分散经营,虽然矿山资源相对集中,但生产企业繁多,人员素质、经营理念和生产模式参差不齐,发展规模很不平衡,造成资源严重破坏浪费。规划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区旨在以园区为平台载体,依托优势资源,实施规模化利用、产业化发展,提高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集聚规模化经营。

  托克逊县石灰开采和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工艺落后,机械化水平低,深加工程度低,严重污染环境,且整体效益不高,贡献率小。规划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区旨在实施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托克逊县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实现新型建材开发产业向艾维沟集聚,形成以石灰产业开发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集聚区,对于提高托克逊县乃至吐鲁番石灰产业开发集中度,实现规模化经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保证产品质量。

  根据国家关于石灰建材产业政策,规划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区旨在大力发展新型现代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现代化,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4、合理区域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近年来,新型建材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增长,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建材产业,若不能从大的区域上进行合理布局,必将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新一轮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托克逊县石灰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是发展石灰建材产业的理想之地。在有资源优势、有条件的托克逊县规划建设石灰产业集群区,有利于优化吐鲁番及托克逊县产业区域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5、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建材工业道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是托克逊县开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规划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将可以充分的发挥煤炭企业与石灰企业、以及水泥企业等功能,提高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降低环境负荷,建立并完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效率,走新型建材工业道路。

  4.2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遵循“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产业园区建设思想,把新型建材聚集区打造成

  为吐鲁番地区新型建材产业聚集地,全面推进吐鲁番地区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和应用。

  2、发展思路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建设新型建材聚集区作为新型工业带的突破口,做大做强以石灰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做到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外观形象一体化,形成开采、加工、深加工集聚发展的格局。园区依托丰富的煤炭、石灰石资源,延伸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发展关联产业,基本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链条有效衔接,实现节能减排的产业发展格局。

  4.3新型建材产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坚持“定位准确、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原则,坚持依法推进新型建材革新为导向,坚持节地、节能、利废、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标,坚持结构调整,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1、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坚持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减少消除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县域战略协作原则。加强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与托克逊县内外周

  边园区协作、配套,以增强托克逊县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将建材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3、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配置县域内要素资源,加快托克逊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强化园区内外各产业的分工协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托克逊县建材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集群化发展的原则。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着重培育支柱产业及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重点产业集群。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在优质高效实施清洁产生的同时,充分发掘和扩展其特有的环境保护功能,建设特色资源转化项目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真正把建材工业建设成绿色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4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发展定位

  1、产业发展定位

  托克逊县煤炭和石灰石资源丰富,建材产业基础坚实,配套条件良好,区位优势明显,为此,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将资源优势与现有石灰石建材产业基础优势结合,将建材产业内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按照托克逊县整体发展战略要求及托克逊县产业园区总体布局

篇五:园区发展思路

  

  高新技术业园区规划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

  紧紧抓住“对接x、决战新区、开明开放、美丽x”和“全面步入高铁、高速时代”的重要历史战略期,充分发挥园区作为推进两城互动、推动新区成型、实现市域经济和城市建设全面升级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项目招商和管理创新为抓手,以推进产业集群为重点,统筹“四大平台建设”,实现“西繁东拓北延南控”,把园区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园区,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及互联网产业集聚基地”。

  二、总体目标

  1、主要经济目标。到x年,确保园区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其中,光电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过4亿元。“x”期间,力争引进资金1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新引进企业50家,培育过百亿企业1家,过十亿企业10家,过亿元企业50家,力争2—3家企业上市。

  2、开发建设目标。到x年,随着扩区调区的同步推进,预计园区建设面积由现建设9平方公里扩展至15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交通完备、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服务配套的两大“精品园区”(高铁高新产业园及祥符收费站项目区);完成园区20平方公里的规划,30%以上的项目用地启动建设,竣工投产2—3个产业项目。

  3、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扶持光电、锂电产业、智能制造,培育壮大20家核心企业,引进、新上3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总部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

  4、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到“x”期末,园区绿化覆盖率达标进一步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率、工业废水废气处理达标率、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9%以上,全面启动和逐步完成“优二进三”产业转型及环保隐患产业迁移工程,逐步理顺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发展重点

  1、实施“融城核心”战略

  将现有新世纪工业城作为“融城精品区”进行高标准、高速度、功能全配套建设,基本实现经济繁荣、功能齐备、宜业宜居目标。按照“融城核心”的定位,着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品质,促进项目全面建成、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规模与发展效益大幅提高。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扶强、培优、创新。扶持好传统龙头企业和产业,如机械机电产业、医药化工产业、龙工、正邦、三爱尔等;继续培育好光电产业,将x绿色光源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挖掘潜力产业如云计算、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扶持作为未来转型升级重点方向。

  2、实施“科技提升“战略

  以高铁铁毗邻园区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区位优势,完善环境管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建设,将此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核心部位重点规划、重点布局、重点推进、重点建设。突出重大商贸项目建设,打造高端消费商贸特色,突出总部吸附效应,打造总部经济基地,突出互联网+引领带动作用,打造IT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建设成为投资创业活跃、人流物流汇聚、环境一流的高技术产业园区。

  3、实施“扩容提质”战略

  抓住扩区调区调整及高铁高速毗邻等有利机遇,积极推进“扩区拓园”,在现有X工业城、X项目区基本成型基础上,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祥符收费站项目区两个新规划建设区域,分别向北、向西和向东扩展,把“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成为新区及园区城市化形象提升区、“两型”产业示范区、都市生活品质区。按照“五年打基础、十年成体系”的总体思路,以重大项目招商为重点,着力引进大型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和辐射带动强、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以大型项目的建设带动成片开发。以两型引领、产业联动为导向,注重与融城精品区产业的延伸与联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着力推进锂电、光电产业、总部经济基地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

  四、具体举措

  一是抓扩区调区。规划是园区企业未来合法经营、园区依法发展的前置条件,因此当前扩区调区工作是重中之重,目前园区也正在围

  绕园区以及相关工业平台扩区调区配合发改、国土、建设以及规划单位,在进行可研报告的完善和补充,力争年内将已建成区域(新世纪工业城、杨家湖项目区)和目前规划新建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祥符收费站以南项目区)纳入扩区调区范畴。

  二是抓两园建设。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祥符收费站以南项目两大新项目平台建设,一方面做好前期设施规划建设,将两大平台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框架拉开,为项目落户提供硬件保障;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已落户的清华同方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卓达新型建材两个新平台龙头项目建设,让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动工、尽快投产生效。另外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园这一区位优势凸显区域,要按照“产城相融、两城互动”定位,大力引进除电子信息、互联网等高科技项目外,要布局好精品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大型工业地产等项目,将其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节能环保的精品科技园区。

  三是抓光电产业壮大。目前园区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是稳定传统主导产业(含机械机电、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壮大锂电、光电产业、培育电子信息及互联网产业(主要以两大新项目区为平台),而园区当前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的锂电、光电产业则是重中之重,要以园区被批复成为省级绿色光源产业基地为契机,按照赣州南康模式,走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打造超百亿的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加大光电产业招商宣传和引资力度,抓紧在谈意向锂电、光电项目的签约落户,力争至x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0个;加大对光电项目用地包装的力度,通过财园贷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光电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快对科慧明

  等一批已开工光电项目的建设进度督促和投产服务保障,确保园区光电产业真正体现出集群化及基地规模化效益,实现x年锂电、光电产值突破100亿元。

  四是抓重大项目建设。在奥其斯、康铭盛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基础上,重点督促推进通瑞新能源、龙锐机械、北大光电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在投产达标,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高效快速建成和投产。

  五是抓投融资平台建设。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自我发展为目标,加快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整合园区固定资产,建立投融资开发公司,多渠道筹备园区建设和发展资金,缓解园区资金困境,加快园区设施建设和平台打造。

  六是抓园区设施完善提升。园区当前设施完善度不够,配套还不齐全,因此要以两个新平台启动建设为契机,争取多方面支持,大力完善园区道路、水、电和雨污管网的完善,重点是对企业反映较强烈的水、电的完善配套,要提前作出改造方案并尽快实施,同时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确保园区今后环保能得到切实保障。

篇六:园区发展思路

  

  园区运营思路汇报

  园区运营思路汇报

  引言

  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预计2016年6月园区一期公司将全面投入使用,园区的运营管理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公司领导要求,我们对园区的运营管理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为公司的园区运营提供一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园区运营定位按照数字化、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化运营,社区化服务、智能化支撑,着力打造“规模化”、“信息化”、“一站式”的新型服务产业园区。

  运营市场化服务社区化平台智能化一体化园区智慧园区高新服务产业园区规模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思路

  运营定位园区运营目标园区运营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完善的商务模式,按照服务有偿化原则,制定服务收费标准,对内部客户进行虚拟化核算,对外部客户进行商业化结算。

  通过运营,逐步实现两个目标:

  1、运营水平领先:建设成为呼叫中心行业标杆型的园区。

  2、运营效益领先:在集团六个产业园区中率先实现盈利。

  利润园区成本园区¥$市场化运作对内费用虚拟核算对外采用商业结算先期节约成本中期收支平衡后期实现盈利核算依据: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以行业、区域价格为参考标准自行定价,按自有部门人数或使用次数进行费用核算,扣除运营成本,计算盈利。如内部员工住宿核算费用为每天_元、实际运营成本为_元,确保收支平衡。

  核算依据:根据企业业务类型、企业规模、企业价值等条件进行分级定价,按租住大小收取差异化租金,提供物业、绿化等服务;对于餐饮、住宿、娱乐叫车等增值服务按次按量,参照行业标准收费。

  园区运营思路1.完善配套,以优质服务引关注

  2.运营市场化,引入竞争增活力园区运营思路

  3.内部服务虚拟商业化,内外部服务一致化园区管理思路――整体架构为确保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园区管理的核心岗位自主招聘、自主管理,具体运营末梢生产岗位

  委托。

篇七:园区发展思路

  

  2021年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思路我国产业园区具有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区、?业区、产业基地、特?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发展?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2020年,产业园区风起潮涌,各类?业资本加速涌?,?业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但发展内核依旧是产业精准化培养、区域差异化发展、围绕发展主线,产业园区上市公司对外将深耕存量、精细化发展,对外将强化产业合作,求同存异。那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园区逐渐被各级政府重视,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六?趋势:——从?对存量,精细管理现阶段,产业布局存在趋同的现象,特?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分析认为是产业园区缺乏精准规划、产业配套跟不上,产业园区招商?作难以推进项?效益产出低。因此,?向精细化发展之路,重点发展主导业务,加强园区的产业定位和产品、服务精细化管理,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和服务体系,提??地利?率,提?单个项?效益,打造品牌效应。——从“园区经济”转向“城市经济”过去单?的产品模式已不再适合经济发展。未来产业园将更强调“城市经济”,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演化与升级,园区承载的功能?益多元化,?量城市要素和?产活动在园区内并存聚集,推动了产业地产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向融合。秉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体”的发展理念,强调围绕以?们的需求为中?,以提升?的幸福感为前提打造产业新城,为城市、产业企业和城市居民创造共享价值。

  ——“盈利模式”转向“合作共赢”思维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物理空间成为“共享资源”,园区的盈利模式也由传统的“物业租售模式”向“投资共?模式”转变。过去园区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思维,未来双?不再是简单的甲???,?是通过成?产业投资基?、产业园区的模式成为?个有机统?体,实现?园企业,共同享受?园企业的成长收益。——从“管理园区”转向“服务园区”?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城市商业,都?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迫切性与必要性。?这种产业转型升级将必须增加从?产?房、现代办公设施、?活服务配套等新需求。这不仅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机遇,也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需求。产业园区的更新就是城市的更新,随着产业园区配套与服务的升级,产城逐渐融合为?体。产业园区不再是传统地产买卖租售的?业,通过服务、运营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回报。——区域产业结构化差异布局产业园区最重要的是差异化。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能够为区域产业协作的形成提供经济基础,各区域的?业化发展导向则是根本的动因,两者相互影响。因此,在具体进?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确定的时候,要着?考虑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环境特点,有选择地融?区域发展链条,某些产业或领域与其他城市保持竞合关系,寻求差异化的战略定位。总??之,产业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引擎作?,未来必然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同时把握不同阶段的产业和园区演化规律,??长远,着眼未来,才能找准产业园区发展转型之路。--theend--

篇八:园区发展思路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第一篇: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提纲)

  一、建设情况:

  (一)建设规模较快。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三)区域分布广、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二)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三)集中区内的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尚未建成,协调工作难度家。

  三、思路与对策:

  (一)抓规划建设。

  (二)抓基础设施。

  (三)抓项目建设。

  (四)抓管委会建设。

  第二篇:南京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现状

  南京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南京根据“以江为轴、两岸联动、三个圈层”的生产力布局总体框架,将沿江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重化工业区:包括西厂门、卸甲甸、山潘、葛塘、长芦、瓜埠、玉带等区域,主要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钢铁集团等大园区、大企业为依托,利用沿江、沿路的有利条件,集约化发展重化工产业。(2)港口经济区:包括栖霞、尧化、燕子矶、龙潭、靖安等区域,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结合金陵石化、栖霞经济开发区及仙林大学城,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发展新型制造业。(3)现代都市区:从河西新城区到幕燕地区,建设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与现代化城市景观为一体的都市区。

  (4)江北新市区:包括浦口、珠江、高新区等区域,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功能培育,加快高新区、泰山地区、珠江地区联动开发步伐,加大服务业发展建设的强度。(5)工贸产业区:包括西善桥、板桥、江宁镇、铜井等区域,在已有的冶金、建材等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都市型产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6)都市生态区:包括乌江和桥林部分区域、江心洲、八卦洲等,建设成生态环境优良的都市后花园。

  南京长江沿岸工业区主要有:南京市浦口区沿江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钢铁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马群工业园、湖熟工业园、禄口工业园、麒麟工业园。

  主要以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进行介绍。

  1高新区简介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共同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也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82.46平方公里,已开发16.5平方公里,拥有企业近2000家,经济总量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是江苏省南京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奖、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已发展成为南京市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的基地,并且成为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产业的聚集地。南京软件园、南京医药与生物工程科技园和半导体科技工业园,代表了南京高新区最新的发展特色。(主要运作方式为园区内分为多个产业工业园)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0家,占南京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0%,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且90%以上的产品和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的高科技项目近30项,并已初步发展成为集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一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江苏省技术创新基地。

