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传奇故事实践归纳■文/周璐琳内容摘要:什么是课程游戏化?顾名思义:是将游戏贯穿于课程活动中,同时也是将课程活动注入游戏化的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关键词:课程化 游戏 基本活动 教育中的意义 思考与探索
一、游戏的形成。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一个无理由视幼儿游戏的课程不可能是真正适合幼儿的课程,在幼儿园中,也不存在与课程无关的游戏。游戏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幼儿的兴趣相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幼儿的行为相关联,游戏应该与幼儿的主动、自发相关联。游戏应该是自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引发的,引发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是强加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引发的游戏不是强迫的游戏。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创造的。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但游戏首先不是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发生的,游戏更不能仅仅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存在。相反,应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让教学为游戏服务。二、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有赖于游戏,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此,游戏也应该是幼儿园中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三、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一)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玩《齐心协力》游戏时,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锅盖,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盖,呼--一口风,呼---两口风,呼---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可以知道许多菜名,而且通过扩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二)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许多游戏都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三)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四)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首先,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石头剪刀布》《跳一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其次,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里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四、实施课程游戏化的思考与探索:1.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2.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在幼儿的游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份,主要包括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份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像、思维也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儿在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从山林、湖水联想到大海,从小草、枫叶、菊花联想到松树,进而