  2高新区机构设置及提供的服务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构设置主要分为行政机构和服务机构。行政机构主要是管委会,服务机构有总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消防大队、北园投资、工商税务、国土分局、金融保险、金融中介服务等。

  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是直属于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是高新区的运营机构,负责高新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主要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研发解决方案、商务解决方案、空间解决方案。

  公用事业公司成立于1989年10月,系高新管委会下属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承担高新区的公用服务和后勤保障。公司内部设企管办、计财部、动力分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工程分公司、汽车管理分公司、南京高欣水务有限公司和多元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公用事业公司的综合管理、职工的劳资、文件的打印、档案管理及公司的后勤服务。计划财务部主要负责公用事业公司每年的指标制定、各个分公司的会计核算以及对各个分公司帐务监督考核。工程分公司为南京高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公司四个分公司之一,在公用事业总公司的直接领导、管理下,从事高新区内市政工程(包括供水工程、供汽工程、路灯工程、电力工程、污水工程、土石方工程等)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施工,同时为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各项零星维修服务。公用事业公司物业分公司成立于2004年,目前所承担的物业管理服务有商务楼、软件园、邻里中心、学府两个市场、公寓楼和高新浴室,小柳工业园区和高新新总站综合楼的日常管理以及区内有线电视的维护管理。南京多元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负责高新区内广告载体建设、运营、管理。是拥有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告公司。动力分公司是集水、电、汽供应和管理,蒸汽、自来水管网设施维护保养,处理各类用水、汽企业的相关业务以及对锅炉房、增压站、变电所运行管理于一体的保障类服务实体。动力分公司下设运行部、抄巡部、办公室,是一支业务素质、技术水准、效率及服务质量较高的专业队伍。

  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于1991年11月18日,企业注册资本金582万元,是高新区管委会、总公司的直属单位。劳动服务公司主要负责高新区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和市政设施的管养工作,为进区企业提供服务。

  高新消防大队挂牌成立于2003年。成立以来,高新消防大队在上级党委和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坚持从严治警和按纲建队的方针,依法实施消防监督,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全区消防官兵认真落实执勤备战各项制度,加强业务训练,不断提高扑救现代火灾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为保卫高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南京北园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是南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属国有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中介;企业投资、咨询及投资管理;高新技术项目开发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装饰材料销售。2006年公司入股南汽MG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先后开发建设了高新区生活服务中心、金融楼、商务中心、高新区办公楼、高新研发大厦、洛普工业厂房,高新幼儿园等。2001年起开发建设高新花苑住宅区,成为江北房地产市场的开拓者。

  另外还有工商税务、国土分局、金融保险、金融中介服务的各个分支机构,一并引入。

  总结:园区内的公用事业(包括供水、供汽、电力等市政工程建设、维护保养,物业,传媒宣传,消防,行政、金融服务)、企业及投融资服务、劳动服务(主要为绿化、环卫、设施管养),主要由直属总公司、各个分公司及分支机构完成,成立独立的公司进行运作可以提高运营的效率,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以苏州园区十二五规划为例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多年来一直争当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据介绍,授予苏州工业园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是基于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近17年发展中累积的产业基础、政策优势、金融优势和国际化网络优势,园区通过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的创建,加大对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力争实现服务贸易从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逐步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输出。至十二五末,苏州工业园区服务贸易额占全部进出口贸易额的20%以上。

  在十二五期间,园区将以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确立创新型经济和服务性经济两大主攻方向。在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式上积极探索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相互促进,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有效结合,市场导向和政策扶持双管齐下的服务贸易的新模式,继续在服务贸易领域发展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水平的全面提升。作为唯一具有“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称号的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大力推进服务外包领域,以期建成国际著名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展望十二五,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样本,苏州工业园区在中新合作旗帜的引领下,确立了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两大主攻方向,“六大战略”、“八大计划”和“三化三型”的发展目标。

  产业方面,园区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制定了“3+5”产业规划: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将积极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则以纳米技术为引领,重点布局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生态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末,五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千亿级。

  城市布局和功能上,园区提出了以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养生区等三大功能板块、两大枢纽节点、三大城市副核组成的“3+2+3”新发展格局。园区还将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智慧工程”建设,实现光纤到户全覆盖,全区公共场所、商务楼宇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示范区。

  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园区制定了“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提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纳星人才”计划,力争每年引进和培养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200名,5年内硕士和高级

  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增长两倍。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也已经吸引人民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入驻,全日制在校生接近7万人,更正在筹划建设桑田岛世界名校区。

  第三篇: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下步发展思路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和县城整体搬迁的历史机遇,于2004年在岑松镇屯州村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建设好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壮大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工业园区在规划编制、措施保障、企业引入等方面初步显现成效,成为发展“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服务企业的高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福地。有效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我县抓住省、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思路,遵循“产业集聚、节约用地、突出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园分一园两区,即:屯州工业集聚区和南明工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

  (一)屯州工业聚集区。屯州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位于剑河县岑松镇内,东与玉凯高速公路相接,西底对门寨,顺320国道及岑松溪流两则平坦开阔地至南面岑松镇南高村,北与湾根、巫沟等村相接。涉及11村22组1137户6653人,区内有两高一国道(凯玉、思凯两条高速公路、G320国道)从园区通过,距离岑松镇镇政府1公里,距离两高通道出入口0.5公里,距剑河新县城1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臵优越。其中:

  第一期规划工业建设用地24公倾,第二期建设用地119公倾,共143公倾,占规划面积的71.5%。产业定位为轻工区,主要吸纳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的森工、食品、林化、中药材、旅游商品以及轻纺、电子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目前入驻

  园区投产有宏大木业有限公司、荣达木业有限公司、闽鑫木业有限公司、欧泰林化有限公司、活性炭厂、老蔡牛肉食品公、剑白香猪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天利达鞋业有限司、鑫丰顺鞋业有限公司等16户企业。在建有贵州圆方公司40万立方米板材开发项目、贵州天源特色食品项目等3户企业。

  (二)南明镇工业聚集区。南明镇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面积为9.56平方公里,位于南明镇南部,东接南明镇镇区,西至升洞村,南抵漂寨村,北连屯侯村和岑戈村。区域涉及5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227户,891人,规划区域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区内主要以低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八卦河、满堡公路穿境而过。目前已建设326.48公倾,占规划总面积的34%,产业定位为重工区,主要吸纳建材、石材、装备制造、矿产加工以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项目为主。目前入驻投产有剑河忠信公司、鑫鑫木业有限公司2户企业。

  2011年,工业园区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332.2万元,同比增长318.5%;工业增加值10900.3万元,同比增长170.3%;税金完成2886.8万元,同比增长104%。工业经济增速位列全州第一,全省第二。

  二、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编制了园区规划。按照“十二五”的总体发展思路,与城区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屯州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南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坚持产业规划、城市规划、要素规划“三规合一”,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明确今后引进的入园企业、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园区规划要求,严把入园审查关。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生产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剑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工业园区在规划中力求塑造一流的整体环境,着力建造现代工业功能区和培育自然生

  态体系,建成现代化、园林式的新型工业功能区。

  (二)严格制定了保障措施。成立了剑河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负责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决定》、《剑河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剑河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措施,对前来园区投资的企业,在扶持政策、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工业园区建设目标及工作落实等方面进行细化。实行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等制度。

  (三)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屯州工业园第一期工程于2004年开始建设,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362亩的场地平整、12000平方米主次干道水泥道路硬化、35KV变电站、库容6.8万m水库、600m的高位水池、1500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园区污水、雨水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五通一平”。目前正在实施第二期450亩的场地平整工程。

  (四)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确立以招大企业引领,上大项目支撑为主要思路,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针对性为着力点,拓展招商引资新方式、新渠道。明晰招商引资对象,在攀高附强、借船出海、提升内涵上下工夫,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带动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入驻屯州工业园区和南明工业聚集区,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贵州剑河园方林业投资有限公司年产40万立方米板材项目和总投资8000万元的贵州生源特色食品开发项目入园落地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值,促进经济要素的集约和配臵,优化园区工业发展布局。

  三、存在问题

  我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启动晚,步子缓慢,规模小,没有明晰的产业框架,缺乏拉动能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大企业支撑,整体发展效益低下,后劲不足,集聚效应发挥不明显。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多、阻力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园区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一方面我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只靠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商业化开发、吸引多方投入的良

  3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融资困难,导致园区内企业技术更新步伐缓慢,效益低下,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如屯州工业园区,几年来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4000万元,只是满足了现有企业所需的“五通一平”,而规划中的企业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公租房、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园区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尚未动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明显缺乏吸引力、竟争力,而这些工程至少尚需投资5000万元以上,单一的财政投资显然难以为继,需要多方拓宽融资渠道。

  (二)园区招商引资困难,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南明工业聚集区受区位、交通、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招商引资工作相对比较困难,引进项目较少,意向投资企业也不多,尚未形成极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内入驻企业只有剑河忠信有限公司、鑫鑫木业有限公司两个企业。同时,我县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竟争力不强,知识密集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并且园区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不完善,园区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不够,企业规模偏小;园区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克隆、模仿项目引进多,研发创新少,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三)现有园区用工业用地不足,难以引进大项目建设。我县工业园区规划10平方公里,目前实际可用范围仅为第一期规划的362亩,由于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小,部分企业占地面积与产出

  严重失衡。与黔东南工业园区建设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四)园区土地征用难度大,开发成本较高。

  由于园区周围群众对发展工业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自己曾经营的土地被征用发展工业存在诸多思想顾虑,提出补偿要求过高,矛盾难以协调,致使基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高。开发成本较大。

  (五)园区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发展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小。园

  区具有品牌、规模和市场优势的大型企业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屯州工业园区仅有剑白香猪厂是州级龙头企业,其生产能力小,市场竞争力有限,在一个行业内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没有占有支配地位,对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小。

  四、对策及建议

  (一)探索“实体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园区建设。积极借鉴其他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大胆推进管理机制创新,采取“BT”、“BOT”模式,按照“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运营,鼓励支持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参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经营,跳出单纯依靠财政投入,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以园养园”的发展路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将园区供水和供电工程交由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投资、建设和运营,有效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进一步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二)用足国家政策借力抓好园区建设。根据国发2号文件

  精神,按照整体规划、严格管理、滚动发展、务求实效的原则,规范发展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是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争取国家对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支持。二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参股入股、民间资金入注等形式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拓宽园区的融资渠道,实现园企共赢。三是根据我县坡多坝少的实际,积极实施“向山要地”工程,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扩大工业园区规模。四是打破地域观念,积极与周边县协作扩建工业园区,解决我县工业用地严重不足问题。五是对《屯州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进行“修规”,园区面积由原来2平方公里增到4-6平方公里。

  (三)放水养鱼增强园区企业综合竞争力

  企业是园区的基石,企业竞争力是园区实力的重要组成和表现形式。一是侧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能源配臵向木材精深加工、特色食品、节能建材、民族工艺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倾斜,助推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加速扩张,不断延伸产业链

  和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逐步形成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产业体系;二是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的投入和扶持,培育优势特色产品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者著名(驰名)商标。力争到2015年,我县在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上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发展新型工业。针对我县土地资源稀缺、环境承载力极低的客观实际,坚定“宁缺勿滥”的思想,立足长远,择优选强,更多地引进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和项目。

  (四)加强选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工作。要在总结以往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努力创新招商方法,不断丰富招商内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水平。一是做好产业招商到产业选商的转变工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主攻产业链关键项目,重点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大项目;二是重点是继续营造好“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为投资者创造好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坚持完善小分队招商、领导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形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活动招商、项目招商等新的引资方法。坚持

  “内资外资一起引,外商内商一起上”的方针,不论资金来源,不限资金规模,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园区发展的项目,都要热忱欢迎;三是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把招商引资的重心放在工业项目上,围绕产品链、产业链开发项目。四是大力开展瞄准龙头企业的敲门招商和特定地区的定向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企业主体意识和强烈的发展愿望,鼓励、引导企业主动抓机遇谋合作,通过开放之路迅速做大做强。

  (五)各项优惠政策向园区倾斜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县人民政府在用人和资金扶持政策上适当向园区倾斜,简化手续,激活园区各项工作。一是尽快落实园区管理机构人员的配备工作。建议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在人、财、物方面给予特别照顾和强力保障,使其在园区规划、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中起到统揽和协调作用。二是明确管理职责。以参与指导、下放权力为主要形式,由发改、建设、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授权管

  委会下设机构在园区内部代行管理权限,实行“一个窗口”承接办理制,有效解决园区管理职责不清、执法主体交叉的问题。三是健全服务制度。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入园项目建设流程、限时办结、规费收取、水电价格等制度和标准,增强服务透明度。四是建立实施园区建设发展例会(现场会)制度,定期排查了解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的措施办法。五是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县财政将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预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园区场地出租、标准厂房租赁收益、园区企业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于园区发展,逐步实现以园养园。七是争取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发改委、工业、建设、交通、环保、水利等项目集中申报、资金捆绑使用的方式抓好园内企业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垃圾填埋场、屯州工业规划区公租房和屯州工业规划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六)建议省、州政府制定出台专门支持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工业的财政、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将我县工业区融入全省工业区的总体规划,给予申报为省级工业园区和享受省级工业园区扶持待遇提供绿灯,在工业园区交通、“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上纳入全省总盘子进行调度,推动我县园区上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同时适当下放县域工业经济管理权限到县一级,在立项、技改、限制性行业等一定规模以下由县一级工作部门审批。

  第四篇: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一、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滁州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相邻,是南“京

  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产业皖江城市带转移示范区,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滁州土地总人口450余万,其中农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村人口350余万人。滁州市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和商品粮调出大市,常年粮食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1/7,商品粮总量占全省粮食总量1/4,被誉为“安,徽第

  一

  粮

  仓

  ”是全国十大商粮生产基地。2009年,市粮食总产412.3万吨,均

  产

  粮全

  人927kg,是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的2.3倍。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山芋、马铃薯、豆类作物品种有水稻、等。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

  1992年

  6月,为安徽省首批省级开发区。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已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绿色食品产业园位于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新区,整个产业园规划用地5.1平方公里。绿色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食品制造产业,以烘焙食品制造业、方便食品制造业、饮料及液体乳产品制造业和糖果巧克力制造业为主;

  同时相应发展并壮大食品原料加工业、食品机械与包装业等产业。根据园区发展规划,共划分为

  5个发展区域,即生产区、仓储区、原料加工区、配套产业区和公共服务区,力争将食品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国东部最大的食品产业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

  滁州开发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及高校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7月,全省公布首批1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滁州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名列其中;

  安徽农业大学计划在滁州市建立食品检验与滁州开发区合作共建,检测和农产品研发基地。

  1、2主要食品企业

  滁州食品工业园区内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多种产品、体制特色的企业,形成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自

  2009年以来,园区先后引进食品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21个,原料、包装等配套项目10个,投资总额近90亿元。福建盼盼集团,中国饮料、八宝粥领军企业厦门银鹭集团,福建雅客食品,中国果冻前三甲之一的福建蜡笔小新食品工业有限

  公司,果蔬罐头知名企业福建喜多多食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纷纷入驻。

  (二)、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发展环境分析

  1.优势

  1.1气候、土壤条件适宜

  滁州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全市年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

  980mm

  左右,无霜期

  218天左右;而有机物质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且耕地土层深厚,长。这里地形独特,源

  丰

  富。全市国土面积资1.3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4~399m,属典型的是种养业的天堂。

  1.2丰富的食品原料资源

  一是农产品产量高,滁州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常年农作物总播面积在1281.78万亩左右。其中,粮食面积101946万亩,总产82.46亿斤;油料面积14.89万亩,产量4.75亿斤;

  肉类总产量达

  35万吨,蛋类总产9万吨,牛奶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

  25.24万吨。二是名特优产品多。115全市共有

  94个无公害农产品、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个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

  2个国40市级龙头企业82家,省级家名牌农产品。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年加工产龙头企业26家,值达140多亿元。

  1.3较好的产业基础

  全市已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家。滁州以卓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农业资源、热诚的服务、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纷纷踏足这片热土。投资呈现种类多、范围广、技术新、链条长的新态势。

  1.4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

  滁州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在生产要素方面,成本低。拥有

  5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80多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

  人。现

  有

  高

  等

  院

  校3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1所,每年劳务输出60万人次,劳动力富足且成本较低。食品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滁州具有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有较为突出的优势。科技力量。滁州地处皖东、属于南京经济核心圈,高校院所林立,尤其在食品加工行业的江南大学、南

  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积聚大量食品方面的高尖端人才。省内的安徽省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以及当地的滁州学院等多所大专院校均具有较强的食品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能力,是国内食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城市,具有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为滁州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1.5区位优势

  滁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生产运营及物流成本。京沪、淮南铁路以及正在筹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合宁、合徐、南洛、宁连等高速公路纵横东西南北,多条国道和诸多省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内河航淮河。市场半径大,直接连接江苏、道直通长江、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辐射中原山东、河南、河北,承接开拓北部市场的纽带作用。

  2.发展机会

  2.1市场需求强劲

  据经济专家分析,中国经济还有几十年较快食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计算,中国大陆食品产业的经济总量在2007年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大陆有阔广的疆土、众多的人口、丰盛的资源、深厚的文化,13亿人购有买力不断提高的大市场;外国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发展基地。这些都是食品产业

  也是吸引世界资金、技持续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术和人才的重要机会。在未来几十年,会有更多的外商来中国发展食品企业。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食品产业链也将快速向纵深扩展。

  2.2中西部区域市场空白的机遇

  对全国食品产业布局的考察表明,我国食品产业绝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占到总份额的90%以上,但中西部还没有成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而随着中西部的崛起,将对食品产生巨大需求。滁州地处长三角腹地,具有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交通便捷,运营成本低,打造食品产业园将弥补我国中部区域的市场空白。

  3.困难

  3.1兄弟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由于政策支持、需求巨大、产业转移等许多兄弟城市纷纷加入投资建设食品因素驱动,河南和山东等地都在大力发展生产基地的行列,食品工业园,西部的成都地区也在投资建设食品生产销售基地,这对滁州是一个挑战。

  3.2产业招商难度加大

  近年来,山东、河南、吉林、江西等地都提出食品工业强省、强市的发展口号,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滁州市打造食品工业高地,不能简单地重复别人走过的、只重视制造,忽视创造和运营的传统发展路径,而是要高效整合,走出一条创新的路,以提高产业集聚和区域竞争力。滁州市食品工业园的产业发展围绕滁州市工业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利用滁州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效益

  4个环节,将园区建设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食品加工中心和滁州市特色鲜明的食品工业园区。

  三、我国绿色食品工业园的发展对策

  1.精准定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国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建立具有各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工业园。要移,深入研究园区发展的要素关系,在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发展定位、园区管理、产业关联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精准定位。园区管理部门及时把握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及省政府的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重点优势食品工业和特色食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争取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争取对食品工业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2.科学规划,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培育一绿色食品工业园要想招引一批企业,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产业和资源特点,接续性配套性强。充分利用好发达地区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的发展契机,食品产业必将取得跨越式大发展。个新产业,就必须搭建专业平台,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要及时邀请专门机构,科学地编制绿色食品工业园的规划。绿色食品工业园应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工业园的知名度;

  树立全新的食品工业生产、营销理念,依托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开展区位营销、树立区位势,品牌形象,联合打造区域名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将区域优势向产业集约优势转变

  绿色食品工业园应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一方面,同行业或近似行业的企业应集群发展,实现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共享,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在同一产业链不同的企业应集约发展,形成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劳动效率,集约各种类型企业的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4.技术创新,促进食品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

  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实现食品工业产业升级和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发展食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重视先进的管理方式、营销理念和先进技术等的引进和高效运用;正确把握市场消费变化方向,重视丰富产品品种,提升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的转化,产品内在品质,以满足不断变化更新的市场需求。

  第五篇: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我县是农湖业大县,生态环境优良,渔湖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充分利用我县特有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优化广南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来抓,充分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2年底,全县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养殖发展到26万亩;肉鸭年养殖量已达到3300万只,xxxx麻鸭保种量已达到3000只;水生经济植物发展到16.1万亩,大蒜、瓜菜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3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2.1万亩;全县林地面积7.8万亩,其中经济林3.8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70家;肉鸭宰杀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日宰杀能力达到10万只;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

  67个,完成xxxx麻鸭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注册,xxxx湖乌鳢、xxxx湖大闸蟹、xxxx湖四鼻鲤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楼乡被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

  随着全县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产业效益逐步增加,出现了一批特色农业发展雏形。但是,由于我县特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规模虽然发展壮大,但资源利用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依然较低。二是缺乏高层次加工的龙头企业,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仍然不畅,专业市场缺乏,农村营销队伍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五是投入严重不足。在示范点建设上数量增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及省市加快建设鲁西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以“资源—龙头—市场”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制度为保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合理布局,鼓励创新,激活机制,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强化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发展名优水产品、畜禽产品养殖、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区域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基地、园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建设一批名优水产品、畜禽产品养

  殖、设施蔬菜、经济林果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成1家省级、3-5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对策措施

  1、抓产业,建基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1)淡水渔业产业。以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以把我县建成北方最大的淡水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淡水水产品加工中心、淡水水产品交易中心、淡水渔业文化中心、淡水渔业科研中心为目标,整合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品牌渔业、标准化渔业、生态渔业,带动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湖区和谐发展。一是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园区,以园区建设促进转型”,通过严控养殖面积、核发养殖证、实施养殖水面流转等措施,集中整合养殖水域,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引进业内知名企业投资建设经营园区,力争3--5年时间建成集优质高效商品鱼规模化养殖、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二是规划改造县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将该场逐步建成集名优新水产品养殖示范、苗种繁殖培育、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现代渔业示范、渔业休闲、水生动植物博览、湖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xxxx湖现代渔业园。三是实施好鲁桥镇1000亩乌鳢、高楼乡1000亩河蟹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和鲁桥镇7000亩乌鳢养殖区基础设施的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项目,搞好xxxx湖乌

篇九:园区发展思路

  

  解读苏州发展规划思路

  湖东“翘楚”当之无愧

  www.soufun.com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11-09-2400:21:00来源:搜房网

  [提要]近日,一条名为“解读苏州城市发展思路--对房产选择的建议”的贴子在搜房论坛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位名叫“阿刃”

  的论坛网友通过对苏州城市十年间的发展回顾,描述了自己对苏州城市发展的建议与想法。短短数日,贴子点击数量过7万,回复近500,转载不计其数。

  编者按:

  近日,一条名为“解读苏州城市发展思路--对房产选择的建议”的贴子在搜房论坛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位名叫“阿刃”

  的论坛网友通过对苏州城市十年间的发展回顾,描述了自己对苏州城市发展的建议与想法。短短数日,贴子点击数量过7万,回复近500,转载不计其数。为了反映网友真实的想法,笔者将该贴进行了整理,通过还原原贴的初级想法,希望对各位看客有所启发。

  苏州真正的发展也就大约不到10年,10年前来苏州的人都知道一个很小的城市,城建很差,不管苏州论坛上那些所谓的“本地人”怎么维护,事实就是如此。

  10年前,苏州东不出东环路,西到运河边已经感觉很乡下了,那时候吴县市还在城南,火车站以北就是不毛之地。

  苏州的发展离不开上海,这个在昆山表现得更为明显。

  所以当杨拆迁当政时明确的说要对接好上海,作上海的后花园(之前的苏州战略和小苏州市民一样,一直以园林自诩,以为还是宋明清时代,素不知道在江苏涟无锡都不如)。

  于是高架什么都开始造了起来,甚至在大陆只有北京上海才有地铁的时候就提出要要造轻轨(当然基于当年的城市规模提出的4条线路现在看来很小家子气),以至于相当时期连苏州本地人都觉得是大笑话。

  那时提出了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当年没有一个人相信。

  往往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决定了一个城市大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苏州(杨)超过了无锡(王荣)并拉大的差距(只论市区,毕竟县的数量不同,比起来意义不大)。当然,后来王荣与杨交换了一下,近几年的结果是无锡又赶了上来。

  在苏州关注城建的人都知道,王之后,苏州的城建放慢了步伐。杨到无锡后连市中心都敢拆迁了。拆迁是阵痛,但是过后就是城市的新生。

  苏州的发展,不仅仅是紧靠上海,跟关键的是远离省会。因为,省会周边都不怎么样,为了省会的影响力,省会会通过行政权力进行限制。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紧靠上海,嘉兴确发展不起来的缘故。

  当然一切都是动态发展的,一个城市发展以后必然就会扩大,以扩大自然就像扩权。当政治上寻求更大空间时,阻力就会变得更加的大。

  这个对于城市本身是这样,同样对于下面的县也是这样。

  于是2006版苏州总体规划提出“东进北扩”便是有目的的了--北有常熟、东有昆山。

  苏州代管的5个县,最大的原来是常熟,刚解放时,常熟比无锡还大,到现在。常熟也曾经是地级市,直管和代管都有过。

  苏州在10年前城市地位不高,吸引力很低,不管那些天天以“苏州府”自诩的极少数没见过的市面的本地人在网上怎么自以为是,但是事实上苏州代管的5县几乎没人说自己是苏州人,都是说自己是常熟人、张家港人等等。这个在规划的人都还是清楚的。而上海区县的人却以自己是上海人为由--南京杭州也如此。

  省直管县财政后,苏州虽然统计数据时带着5个县一起算,但是政府心里还是清楚,但算市区,苏州还只是无锡一个级别,比起深圳等还是差远了---这个也可以解读为什么苏州无锡等房价别说上海,就是南京杭州也不能比,也就和嘉兴同类的缘故。

  昆山---1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县城,在10年前,苏州不会想着向东大发展,天下常熟有百万人口,昆山不过不到30万。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近靠上海的昆山,发展更加迅速,昆山的产值近年来接近苏州市,但是面积不到苏州市(合并吴县后)一半。

  当一个地区一强,独立的意识自然就增强,向东莞等也就是由一个县城升级为地级市的。

  苏州下面5个县,离心力最强的就昆山-常熟了。(吴江太靠近市区,向心里最强,太仓在五县最弱,面积也最小,话语权自然也最小,张家港虽然离苏州最远,但是却不是靠上海,是远离上海,加上边上有一个更强的江阴,只要江阴不独立,张家港自然也难以独立)

  于是06版总规的目标东进北扩也就顺理成章了,只有无缝连接后,才会缓解期独立升级的步伐。(上海与花桥无缝连接后,花桥基本上也就是上海的花桥了,昆山也在积极地准备轨道交通,并规划了几条线,昆山开发区就选择昆山市东,直接与上海相接)

  一个规划,目的不变明言,但是也是有目的的。

  苏州的近期及中期矛盾:

  苏州近期矛盾还是省会--南京,中远期则是上海。

  近期南京道理也很简单,苏州是因为靠近上海并远离南京而发展起来的。上海的辐射力大约100公里,也就是到无锡。

  凡是在沪宁高速上开车都知道,沪宁高速上海-无锡段车多得要命,常州-南京就空得多了。

  镇江--民国时江苏的省会(那时南京是首都),现在在南京的“辐射”下,地位一落千丈。80年代,苏南经济最强是常州,90年代变成了无锡,2000年后转到了苏州。

  而随着苏州无锡的发展,特别是苏州,越来越不把南京放眼里。虽然南京人一直以省会自居,并有部分人还一直以当年的京城自居,连上海也不放眼里,但实事上在外人的眼里,南京也就是一个只能辐射安徽的省会了。

  苏州的发展,自然希望政治上地位的提升。

  10年前,苏州经济地位低,副省级、计划单列都没捞到。但是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各种权限的限制便影响了城市的做大作强。

  当年苏州向北京提出要建轻轨,温宰相一看,这么小的地方需要么?于是便拖到了2007年。

  06的总规提出了扩大城市,于是松陵、周庄、同里、巴城、张浦、辛庄边有过划入苏州的传言,不过向南京汇报时被直接咔嚓,于是正式的规划里边没有了都市区这一提法。

  当年,宰相朱看到苏州的汇报材料是,顺口说:就苏州这个体量,早就可以计划单列了。那以后,南京就再也没有向上提交过任何与苏州升级的材料。---谁都不希望下面独立。

  自然,这个也是为什么省里总是在推动省直管强县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东进北扩成为苏州城市的定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湖东及相城的发展在近几年可见一斑。

  自然这两地房产也增值最大。

  如果园区与昆山紧密联系后,至少,昆山的升级(升地级市)也就会难度逐渐增大;而常熟则在近些年有些迷惘,相对而言矛盾显得没有这么大。

  湖东,自然也就成为了苏州近几年大发展的最得意之地。

  以上都是城市发展的大背景。

  但是为什么虽然被定位为沪宁线上第三大站的沪宁城际园区站(上海1南京2),却显得这么的安静,而苏州老城大力打造平江新城,新区大力打造浒关新城,园区确显得不知所措?

  沪宁城际的上马没想到这么快---当然这个与铁道部长刘跨越(刘志军)有关,刘志军是一个讲规划、战略的人,与前几任部长不一样。在他任内,中国的铁路几次大提速,然后开始了高铁化、城际化的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上海世博会,沪宁城际算是“奇迹”般的获批,因为原来大家都以为以中国的行政审批方式,京沪高铁获批后,沪宁城际没个5-10年是建不起来了。

  但是沪宁城际的获批,园区确有些措手不及,原来苏州境内的5个车站--唯亭--外跨塘--市区--浒关-望亭,当年初步想法是唯亭-市区及浒关。

  在规划沪宁城际时,园区还在湖西的一亩三分地,老唯亭镇还没和外跨塘合并,老唯亭最靠近著名的阳澄湖(对于外地人而言,阳澄湖的名声远远大于金鸡湖),于是当年的轻轨3号线也是规划到了老唯亭镇。

  06总规,苏州提出了提升园区人口40万,建设东部新城后,园区开始了湖东的建设,07年湖东管委会,08年科文中心,09年底时代广场。。。。

  在园区大力打造湖东时,沪宁城际的获批,园区确一时不知所措。

  显然,外跨塘站随着园区湖东的发展成为了园区对外最快的门户,而且常苏嘉城际在此换乘,使得园区站成为了沪宁线上极重要的一个站点。

  就是因为重要,园区反而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了。

  市区、新区都是一门心思的建好各自的城际站,园区原来却没有重视--毕竟当年的唯亭站太偏了。

  园区站在外跨塘,南北都是广阔的空间,南为湖东,北为阳澄湖(可惜是新唯亭,地理位臵及环境极优,如果同步发展将会削弱湖东的步伐,这个从北环东延不考虑向北的闸道可见其心态)。

  老唯亭站因为在08年城际最终确定时没有争过昆山的正仪,昆山原计划昆山、花桥两站,但是在阳澄湖之争上,只占有一小部分湖面的昆山却屡屡获胜。这个与

  苏州不太重视阳澄湖不无关系。"阳澄湖站"被昆山正仪争取到后,老唯亭站由于靠近园区站及正仪“阳澄湖站”,基本上不太可能上了(至少近期不会有下文),所以现在连园区规划局的人都不知道“唯亭站”最终具体位臵在哪里。

  原来园区的规划还是湖西CBD为主,湖东崛起后还只是希望把湖东核心做好。沪宁城际的获批,送来了喜讯--园区终于出现了火车站--最重要的门户--而且还是城际客运专线。

  这对于园区而言,没有想到,自然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开车从星湖街大桥过,可见园区城际站周边一塌糊涂,还有个跨塘热电厂的大烟囱---这个就是比苏州老火车站还乱的“著名”的园区未来第一门户?还是著名的沪宁城际第三大站?

  轨道修编时,园区提出要根据发展将3号线调整到园区站(唯亭站基本上黄了),但是未得到苏州的响应。

  沪宁城际就快要投运了,习惯于先做好规划并通过论证在开发的园区,匆匆忙忙的委托某公司做了个园区站台方案(就半年时间)。至于其他的,都没有任何准备。

  于是现在就出现了,市区平江新城大发展,新区站前广场的大气,而园区城际站堪比老苏州站的怪现象。

  先说园区的核心--CBD。

  刚开发中新一区时,湖西8平方,那时候苏州还很弱,做了一个手电筒(湖西中央公园到东方之门,从地图上看正好一个手电筒状)的CBD规划,正好1平方。

  到了06版总规调整之后,给苏州建议是东进北扩,刚开始,园区也觉得人太多了,会没了园区的清静---比较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市。湖东的风格其实与湖西完全不同。

  于是委托作环金鸡湖规划,请上海的来分析,后发的好处就是能够吸取教训,上海小陆家嘴最大的失误就是一座白天(日)城,到了晚上就没人。

  小陆家嘴的金融很不错,但是一到晚上就没几个人,作为东方不夜城,小陆家嘴的夜光不错,但是人气相比其他几个中心差得太远,分析下来就是写字楼与住宅-商业离得太远。

  湖东CBD的规模明显加入了相当的商业及服务型公寓。

  当然还有一个分析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苏州还只能做到区域的金融中心,(江苏金融一大半都在苏州),与上海必须错位发展。

  于是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也参照小陆家嘴的3栋超高层,规划了相对小一点的3栋超高层。

  其中九龙仓的450米的大楼在08年不敢提,因为南京还没这么高的,政治的事很敏感,心里想,却不敢说。

  当南京也搞了一栋450米的(姑且不论他是否带了天线才有这么高,反正大家认可就是了),北京也同意苏州搞这么一栋超高层。--当年只是初步想超过金茂即可。

  于是在08金融危机,国家扩大内需的情况下,湖东3栋超高层的规划就出台了,目前已经奠基了2栋,第三栋还在前期工作。

  就目前的趋势,2010年轨道通车,商业成型,再过5年,应该能达到一定的繁华程度。

  谈谈湖东的人民路--星湖街。

  这个条路在园区的地位,从晚上开车就可知,要找到陆两边花花草草树树都挂满了彩灯的路也就难找到第二条了。

  从北面的青剑湖开始,树就是彩灯华丽的。

  新唯亭的中心--园区城际站--湖东核心区-斜塘--高教区--纳米产业园。

  基本上星湖街也就是园区南北第一通道了,在园区自己请日本公司作的轨道规划了,这一干道便有轨道规划。

  可惜的是,园区毕竟只是园区,在中国这个体制下,不是有钱有思路有规划就行的。园区的轨道还是未被那家“法国”公司做的苏州市的轨道规划采纳。

  与这条园区的“人民路”相关的还有那个“常苏嘉”城际。虽然曾经规划过“常苏嘉”城际走星湖街的想法,但是这个基本上可能性就不大。

  最初苏嘉城际走苏嘉杭高速,随着城市发展,那里已经没有了可能,于是又画了星湖街。园区最初不同意,后来提出要在管委会设站---既然号称城际像公交那样,那就应该可以和轨道1号线换乘。于是搞出了所谓的国内第一条“地下线”。

  当然,这个也没几个人会相信他会这么建。一是铁道部还没有这个先例,二是这条铁路的重要性或许苏州觉得重要,但是在上海铁路局眼里并不重要。道理也很简单,上海、南京、杭州---甚至嘉兴都不觉得重要---嘉兴还只是想对接上海,对于与苏州的对接兴趣不大。

  看看铁路的论坛,江苏省对于沪宁、宁杭城际之后的客运专线更感兴趣的是与南京相关的,而苏南则更期望沿江,南通则希望沪通。

  再次论证时,园区提出走星华街--反之星华街之外都是工业,且星华街是中环,不如合在一起算了。铁路方面则觉得太远,让步到星塘街。后来结论什么,正式的没有公布。估计大家都还在博弈,反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上--除非铁路大跃进里又有了足够的钱来动工这条路,不如过个几年的话,也不知道那时什么样子了。

  基本可以确定,星湖街不会有铁路,但是苏州的轨道规划没有星湖街南北(全线)的,也没有参考园区的意见。

  星湖街的房产,在这一轮上涨中从北到南都得到了热捧,哪怕是北面的阅览湾,还是南面的星湖名轩。

  但只有三个车道且还一个是公交专用道的星湖街,可以想象,不出两年,这条园区的“人民路”将堵成什么样。

  园区城际站--外跨塘站,在早期的规划为预留站点。园区(特别湖东)定位为东部新城,同时老唯亭站未能争得“阳澄湖站”,外跨塘站作为离园区核心最近的站便提上日程。(同时也有常苏嘉城际的考虑)

  外跨塘并入唯亭后,行政上还是唯亭镇管理并规划。园区对于三镇没有真正认真地规划过,基本上还是在做好自己中新合作区;即便南北各捞一块(高教区及中新科技城)还都是小打小闹--说句不好听的,都是把可以成片规划的区域挖个角出来,弄得周边不知如何是好。

  08年城际获批,并压缩工期由12年投运到10年,园区才匆忙的做了个园区城际站台的规划---具体做得怎么样,各有各的想法,可能不少人觉得不错吧,但是笔者却不敢苟同,看不出什么风格。原不能和苏州站典型的江南风格相比,就是和正仪、花桥等站也差不太多。

  园区站,说实在话比较难规划,首先要定位。外跨塘的地理位臵不像苏州站及新区站。苏州站北到高速还有一定纵深,南面为护城河,比较好做景观。新区站空间也比较开阔,基础较差,然而就是基础差才更好建设。

  园区站所在地南为312+娄江,312迟早要北移;但娄江却不是护城河,是通航的航道,对桥有高度要求。加上娄江南面全为工厂,就是要退二进三也不是容易的事,就312北的那个大烟囱都要一年半载才能搬迁。北到高速都是成熟区,纵深小,没有太大文章可做。就是规划个站前广场及相应的商贸区也不知什么时候能拆迁完毕。

  站前广场是很难做规划的,绝大部分的都成了人多杂乱之地。

  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园区城际站仅仅定位为一个交通枢纽,都过环形便利的高架立交网及便捷的公共交通将旅客最快疏散。

  然而高架易做,便捷的公共交通却不容易。轨道调整未得到市里响应。仅靠一个公交首末站,如果园区如期的发展起来,基本上不出3年就难以承受交通压力。--当然,如果园区未能有所突破,人口金融等未能迅速发展,一个首末站也是足够了。

  事实上,只要有便捷的交通无缝对接,园区站真正广阔的天地是苏虹路以南湖东核心及高速以北的阳澄湖板块(十来个平方,面积足够大了)。

  两个同时发展可行性不大,毕竟北部是唯亭管辖(中国的行政体制很有特色,一条路南北相差十万八千里就这样产生的)。所以只有牺牲北部来全力发展湖东核心区。北环东延两个立交都只考虑与南面对接,星湖街既不能转向北部的唯亭新城,北部也不能直接转向北环高架。

  园区不原意放弃站前的大规划--门面问题--但是也很难在一片档次不高的次新区里进行太大的动作。

  于是,园区站比之苏州站、新区站要安静得多--不管从广场、楼宇规划到公共交通都显得差一截。

  苏州近期-中期最值得期待的是阳澄湖--这个是苏州境内除太湖外名气最大的湖,比金鸡湖、尚湖要大得多。

  可惜的是,苏州也没重视,就像外人都以为太湖是无锡的一样,阳澄湖都以为是昆山的。

  昆山修订最新的规划远景人口350万,与苏州相近。

  如果昆山继续保持如此高速增长,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县级市,那升级也就不远了。在世界上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都算得上特大型城市了,在中国还当一个被代管的县就太说不过去了。即使不独立,能并昆山的也只有上海这样的规模。

  在这个问题上苏州是进退两难。阳澄湖之败就是不得已的结果。

  苏州仅是代管昆山,没有权力干涉昆山对阳澄湖的开发--哪怕昆山只占有一小部分湖面,早期没重视,昆山搞出了名声,如果苏州市去说,则显得不给小弟兄发展空间,以大欺小;不管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做大多强。

  苏州只能默许相城、园区各自开发,阳澄湖就在相城、园区及昆山各自不同的方式下开发了,没有一个统一的思路,任其格分一杯羹。

  于是八城的大闸蟹,唯亭的“八景”,园区的重元寺--莲花岛,相城的美人腿--相城的莲花岛,什么都出来了。

  知道现在也不知道到底阳澄湖应该是怎么样的定位。

  当然,总体上是昆山占上风,巴城成了阳澄湖大闸蟹的注册原产地,正仪争得“阳澄湖站”,并在今年7-1建成通车。

  苏胜路肯定要通昆山的,现代大道却无法通昆山。

  苏胜路是去园区三镇--最小的镇--胜浦最近的路,也是沿线住宅,未来规划有轨道交通。

  在园区没有发展之前,苏州去昆山只有312、机场路,然后有了沪宁高速。当园区发展起来后,苏州去昆山还是那三条路,312国道上还有分界的检查区--就在老唯亭与正仪交界处。

  其实苏州代管的5个县都只是“代管”,名义上“管”,统计数据时在一起。财政人事都是归省里直管的,不像县改市之前。

  就是太仓发改委的审批权限都是与苏州发改委一样的,都是直接往省里上报项目。

  就是昆山人到苏州也要办暂住证。

  苏州与园区的相交通的道路比昆山与上海相交的还少。

  苏州最不急得就是吴江,因为吴江与苏州离得太近,而且吴江是镇的组团,吴江的市中心--松陵还不及盛泽大。吴江基本上是独立升地级市的可能性最小,也是最有可能将北部划入苏州的县级市。

  前面有人提到环太湖,其实环太湖是苏州的后花园,开发不开发都不会跑掉,加上环境的限制,还是保护性的开发比较好。

  就目前的情况,五个县级市都还不会独立升级,不过当年泰州、宿迁都是独立出来成地级市的。

  说说园区3镇。

  园区除了中新开发区外,周边还有三个镇,另外吴淞江北的车坊也划去园区。(老车坊镇吴淞江南部很不幸,现在有些三不管)

  园区目前还剩三个镇,娄葑、唯亭、胜浦。

  娄葑分为三个区--东区--独墅湖东,南区-娄葑镇政府所在地,北区-娄门-外跨塘一代。娄葑基本上是很成熟的镇,东区本来搞了个东景工业园,但是车坊撤并后,独墅湖东基本都被搞成了高教区和纳米产业园。在以上包围的斜塘地带便是著名的莲花社区---当年开发园区中新区所以的原住民聚集地,这个也是这一代最难规划和管理的地方。基本上,园区也没太多的想法,也就是独墅湖西的高教区及纳米产业园作了些规划。虽然园区有俗话:金鸡湖边搞经济、独墅湖边浩读书、阳澄湖畔好养生。但是园区对于独墅湖的“高教”也没底。园区管委会的人和我们开玩笑时就说,要提升了就去独墅湖花钱买个博士圣斗士什么的学位玩玩。

  苏州没有什么有名的高校,这个也是没底的原因,就是挂几个什么西交、人大什么的明白人都知道都不是正牌的。

  去年园区又搞了个桑田岛的规划,我看了一下,也是很简单的,像是应付了事。估计去年15周年庆,都忙着接待各级领导去了。

  娄葑基本上没多久就要撤掉了,改叫街道。原来打算10年--也就是今年,但是现在的样子,不知道是否会推迟。

  与娄葑相关的房产,最有前途的也就是读书湖西-星湖街的地块了。什么双湖湾、蝴蝶湾(不及双湖湾)什么的再加上绿城地王,最终落成了房产--特别是别墅聚集地--至于其他配套倒是没什么。估计一般的自住或者投资客兴趣不大,在此不提了。

  唯亭,06年与外跨塘合并;老跨塘所在地现成为了湖东CBD,剩下的外跨塘由于人口过少,独立建镇不太合适。大吃小,自然就改名成唯亭,但是唯亭镇政府所在地在外跨塘。合并后的唯亭最大的资源就是阳澄湖。

  唯亭镇东西狭长,被312、铁路-高速分割,难以成规模的建设,狭长的地形必然会带来交通上的堵塞。(老唯亭还有现代大道北-青秋浦东一部分老区)

  06年合并后,新唯亭也请人做了规划,根据新唯亭的地势,能够有十几个平方比较平坦的待开发地就是现在的青剑湖一代,于是人工开发了青剑湖。并通过努力,将沪宁高速在阳澄湖服务区(唯亭)开了一个上下高速的口子---只是知道的人不多。

  或许园区也看中了这块地,将莲花岛、“中新科技城”划给自己规划--当然行政上还是唯亭镇,所以一个青剑湖板块出现了两个风格。

  唯亭,也是三个镇最有发展的地方,还是因为沪宁城际和阳澄湖。

  单是青剑湖板块楼盘云集,这个不多说。

  沪宁城际园区站,园区看似吃了个亏。省委书记跑来视察时,就是一个大烟囱,园区的门面在近期脸色不好看。

  对于怎么开发利用园区站的资源,初步思路北侧阳澄湖沿线---阳澄湖大道北还是要逐步退出工业,重新定位打造阳澄湖旅游度假休闲中心----这个上个月新闻有硕果--要打造长三角的休闲区----当然也还是园区提,有昆山在,苏州不便说什么。

  所以唯亭的阳澄湖板块是三镇里最值得期待的。

  胜浦--最小的镇,也是最远的镇,镇区还有一部分为金光集团---有吴淞江的码头,有自备电厂。胜浦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及一些打工的几少数外来人,从规划及房产商都乏善可陈。

  等到苏胜路与昆山对接后能够成为了过路地,但是这个对接基本上是昆山无心,园区也无意。

  星塘街目前看起来没什么好谈的阿。

  靠星塘街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所以靠近星塘街的房价会低些。

  作为中新二区和三区的分界线,星塘街及东边的绿化带西边的河道形成了天然的分界。东面绿化为公共管道、高压走廊。

  规划的星塘街北部将有高架桥直达阳澄湖大道,与青剑湖东的那条好像现在叫青剑路--将来叫星塘街的对接。

  对于一个足以称之为城的中海国际社区,最主要的配套还是北面的轨道一号线的配套--中央河延伸段;休闲则是南面的方舟公园。

  中海国际社区分7个区,根据139万方的规划,最最少需要一座110kV变电站,一个邻里中心,一个学校才能满足要求。

  不过要配套上来,应该至少有一半入住吧。

  每个城市都有他的定位,上海的发展、地理(主要是航海时代的发展导致的港口城市的兴起)位臵决定了他成为工业、金融、交通枢纽。北京则完全另外一个定位。

  但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发达程度不是从一个城市的外观来看的,需要整体的提升。去巴黎看看,不少人会说矮房子,城市远不比上海光鲜、繁荣。但是事实上是吗?

  上海就是离香港都还有差距。

  苏州则完全是另外一个风格,这里没有上海的繁华,但是同样没有上海的环境、交通、压力等,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必然有会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化解。

  这个也是城市规划最难的地方,事实上城市规划比乡镇规划要难得多。

  西祠之类地域论坛里自然会有非常自尊的人,苏州,要说繁华程度,去过南京的人都知道,苏州比起南京还是差很多,更不说上海了。这个不是靠自尊能争得回来的。

  苏州与南京的城市定位就不一样,南京有政治、文化、教育的地位。苏州则更加宜居。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一个地方自己舒服就行,争来争去没意思。

  在江苏省规院做的各类规划里可见,苏州目前还就与无锡相当,至于非要扯上代管的5个市来比就没意思了。不过苏州的后劲要大于无锡,还就是地理优势。

  要比城市,深圳多大?全境与苏州市区差不多,但是深圳近80%是山地,所以深圳的人口密度、单位产值要远高于苏州,自然深圳由此产生的环境交通等问题则更加严重。

  苏州年鉴上建成区07年还与无锡差不多,去年看上去是一个飞跃,但是建成水平就是比南京还是差不少。所以苏州下一步的不仅是摊大饼似的扩大“建成区”,而是要提高含金量。

  06版总规是中规院作的,提出发展湖东,CBD的B、C区的建设,也是想提高含金量。提升城市的核心。这个年头不发展就是倒退,发展得慢也是倒退。

篇十:园区发展思路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经验研究

  产业园区规划——园区建设的排头兵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产业园区规划是比较全面的产业园区长远发展计划,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目前,国外在产业园区规划上积累了很多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以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为高新区典型代表,它们通过产业定位、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政府支持等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丹麦卡伦堡工业园为生态工业园典型代表,通过产业循环体系的构建,达到了资源利用率的最优化。

  我国1984年国内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先后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拉开了园区建设和规划的序幕。国家对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比较重视,产业园区建设曾一度在全国也掀起一股“产业园区热风”。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天津滨海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我国在产业园区规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园区规划停留在传统城市规划模式层面、盲目追求布局的外观性、同质性现象较为严重、配套衔接不够等等。

  规划是园区发展的蓝图,决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经得起检验。因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超前做好规划工作。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注重政府、市场、企业的有效联动。

  目

  录

  一、产业园区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41.1产业园区的概述.............................................................................................41.2产业园区规划的概述.....................................................................................51.2.1产业园区规划的定义.........................................................................51.2.2产业园区规划的分类.........................................................................51.2.3产业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1.2.4产业园区规划的战略意义.................................................................1.3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原则.............................................................................1.3.1关联发展原则.....................................................................................1.3.2成链发展原则.....................................................................................1.3.3集聚发展原则.....................................................................................1.3.4集约发展原则...................................................................................11.3.5合作发展原则....................................................................................1二、产业园区规划的框架和思路

  ........................................................................112.1产业园区规划的总体框架...........................................................................112.2外部环境分析...............................................................................................112.3内部资源分析...............................................................................................132.4产业定位分析...............................................................................................142.4.1产业定位的基本理论.......................................................................142.4.2确定主导产业...................................................................................162.4.3确定产业组合方案...........................................................................12.4.4确定辅助产业...................................................................................12.5产业发展策略和空间布局..........................................................................22.5.1产业发展策略...................................................................................22.5.2空间布局分析...................................................................................22.6园区配套策略..............................................................................................22三、产业园区规划的方法

  ...................................................................................233.1产业园区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233.2产业园区规划的新理念...............................................................................263.3产业园区规划的方法...................................................................................23.3.1宏观环境分析——PEST法...............................................................23.3.2内部资源分析——SWOT法.............................................................23.3.3产业定位分析——长中短名单法...................................................33.3.4产业定位分析——二级筛选法.......................................................343.3.5产业发展策略——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33.3.6园区配套策略——产业化平台建设................................................33.3.7园区配套策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法.......................................33.3.8园区配套策略——搭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平台.......................4第4章

  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424.1高新技术产业园案例..................................................................................424.1.1美国硅谷...........................................................................................424.1.2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454.1.3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44.1.4高新区规划经验小结.......................................................................514.2经济开发园区案例......................................................................................524.2.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534.2.2经开区规划经验小结.......................................................................54.3生态工业园案例...........................................................................................54.3.1卡伦堡生态工业园...........................................................................54.3.2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614.3.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经验小结...........................................................634.4各类型园区规划的经验对比与总结..........................................................64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一、产业园区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1.1产业园区的概述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回顾我国园区发展历程,从1984年国内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先后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发展到以粗放型产业为主体的园区: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农业园区。到九十年代末开始以行业主体集聚的软件园、设计园、文化园的专业化园区的出现和以个体专业经营为主体园区:如家纺城、油画村、古玩城、礼品城等精细化园区的形成。由此可见,我国园区建设和规划正在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产业园区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园区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产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助推器。它在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之间形成了一个产业联动的桥梁,它承载着区域产业的系统组合与补充,以及主导产业的合理链接与配套等功能作用。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为科技创新型、经营创业型和配套加工型、咨询服务型等企业构建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平台。目前园区经济的发展日趋完善、日渐成熟,现已形成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特有运营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将进一步发挥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作用。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1.2产业园区规划的概述

  1.2.1产业园区规划的定义

  产业园区规划是比较全面的产业园区长远发展计划,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规划是园区发展的蓝图,决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经得起检验。因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超前做好规划工作。园区规划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精品园区,努力提升园区的品位。

  1.2.2产业园区规划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产业园区规划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笔者将从内容和形式上对产业园区规划进行分类。

  第一,从内容上划分,产业园区规划主要可分为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两部分。产业规划是灵魂,空间规划是躯体,所以园区规划应该坚持产业规划先行的理念。

  所谓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产业规划的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

  产业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5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具体来看,产业规划涉及园区产业链设计、运营链设计、供应链设计和载体链设计四个领域,显然产业链和运营链设计为园区规划的重点。

  园区产业规划是园区规划者对于园区产业发展的导向性计划,解决关于园区产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在哪发展”等重要问题。由于产业在园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支柱作用,园区产业规划是园区规划的最核心内容。有效的产业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园区资源尤其是稀缺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而且将通过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园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帮助园区获取核心竞争力。

  所谓空间规划,主要指产业发展在空间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全国和各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理论,发挥各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和引导产业发展。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关系的领土组织,平衡保护环境和发展两个需求,以达成社会和经济发展总的目标。

  园区空间规划的作用在于控制和引导园区空间的发展。空间规划的重大意义是对土地用途的空间安排,是园区发展意愿在空间上的表达,是园区空间发展政策的体现。园区空间规划包括园区空间布局以及相应的空间政策。园区空间布局包括土地利用、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规划内容;园区空间政策是通过对经济、社会、生态和技术等内容的思考而形成的直接指导园区空间发展的政策指引。空间规划是开展与园区经济活动和实现各项规划的空间法律保障,直接决定园区空间形态。因此,空间规划也是园区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系统规划能否落实的重要条件。园区空间规划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又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由于园区土地资源的高度稀缺性,园区空间规划是引导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从形式上来看,产业园区规划可以依次分为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经营管理等六个模块,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如图1-1所示。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发展

  战

  略

  科学构划园

  区全局性的发展蓝图:

  包括产业集

  聚、功能定

  位、开发模

  式、运作机

  制等研究

  明确发展方向,有效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包括产业定位、功能定位、目标客户选择、管控机制研究

  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园区比较优势、区域产业链分工协作、细分领域、产业招商深度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包括空间承载力、特色集聚、功能分区等研究

  整合多重优势,挖掘园区发展新潜力:包括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园区新经济增长点培养、产业链优化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焕发园区发展新活力:包括管理体制、产业招商、品牌经营、孵化支持、产业投资产业园区规划

  发展定

  位

  产业定

  位

  产业布

  局

  产业升

  级

  经营管

  理

  图1-1产业规划的分析思路

  1.2.3产业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产业园区规划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

  第一,我国产业园区规划都停留在传统城市规划模式这一个层面上。一般而言,进行规划设计的单位更多的是按照投资方的要求进行平面布局,而对于园区功能的定位从不深究,因此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便不计其数。

  第二,我国产业园区规划盲目追求布局的外观性,不注重实效性。园区建成后,由于招商手段的相似,造成经济效益不佳,于是越权出台优惠政策的现象也有出现;更有甚者完全只是追求规划布局构图的好看,对其可操作性视之不见,于是盲目建区、违规占地范例也层出不穷。

  第三,我国产业园区规划的同质性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产业园区的内部功能相对简单,相对应的配套也有章可循,项目间规划的形式也就相差无几,造成园区失去特色,“千区一面”的后果也就不难想象。由此看出,规划做不好,园区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建设就搞不好。

  第四,我国产业园区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欠科学,产业链体系较为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高。园区规划在较大程度上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不相衔接,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

  第五,我国产业园区规划多注重外表空间,轻内在产业,缺乏引领力量。由于产业园区规划的特殊性,需要在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中,突出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深入研究园区的产业选择和产品体系,编制系统的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是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园区发展的核心不是厂房、道路、绿地、景观和市政系统等工程建设,而是如何从当地资源、能源禀赋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发,构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研究产业链,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园区的产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产业规划。现阶段,我国多数园区的规划还普遍存在重外表空间、轻内在产业的倾向,导致园区规划缺乏内在品质,从而不能对园区的整体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1.2.4产业园区规划的战略意义

  规划可谓是实际行动的指导,合理有效的规划是保障后续园区建设成功的前提,因此园区规划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而言,产业园区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产业园区规划有利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是产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园区的产业功能区块,可以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合理延续,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的技术研究、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为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研究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规划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是产业配套招商的基础。只有根据完善而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招商部门才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重点招商产业上,同时政府可在相关政策上对重点产业予以倾斜。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1.3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原则

  为了能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产业园区规划,在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做园区规划时应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3.1关联发展原则

  关联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3.2成链发展原则

  成链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地区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

  1.3.3集聚发展原则

  集聚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本区域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块,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区域产业竞争力。

  1.3.4集约发展原则

  集约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园区内严禁商住房地产项目开发。

  1.3.5合作发展原则

  合作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坚持把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立足省内区域经济合作,支持跨区域建立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探索产业合作园区或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立足外向发展,争取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提高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向度。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二、产业园区规划的框架和思路

  2.1产业园区规划的总体框架

  一般而言,产业园区规划包括产业园区规划背景、发展定位、规划布局、招商策略、园区运营管理等等。

  笔者认为产业规划的总体规划思路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定位分析,只有将产业定位准确了,后续的空间布局、招商策略和增值服务的设计才会更加具有成效。当然,在进行产业定位之前,我们需要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有效地梳理,为产业定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结合其他案例的自身研究的相关经验,笔者提出了“五步法”的总体规划思路。具体如图2-1所示。

  外部

  环境分析

  ?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内部资源分析

  ???内部资源优势

  内部资源劣势

  产业现状和资源能力

  ??产业定位分析

  确定主导产业

  确定产业组合方案

  ?确定辅助产业

  ???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产业发展策略

  空间布局策略

  ???园区配套策略

  招商策略

  运营管理策略

  增值服务策略

  投融资策略

  行业发展前景评估

  ?政策导向

  ?产业与周边的竞争态势

  图2-1产业园区规划的“五步法”思路

  2.2外部环境分析

  通过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可以掌握未来经济社会变化的趋势,了解未来产业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了解未来的状况是怎样的。当我们比较好的了解未来的发展状况时,我们就可以抓住出现的战略机会或者规避出现的战略威胁,作出相应的战略选择,促使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具体来讲,外部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第一,外部环境现状是什么?

  外部环境分析首先是为了弄清楚园区内企业所在领域、相关领域及向往领域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它们的行业发展基本状况、行业供需状况及细分行业状况、区域状况、产品状况、客户状况、竞争对手类型及主要竞争对手状况、消费者或客户状况及需求偏好、行业价值链主要参与者状况、行业关健成功因素等等是什么样的现状?

  第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其次,外部环境分析是为了找出影响企业所在领域、相关领域及向往领域的影响因素,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他们会怎样影响这些领域的发展?

  第三,未来外部环境会怎样?

  外部环境分析的最重要是为了解园区内企业所在领域、相关领域及向往领域未来状况会是怎样?同样,它们的未来行业发展基本状况、行业供需状况及细分行业状况、区域状况、产品状况、客户状况、竞争对手类型及主要竞争对手状况、消费者或客户状况及需求偏好、行业价值链主要参与者状况、行业关健成功因素等等会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领域的未来状况预测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是否能为企业战略选择依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直接决定的战略选择的成败。谁更好预测了未来,谁就能更好的作出战略选择,更好地抓住现在,更好地拥有未来。

  总之,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行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了解未来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企业战略选择和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园区外部环境分析一般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环境分析,具体而言,可以从行业发展前景评估、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和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图2-2所示。

  1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分析全球和中国产业发展环境重点产业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动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前景评估

  政策导向

  分析行业发展的发展趋势、特点及投资热点,梳理产业需求、竞争和盈利情况,分析产业的关键成功要素、行业吸引力,客观评估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及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分析全国及相关区域总体规划、专业产业规划、政策导向、城

  向,国家宏观经济及

  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周

  边地区产业发展对园区战略和产业规划的影响、带来的机遇。

  市群建设和产业布局的发展等对园区战略和产业规划的影响、带来的机遇。

  图2-2产业园区的外部环境分析

  2.3内部资源分析

  内部资源分析是园区内部与战略有重要关联的因素,是园区经营的基础,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是竞争取胜的根本。

  园区内部环境或条件分析目的在于掌握园区的历史和的状况,明确园区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它有助于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发挥企业的优势;同时避免企业的劣势,或采取积极的态度改进企业劣势。扬长避短,更有助于百战不殆。

  园区内部资源能力主要指自然资源、政策环境、人力资源、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市场辐射能力、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具体如图2-3所示。

  13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内部资源的内部资源的劣势

  优势

  产业现状和资源能力

  产业与周边的竞

  争态势

  分析园区在经济分析园区在人才、技术、资源(资金、土地等)、管理体分析园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各产业在园区发展的情

  分析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的竞争关系:哪些产发展情况、区位优势、交通物流、政府的可投入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劳动力、土地等)、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优势。

  制、市场环境、企业规模、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劣势。

  况及态势)、产业的发展机遇(各产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等。

  业具有比较优势?哪些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哪些产业时独具特色的?

  图2-3产业园区的内部资源分析

  2.4产业定位分析

  在完成了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后,应先确定园区的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据此来进行产业定位的分析。

  产业定位是指某一区域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

  产业定位分析是产业园区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园区后期的建设和配套体系的构建。如果产业定位做得不好,园区的建设很可能是要失败的。笔者认为,产业定位分析分为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细化与产业组合和产业补充等步骤。下面就产业定位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思路进行分析。

  2.4.1产业定位的基本理论

  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过产业定位,也创立了一些经典的定位理论,这些理论对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进行产业定位前,有必要对典型的理论加以研究,以便作出更加合理的产业定位。在产业定位领域,典型的理论有比较优14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势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具体如下所述。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为了说明当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机会成本)存在差异时,生产率高(机会成本低)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可以专门生产该产品,并从与别的国家贸易中获益。将建立在资源禀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则要求根据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恰当选择产业园区的产业。

  (2)产业集聚理论

  经济学家韦伯第一个提出了“集聚”的概念,其理论的核心是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布点的理想区位,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工业区位移动规律。马歇尔在韦伯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提出行业内厂商的集中会产生外部性,可以降低该行业的成本,带来整个行业的优势。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首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系统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产业园区是波特所解释的产业集聚的典型形式,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中,集中产业的若干个不同层次的企业,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3)产业价值链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首创了产业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从而构成了产业链。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越来越多地来源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系统协同中。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应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进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从而极大地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也使得企业获得低成本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4)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经济学家弗农最先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同样可以借鉴这种理论把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热期与衰退期。依据15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这种划分方法,产业园区进行产业选择时,首先应正确判别主导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一般新兴产业成长力强,市场潜力大,但也可能存在增长缓慢的风险;处于衰退期的夕阳产业,即便拥有成熟的技术,如果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可能面临着市场前景越来越狭窄的局面。

  2.4.2确定主导产业

  在进行产业定位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主导产业,因为其他产业的定位都是围绕主导产业展开的。

  主导产业是指在某一经济发展阶段中,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以及广泛、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它能迅速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主导产业具有五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二是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三是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地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四是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五是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确定主导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资源优势原则。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深刻认识本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发展基础,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同其他区域的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效益。

  因地制宜原则。确定主导产业项目不能脱离当地的客观情况,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到原有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资源、地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统筹规划,突出特色。

  市场供求原则。主导产业选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搞好市场预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围绕市场展开,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潜在需求量大的产品。

  16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技术进步原则。主导产业应该是区域内具有技术领先或具有较大的技术储备,并且能够顺应当今技术发展的潮流,在地区产业的高级化中具有推进作用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观点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首先要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2.4.3确定产业组合方案

  产业组合分析是将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与某个具体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某个产业定位在矩阵中并加以研究分析的一个架构。产业组合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描述某个产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竞争力的来源。从策略分析的观点来看,产业组合分析对于园区企业把握不同阶段与不同环境条件下产业的特殊需求,帮助企业在产业内重新定位,洞察产业演变规律和变动趋势,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不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力的组合分析见表2-1。

  表2-1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力的组合分析

  导入阶段

  早期的客户可能会试用产品,并客户战略

  接受某些不可靠性

  新产品研发,建核心技术初步形立技术能力,强成,改进功能与研发战略

  调必要的、基本质量,设计标准的产品功能,核不够明确准化

  心技术

  题

  产业链和竞争重点

  成长阶段

  客户迅速增加,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强化信用管理职能

  成熟阶段

  大众市场,少量衰退阶段

  非常了解产品,新产品或服务主要根据价格的试验;品牌转选择产品

  移

  改进现有产品稳定现有产品,增加附加功能,着眼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的外观,及时引入新产品,着眼解决新产品引入中的技术问垂直一体化,寻求目标市场,研垂直一体化,寻求市场主导地垂直分离,维持市场份额很难,垂直分离,成本控制尤其重要

  1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发与生产尤为重要

  位,重视竞争对手的反应,营销支出增加

  销售量和利润增寻求降低成本

  增加投资、增加分销商,加强售后服务和广告营销

  市场需求饱和,价格竞争和低增长可能减少盈利,需呀大幅度降低成本

  高价格,但可能市场营销战略

  亏损

  加,价格可能下降,抢占主导市场

  厂商数量增加,生产能力大于先驱厂商进入,市场特点

  市场需求不明

  需求迅速增加,频繁,厂商输了需求大于供给

  减少,规模扩大

  竞争集中于广对新产品非常关竞争者战略

  注,尝试生产新产品

  市场进入,试图模仿、革新和追加投资

  告、品牌和质量方面,产品变化少、产品本身差异小

  进入活跃,市场市场需求,兼并市场需求减少,厂商转产或推出

  竞争主要集中与价格,某些企业推出该产业

  产业组合需要对与特定的主导产业的特定阶段,选取一些合理的产业进行组合,以便发挥该主导产业的最大效用。遴选时需要根据产业的同质性、派生性,产业上下游关系,材料、技术、工艺、市场的相关性等。图2-4列举了A、B、C三种主导产业,对其在某阶段进行产业组合。

  1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主导产业A

  子产业1、子产业2、子产业3……

  图2-4某阶段A、B、C三种主导产业的产业组合分析

  子产业4、子产业5、子产业6……

  子产业7、子产业8、子产业9……

  产业组合分析

  产业组合分析

  主导产业B主导产业C2.4.4确定辅助产业

  当确定好产业组合方案时,应围绕主导产业去选取恰当的辅助产业作为支撑,以便更好发挥主导产业的引导作用。

  辅助产业是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产业。由于它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因而,辅助产业一般要求得到先行的发展,否则,它将可能成为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辅助产业的产品一般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投入。

  一般而言,辅助产业分为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等组成部分。

  (1)前向关联产业又称上游产业,指由于主导产业的“上”行联系而形成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主要是为主导产业部门提供基础性服务的。

  (2)后向关联产业又称下游产业,指利用主导产业的产品作原料或者加工利用“三废”所形成的部门。

  (3)侧向关联产业与主导产业部门无直接联系,它是以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要为目的的部门,由于其参与提高园区内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对主导产业部门有间接影响。

  1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2.5产业发展策略和空间布局

  2.5.1产业发展策略

  在完成产业定位后,即确定好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辅助产业、特色产业及产业组合后,接下来应该考虑产业的发展问题。

  分析园区的主导产业现有产业链的完整度,明确产业链配套需求;给出具体的产业链设计方案(建链、补链、强链),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各个主导产业的价值链构成,明确产业链上的核心节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延展性好、带动性强的环节),分析在这些核心节点上进行重点布局的发展机会,设计重点发展产品。

  在产业发展策略中,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对于各产业规划而言,需要确定未来各产业内部行业的发展重点,如服务业包括各种行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又包括各种领域,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目标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确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于区域产业规划来说,要根据区域产业特征、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确立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并设计相应发展和规划的方向和内容。目前,在区域产业规划中,主导产业同构现象比较普遍,区域特色反映不明显。这一问题不完全是规划所致,与市场的导向也有直接的关系。

  2.5.2空间布局分析

  根据确定的产业发展策略,制定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空间布局是产业发展在空间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全国和各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理论,发挥各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和引导产业发展。

  (1)产业发展的空间引导

  产业或企业的区位选择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并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空间是产业或企业最佳的投资空间。规划要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引导产业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产业发展和布局造成地区土地、水、矿产等资源的浪费,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形成产业空间配置相对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水平的良好发展态势。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和区域的功能定位,通过产业政策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产业在相应的区域发展和布局。比如,在大区域中,主要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其产业引导方向就要限制污染类、对资源消耗大的重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是鼓励发展一些生态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如旅游业等。

  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不能简单地考虑行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还需要从区域协调、产业基础和相关产业的配套等角度考虑,引导产业既要考虑市场因素,也要考虑区域间的合理布局。例如,现在大量依靠国外原油发展的石化工业,从原油进口和市场消费来看,大规模在广东等东南沿海布局最为合理,但考虑到原有的石化基地和大区域的平衡等问题,石化工业不宜在广东过分集中。对于日常消费类行业主要依靠市场来决定其投资区位,产业空间引导主要是通过用地、税收、环境保护等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2)产业发展点(轴、带)的规划

  产业在空间的发展不会均衡展开,在一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或地点)、交通干线两侧等会形成不同规模、等级的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带),这些产业集聚点(轴、带)是不同层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也是各类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不同层次区域的各种资源优势,促进不同类型、规模的产业集聚点(轴、带)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空间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

  (3)产业空间的管治

  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境约束和人居环境发展的要求。针对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区、居民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或轴线应制定严格的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限制政策,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管制区。根据产业管制区类型特征,按照强制性、指导性、引导性等政策手段进行分类指导,目标是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1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2.6园区配套策略

  在完成上述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后,应该合理地进行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构建,以便实现园区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以产业链为基础,通过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两个板块打造园区服务平台,如图2-5所示。

  增值服务

  企业运营链

  基础服务

  技术服务

  市场服务

  投融资服务

  人才服务

  专业服务

  研发平台

  专业市场

  产业基金

  人才培养

  招商服务

  技术测试

  市场推广

  贷款担保

  人才引进

  法律服务

  中试平台

  品牌塑造

  创业孵化

  财务服务

  研发

  中试

  采购

  生产

  营销

  物流

  基础设施

  产业载体

  生活配套

  行政服务

  环境营造

  供水供电

  标准厂房

  生活居住

  行政审批

  园区管理

  道路交通

  孵化器

  商业配套

  企业帮扶

  创新氛围

  污水处理

  商务楼

  休闲设施

  图2-5产业园区配套服务体系

  2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三、产业园区规划的方法

  3.1产业园区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的规划需要从战略层面对该园区进行整体定位,使其在产业方向、商业商务服务、人居环境配套上达到高度三位一体的统一,实现城市或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对产业园区发展的阶段和模式没有基本的认识的话,很难对症下药,采取的方法也往往会不恰当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产业园区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和认识。一般认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有四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阶段、产业主导阶段、创新突破阶段和现代科技都市阶段,具体如下所述。

  (1)生产要素聚集阶段

  表3-1生产要素聚集阶段的模式分析

  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发展阶段

  要素群集阶段

  低成本导向,由于优惠策略的吸引及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导致人产业聚集能力

  才、技术、资本的进入,但要素低效率配置

  产业发展需求因素

  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

  产业空间动态

  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易——工业——技术,可称园区增值方园区功能

  加工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

  式

  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园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

  基本脱离(点对点式)

  代表园区

  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

  23核心驱动力

  动

  主要产业类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型

  之为“工业产品贸易区”,其增值手我国一些发展水平偏低的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2)产业主导阶段

  表3-2产业主导阶段的模式分析

  外力内力并举,即政府政策和企业发展阶段

  产业主导阶段

  产业链导向,各种生产要素重新整个,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主要产业类产业聚集能力

  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型

  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

  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产业发展需求因素

  这时期企业的科研主要依靠外部科学结构和大学的支撑,园区内企业自身科研能力较弱

  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园区增值方园区功能

  以产品制造为主

  式

  其为“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其增值手段是“产业链”。

  相对脱离(串联式)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

  代表园区

  基本处于这个阶段

  我国目前大多数发展较好的高新区是:工业——贸易——技术,可称产业空间动态

  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布局

  设备制造业为主

  外向型的产业,其中以电子及通讯核心驱动力

  市场竞争力驱动双重作用

  (3)创新突破阶段

  表3-3创新突破阶段的模式分析

  发展阶段

  创新突破阶段

  核心驱动力

  内力为主,技术推动,企业家精神

  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高速信主要产业类产业聚集能力

  创新文化

  型

  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重要的新兴领域

  产业发展需求因高素质人才、良好的信息、技术产业空间动产业社区。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效24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型能源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素

  及其他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园区自身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研发型、科技产业区、制造、研态

  应,在空间上形成围绕产业集群圈层布局

  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园区增值方是:技术——工业——贸易,其增式

  值手段主要是“创新链”

  园区功能

  发符合功能

  相对耦合(中枢辐射式)

  与城市发展空间

  关系

  代表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菲亚高新科技园

  (4)现代科技都市阶段

  表3-4财富凝聚阶段的模式分析

  发展阶段

  产业聚集能力

  财富凝聚阶段

  高势能优势

  型

  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的人才资产业发展需求因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素

  额金融本金

  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复合型(事业发展中心+生活乐是:技术——贸易——工业,以研园),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产园区功能

  业集聚地、人气的集聚区、文化扩散区、资本融通区

  链”

  紧密融合(多级耦合式)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

  代表园区

  25核心驱动力

  主要产业类高价值的“财富级”要素的推动

  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及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

  综合新城。在空间上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完全融合

  产业空间动态

  园区增值方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式

  为主题,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财富美国硅谷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综合以上四个产业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目标导向类似,都是为了使产业逐步升级,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使园区发展更加可持续。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它们在规划理念上的差异,具体如表3-5所示。

  表3-5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理念对比

  发展阶段

  规划理念

  以要素集聚为核心;以政府为驱动力;以低成本为导向;以加工型园区为生产要素聚集阶段

  主;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上以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园区以贸易为主要增值手段;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是基本脱离的。

  以产业主导为核心;以政府和市场为双力驱动;以产业链为导向;以制造产业主导阶段

  型园区为主;以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等外向型产业为主导,围绕产业链延伸布局;园区以产业链为主要增值手段;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是相对脱离的。

  以创新为核心;以内力为主、技术为辅的驱动模式;以研发型园区为主;创新突破阶段

  以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为主导,形成产业集群;园区以创新链(技术)为主要增值手段;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是相对耦合的。

  以财富凝聚为核心;以高价值的要素为驱动;以复合型园区为主;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及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实现空间和产业功能的融现代科技都市阶段

  合;园区以财富链(技术)为主要增值手段;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是紧密融合的。

  3.2产业园区规划的新理念

  过去我们看到的和正在进行的,都是因为产业活动的总量增加促进的城市扩张,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推动了城市功能的提升。未来,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以空间规划手段、构建功能性城市区域,引导和推动城市的产业经济活动能力。近几年,在产业园区规划领域涌现出了一些新理念,以下对最为流行的两种理念进行介绍。

  第一,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间26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

  例如:一个高新技术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具体如图3-1所示。

  院校

  知识产生和转移

  资金

  和商

  业

  化

  基础设施的共享

  园区与区域互动

  初始投资

  产业及园区投资运营主体

  园区外围圈层

  园区核心圈层

  人力资源

  技术转移

  中试

  信息及科技咨询

  展示交易

  资产收益

  研发

  设计

  人力资源

  部分生产及制造

  产品、技术及服务购买

  制造及运营企业

  培训和资源共享

  技术科研单位

  图3-1高新技术区的产业构建模式

  第二,目前我国的产业园区的开发多半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与未来所需要的第四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进行一些规划上的预判和修正,以保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有着更具备成长弹性的空间设定。具体如图3-2所示。

  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第三代产业园区模式

  传统产业园区的新城发展模式是处

  在成本扩展阶段的产业集聚模式,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传统的生产成

  本因素,在空间形态上往往在城市

  中心区近郊形成产业园区,与主城

  相对独立发展。

  科技都市模式

  科技都市的新城发展模式是处在技术升级阶段,以技术、创新型产业为主,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以技术、效率为核心诉求的城市高端配套服务,在空间形态上与城市功能区融合较好,与城市相互融合、共生。

  图3-2第三代、四代产业园区模式的对比

  3.3产业园区规划的方法

  产业园区规划的方法具有很多,无论是在前期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产业定位的分析,还是在后期的空间布局和招商策略等过程中,都要结合实际采取最合理的方法,达到规划的最优化。笔者认为有些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典型方法在产业园区规划的过程中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本文将结合园区规划的思路对这些方法进行梳理,并加以创新,具体如下文所述。

  3.3.1宏观环境分析——PEST法

  PEST(Politic,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Technological,技术)方法经常用在对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中,笔者认为,该方法同样可用于对园区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中。

  宏观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做分析,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PEST。根据分析企业或园区的特点不同,有时会对工具进行扩展和变形,如PESTL(Politic,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Technological,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技术;Legal,法律),PESTELE(Politic,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Technological,技术;Legal,法律;Ethical,道德;Demographic,人口)等。PEST的分析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可用于公司或园区的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经营、研究报告等。具体如图3-3所示。

  政治和法律环境

  ???法律

  政策

  法规

  ……

  ????经济增长率

  货币和财政政策

  利率

  ……

  ???技术环境

  技术变革速度

  产品生命周期

  新的技术构想

  ……

  经济环境

  园区(产业)

  社会与自然环境

  ???人口

  地理分布

  社会分布

  ……

  图3-3PEST法分析产业园区的外部宏观环境

  3.3.2内部资源分析——SWOT法

  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方法一般用于企业内部条件和优劣势的分析,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笔者认为,在园区规划中,该方法可用于园区的内部资源分析。具体如图3-2所示。

  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S:独特优势

  W:存在问题

  从技术、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市场体系、企业规模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针对性地分析区域发展相关产业的短板与劣势。

  从经济发展情况、区位优势、交通物流、产

  业基础、政府可投入资源、人力资源、技术

  水平、政府服务效率、基础设施配套、政策

  资源、资金、信息、土地、环境等角度,针

  对性地对园区发展相关产业的独特优势。

  SWOTO:发展机遇

  T:面临威胁

  从政策形势、经济形势、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从国际、国内、区域及自身环境,人才、资

  上位规划要求、区域重大变化、区域竞争合源环境,区域竞争合作态势,经济发展水平,作态势、区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针

  对性地分析园区发展相关产业面临的机遇。

  产业自身发展状况等方面,针对性地分析区域发展相关产业面临的挑战。

  图3-4SWOT法分析产业园区的内部资源

  3.3.3产业定位分析——长中短名单法

  长中短名单法挑选产业的方式是层层筛选,先找出可选的长名单,再结合限制性条件甄选出可供选择的中名单,最后通过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得到短名单。具体分析思路如图3-5所示。

  图3-5产业选择的分析思路

  在具体的产业选择时,根据产业选择的分析思路,可以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步,确定待选产业单元名单及模型:长名单—中名单法。

  3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先采用长名单—中名单法筛选出待选产业。如图3-6所示。

  图3-6长名单—中名单法

  第二步,构建评价产业的指标体系模型:VC—3C法。

  VC—3C法即产业价值链(Value-chain)和能力(Competence)、机会(Chance)、合作(Cooperation)四个维度。笔者通过分析,构建出一个含有10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具体如表3-5所示。

  表3-5产业评估指标体系

  类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产业链完整性(原材料生产供应——处级产品产业上下游完整性

  生产——中间产品制造——成品制造——产品应用)

  Value-chain产业关联程度

  产业与现有资源的相关性(自然、科技、人力等)

  产业与现有主导产业的相关性

  产业带动下和扩展性

  溢出效果

  Competence产业竞争力分析

  本地产业的相对竞争地位(产业规模、产业成本、资料来源、产品档次、产品价格)

  31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本地产业的潜在竞争优势

  本地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扩展潜力

  产业技术水平(工艺水平)

  技术竞争力分析

  研发技术水平

  技术前瞻性

  产业市场容量

  国内外产业市场前景

  产业市场增长性

  产业发展未来趋势

  限制性政策

  Chance产业进入壁垒

  产业垄断性

  进入门槛

  外部产业转移的意向

  外部产业或企业进入的可能性

  产业链易于分解和流动性

  受区位限制必须进行区域布局

  产业在周边区域的发展情况

  周边市场发展到一Cooperation定程度的辐射性

  周边市场需求的拉动性

  产业在周边区域的集聚度

  与周边区域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产品在周边区域或经济联系紧密区域的需求情况

  第三步,通过指标权重打分法确定短名单(重点发展的产业)。分为一维线性分析和二维线性分析

  (1)一维线性分析

  根据第二步建立的产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重要性确定指标权重。

  单项要素指标得分=单项指标打分×单项权重;

  产业单元综合得分=累计各单项要素指标得分;

  将各产业单元最后得分分数从大到小排列,分数高者为优先选择领域;确定入选分值标准,从中名单中获得短名单(重点发展的产业单元)。如图3-7所示。

  3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图3-一维线性分析的短名单的获取流程

  (2)二维线性分析

  通过对产业价值链(Value-chain)和能力(Competence)、机会(Chance)、合作(Cooperation)四个维度进行重组,构建两个大指标:产业吸引力(由Value-chain、Chance、Cooperation组成)和本地产业竞争能力(由Value-chain、Competence组成),分别建立一些二级指标。产业吸引力包括4个二级指标;本地产业竞争力包括9个二级指标。具体如图3-8所示。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增减指标。

  图3-8二维分析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建立的指标体系,根据重要性确定各指标权重,对两个指标体系分33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别进行打分并获得各产业单元在两个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建立二维坐标图,获得各产业单元的相对地位。产业吸引力和本地产业竞争能力得分分数高者为优先选择领域(即短名单)。如图3-9所示。

  图3-9二维分析的短名单选择

  3.3.4产业定位分析——二级筛选法

  (1)初级筛选

  对园区的产业进行合理定位的核心和前提是确定一套系统、科学的筛选园区产业机会的标准。本研究选取了区域战略、发展机遇、产业前景、资源优势、竞争态势、集群效应、国家政策七个维度,构建了初级筛选的标准。标准的定义及符号说明如表3-6所示。

  表3-6园区产业初级筛选标准

  符号

  园区战略

  经济及发展规划

  园区内有一些可预见的及产业规划的重点行业

  园区内无特定的可预见的规划不鼓励该行业

  区域内哟一些可预见(好,1分)

  该行业完全符合该园区(中,0.5分)

  该行业不是该园区的经济(差,0分)

  该园区的经济及产业发展前景

  特定事件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事件促进或阻碍行业发展

  的事件会阻碍该行业的发展

  34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该行业在园区内拥有巨该行业在园区内的市场一般,但较易向其他地区辐射

  该行业在园区内的市场一般且向其他园区的辐射要求较多

  该园区的人文、自然、资金资源贫瘠,基础设施条件一般

  产业前景

  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该园区拥有良好的人文该园区的人文、自然、资金和基础设施情况一般

  资源优势

  和自然资源,资金优势和基础设施

  该行业在园区内无竞争

  该行业在园区内竞争一般

  该行业在园区内竞争竞争态势

  激烈

  该行业具有较长的产业该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效应一般

  该行业的产业链较短,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效应较弱

  国家宏观政策对该行业也不作限制

  国家的宏观政策限制该灰姑娘也在国内的发展

  集群效应

  链,对其他行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国家政策

  政策等充分鼓励该行业的发展

  在通过对各个产业进行打分,遴选出备选产业。这里需要制定遴选的标准,比如根据得分不同分为三个档次,第一、第二档次的产业进入二次筛选。

  (2)二级筛选

  在一级筛选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横向的综合区位优势和纵向的产业吸引力优势两维指标评估该园区竞争状况以确定特定该园区的潜在产业竞争实力。

  35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某产业在某开发

  -1区的优势评分所在的坐标位置

  +1产业吸引力优势

  ????纵向产业配置

  横向产业配置

  技术配套

  资源配套

  +1综合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人力资源

  生活环境

  政府服务与规划

  -1?图3-1某产业在园区的竞争优势分析

  如图3-10所示,产业吸引力优势和综合区位优势分别可以分为5个子因素指标,它们的得分根据各子因素的评分计算出,结果在[-1,+1]之间。

  各子因素打分的标准:

  对每个子因素有三个分值:-1,0,+1。

  打分标准如下:

  +1:表示远高于某区域内各个园区的评价水平。

  0:表示处于某区域内各个园区的平均水平。

  -1:表示大大低于某区域内各个园区的平均水平。

  在计算最终得分时,产业吸引力优势和综合区位优势的方法略有差异。

  在计算产业吸引力优势时,各子因素对不同产业的重要性不同,被分别负于不同的权重,权重之和为1。

  根据不同的权重和各子因素的分值,计算加权平均值,即为产业吸引力优势的最后得分。

  在计算综合竞争优势时,不用对各因素赋权,默认为各个因素权重相等,所以直接计算5个子因素得36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分的平均值即可。

  (3)根据评估结果将特定园区的产业机会分为很有机会、有一定机会和机会很少三种类型,依次作为下一步园区产业定位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具体如图3-11所示。

  -1图3-11园区的产业竞争优势分布图

  如图3-11所示,进过二次筛选,产业分为三类:

  第一,机会很少产业。当产业竞争优势处于区域1时,说明其他园区已经在该产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目标园区在改产业的发展机会很少。

  第二,有一定机会产业。当产业竞争优势处于区域2和区域4时,说明已有一些园区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但仍有一些不足,因此目标园区若能及时赶上,在该产业发展仍有一定的机会。

  第三,很有机会产业。当产业竞争优势处于区域3时,说明各园区在该产业都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目标园区在该产业的发展机会很大。

  区域3:很有机会

  综合区位优势

  区域4:有一定机会

  -10.5+1+1产业吸引力优势

  区域1:机会很少

  0.5区域2:有一定机会

  3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3.3.5产业发展策略——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附加值

  原形设计

  零部件制造

  市售后服务

  场

  规模化制造与组装

  营销

  产业链上游

  产业链下游

  图3-12产业价值链分析——微笑曲线

  如图3-12所示,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股价值最低。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微笑曲线有两个要点,第一个是可以找出附加价值在哪里,第二个是关于竞争的型态,在进行产业发展策略的制定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3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3.3.6园区配套策略——产业化平台建设

  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

  例如: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如图3-13所示。

  资源战略

  ?R&D

  的发展依赖研究机构和人才的资源基础,需要通过一定引导进行有效的集聚

  ?辐射效应

  资源集聚

  以R&D集聚而产生的辐射效应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和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

  靶向效应

  产业关联

  高新技术产业时对资本集聚最好的资本平台,也同时吸引资本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参与进来

  决定着相关资源的吸引力

  ?平台建设

  资本集聚

  ?产业化效应

  图3-13围绕R&D(科研发展)产业化的平台建设

  3.3.7园区配套策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法

  产业园区规划时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思路可参见图3-14。

  3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孵化器:为企业创业孵化服务

  创业期

  孕育期

  创业空想

  成长阶段

  图3-14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思路

  如图3-14所示,在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应该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形成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

  老化阶段

  企业婴儿夭折

  死亡期

  成长期

  加速器:面向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延伸

  二次成长

  稳定期

  二次创业成长

  衰老期

  二次孕育成长

  官僚化

  3.3.8园区配套策略——搭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传统的投融资模式有财政投资、土地储备制度融资、国内外贷款和证券市场融资等。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瞬息万变,我们无论是在企业融资还是在园区整体融资方面,均需灵活地整合金融市场上的各种资源和渠道(如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各种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针对园区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各企业进行资本融资,实现园区从传统向BOT模式、TOT模式、ABS模式等创新性形式的变化。具体如图3-15所示。

  4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图3-15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促进园区的投融资服务。

  第一,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第二,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第三,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

  证券市场融资

  信托模式

  国内外贷款

  股权模式

  投资模式

  财政融资

  传统

  BOT模式

  TOT模式

  ABS模式

  PPP模式

  土地储备制度融资

  创新

  债券模式

  41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第4章

  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

  4.1高新技术产业园案例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高科技园区在北美称“大学研究园区”,在其它英语国家叫“科学园”,在日本叫“科学城”,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早的高科技园区诞生于20世纪中叶美国的硅谷,它在很短时间内创造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的奇迹,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至今世界已有高新区1000多个。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国家科技部特制定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接下来选取了国内外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4.1.1美国硅谷

  (1)园区概况

  基本情况:美国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园区。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狭长地带。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公司,如通用电器、柯达、旗舰、惠普、沃金斯·庄臣、IBM等入驻。

  发展历程:硅谷高科技园区从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起步,经历了六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体如表4-1所示。

  42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表4-1硅谷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防工业、军事技术

  及以前

  Fairchild、Intel、AMD、National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

  半导体产业

  Semiconductor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

  PC及局域网络(LAN)产业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

  软件产业

  因特网产业

  移动通讯、生物科技与纳米第六阶段:2000年至今

  科技、清洁技术等

  Apple、Sun、Microsystems、SiliconGraphics等

  Cisco3Com、Cisco、Netscape、Yahoo、eBay、Google等

  Salesforce、Nanostellar等

  主要产业

  代表企业

  Lockheed,HP,GTE硅谷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地区,汇聚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跨国公司,集聚了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以及大量创新企业、技术和资金。2000年硅谷GDP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硅谷共获准9060项专利,占加利福尼亚州的47%,美国专利授权总数的11%。2005年,硅谷的风险投资额占美国风险投资额总量的26%。2008年硅谷地区创造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硅谷人均GDP达到8.3万美元,在全美也居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硅谷通过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形成了与全球经济高度互动的发展模式。

  (2)园区规划层面的成功经验

  硅谷在规划层面的优势和经验是极为丰富的。硅谷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在园区规划层面上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硅谷的始终定位于高精尖产业,一直引领高技术产业的时代潮流。

  从最初的尖端的国防工业到半导体,从PC及局域网络产业到软件产业,从因特网到移动通讯及生物技术等产业,硅谷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一直瞄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端,在该领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给科技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源源43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不断的支持。

  第二,硅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它非常注重产业研的结合,大学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这极大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硅谷除了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研究型大学外,还有多所专科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及100多所私立专业学校。这些学校特别注重新理论、新结构、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而且与企业共同建立研究所,共同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彼此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它们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而且也有利于为企业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达到双赢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人员直接投资兴办企业。据估计,硅谷之中由斯坦福的教师和学生创办的公司达1200多家,占硅谷企业的60%-70%。硅谷目前一半的销售收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衍生公司。此外,斯坦福大学还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来促进研究人员、院系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大学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硅谷长期坚持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高度结合,是其开发高技术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

  第三,硅谷的企业大多集中资源于单一产业领域,进行专精经营,企业生产结构是开放型的,企业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追求专业化生产及核心竞争力。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细化,企业大多专门化于特定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水平或垂直产业分工与合作,并且硅谷内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企业组织结构大部分很简单,没有复杂的等级结构,没有链条很长的中间管理层,传统的以等级结构和庞大的中间管理层为特征的“官僚化”企业组织基本上不适应硅谷的企业。这种结构简单的企业增强了对市场的灵敏性,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取得市场竞争胜利。

  第四,硅谷的企业之间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能促使企业实现广泛合作与信息共享,更使得技术创新的知识和信息在整个区域内得以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企业适应当今世界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

  企业间社会关系网络也没有消除竞争,反而加剧了竞争,企业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市场地位,都努力抢先于竞争对手将新技术或新产品推向市场,而激烈竞争反过来促进了企业加强学习和合作。硅谷就是在这种既竞争又合44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作的网络关系中增强了竞争力。

  第五,硅谷不仅道路、通讯、城市建设等硬件设施完备,其软件设施如人才、信息网络、技术支持、风险投资等也很完善,为区内企业的发展和新企业的创立提供了较好的生产环境和外部支持。

  硅谷成熟的风险资本市场为美国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创新的实现及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失败者重新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成熟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为特征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度又为风险资金成功退出提供了道路。硅谷中还有许多创新的制度安排,如以无形资产参与分配的股票期权制度、成熟的中介服务机构、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创新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第六,硅谷基本上都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形成的,没有政府的事先计划和规划,没有事先的宏大规划和设想,也没有政府的财政投资和行政管理,就是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下,硅谷兴旺发展起来。

  美国政府对硅谷无所作为,它通过营造创业和创新的制度建设和文化氛围,调动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和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力,例如美国政府放宽创业政策、明确产权、允许技术入股,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等政策,创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为创新企业的出生、成长和茁壮提供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4.1.2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1)园区概况

  产生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相继爆发,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工业国家出现经济停滞现象。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省内经济发展。台湾当局选择了建立科技园区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升级,开始建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基本情况: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于1980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地处台湾西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等交通都极便利。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开发6.32平方公里,是台湾高技术产业和智囊团最集中的地区。工业园主要由科研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风景区和农业区组成。

  45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产业定位: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中心之一,世界最大笔记本电脑和PC机部件生产基地,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已经形成涵盖IC设计、IC制造、IC材料、IC封装调试和制造设备等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发展历程: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筹划、早期开发与建设、快速扩张与建设三个时期。具体如表4-2所示。

  表4-2新竹科技园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早期筹划阶段(1976年-1980年底)

  主要成就

  1976年5月,台湾当局决定在新竹创立科技园区,1979年7月27日,台湾当局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并于1980年成立了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该阶段主要以引进技术密集型工业所需成套技术、科技人员和管理经验为主。

  早期开发与建设阶段(1981年-1990年)

  快速扩张与建设阶段(1991年至今)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模仿硅谷,形成了园区建设的主体框架,该阶段以扩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目标。

  园区开始进入以扩张求调整、以调整求升级、以升级求发展的快速发展时期,该阶段以带动、促进企业家踊跃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

  经过近30年的建设,新竹科学工业园逐步走向成熟,园区GDP约占台湾地区的10%左右,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值均占全岛50%以上,IC产业在台湾地区处于垄断地位。高速发展的新竹带动了台湾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促使台湾从低成本的制造中心成功转变为全球创新经济的高附加值制造中心。

  (2)园区规划层面的成功经验

  新竹科学工业园管理的特色在于其规划性。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园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来看,可概括为以下六点经验:

  第一,新竹制定了科学化、学院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

  在建园之初,台湾地区政府就对园区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确定了科学化、学院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为园区选择了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具有广阔前景的六大高科技领域。199446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制定了《科学园区未来十年发展远景规划方案》,计划用10年时间,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亚太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制造中心。

  第二,新竹产业定位具有战略眼光,培育了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并构建了产业群集和网络型的产业体系。

  新竹园区形成了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围、通信、光电、精密仪器、生物技术等六大支柱产业,其中集成电路是园区第一大产业,占园区总产值的40%以上。园区产品销售收入总量2004年突破1万亿新台币,2008年达到1.25万亿元新台币。

  第三,确立立足本土、内资为主的发展战略。新竹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余年内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除了拥有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外,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企业大多数是台湾本地的资本,台湾地区的十大企业中,有7家是从新竹“脱胎长大”的当地企业;整个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产值占到了台湾生产总值的10%;新竹科学工业园现有的300余家公司,几乎没有一家外资企业。新竹利用本地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盲目依赖外资的风险。

  第四,选址充分考虑地缘、人缘优势,园区和周边区域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智利资源丰富。

  选址时靠近大学和科研机构,新竹科学园附近有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如台湾的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华工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附近。

  第五,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如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二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新竹园区规定,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数必须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为了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新竹先后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科学管理学会等团体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整合,最大程度满足科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除此之外,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还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如:园区内许多企业都留有15%-20%的股份,用于4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分配给员工。

  第六,政府政策支持在园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税费政策。园区规定技术产品销售连续五年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企业增资扩展的设备,按新增设备成本的15%抵减增资年度的营业营利所得税;营业事业所得税和附加捐总额不超过全年课税所得额的22%;园区内企业进口设备、原材料、物料、燃料和半成品免征进口税捐和货物税,外销产品免征货物税和营业税;其它有关优惠规定均与加工出口区相同。

  人才政策。新竹园区允许科技人员以高于一般比例的专利权或专利技术作为股份投资。同时,新竹园区也十分注重对本地科技人员的培养,规定入区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总数必须占科技人员的50%以上,否则撤销当年免征营利事业税的奖励;台湾当局出资在园区办理企业员工培训并邀请专家定期讲座;推动园区厂商与当地学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系,奖励在园区的科技人员在职进修。

  第七,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新竹园区管理部门很重视为园区营造良好的服务支撑环境。一是建立了集中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新竹园区的工作由园区指导委员会和园区管理局共同筹划。指导委员会为综合性的、跨部门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有关园区宏观重大问题的决策,并对园区建设和运行事宜进行沟通和处理。管理局负责具体规划和日常业务管理。目前,新竹行政管理已形成三大特色:一切行政管理都以为厂商提供高速服务为前提;一切变革都以为投资者提供合理便利为依据;一切管理规章都为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区的发展而制定。二是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新竹园区按照“厂商服务,区内完成”的原则,在园区内设有整套服务机构,厂商所需办理的手续都可在园区内完成。园区这种简单、高效的管理方式以及完善的支撑配套服务体系,为投资者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发展氛围。

  4.1.3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园区概况

  基本情况: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地处广州市东部。

  4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发展历程: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五个园区组成。2005年6月经国务院重新审核,广州高新区面积被确定为37.34平方公里,其中广州科学城20.24平方公里、天河科技园12.4平方公里、黄花岗科技园1.5平方公里、民营科技园0.7平方公里、南沙资讯园2.5平方公里。此外,广州国际生物岛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广州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基地,面积1.82平方公里,由广州市政府委托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管理。广州高新区计划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扩区,将生物岛纳入广州高新区规划范围之内。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精心运作,积极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州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2)园区规划层面的成功经验

  第一,在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思路下,形成了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的“一区多园”体制优化发展格局。

  五个园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最终与广州市政府委托高新区管委会开发管理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形成“五园一岛”的发展格局。

  其中,广州科学城是综合性核心园区,以规模化、高端化的研发和服务体系为发展重点,已建设成集研发、孵化、产业、商务、居住生活等一体化的综合高科技社区,成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科技园的目标是成为支撑珠三角地区软件和通信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黄花岗科技园以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成为引领珠三角文化创意49

推荐访问:园区发展思路 园区 发展思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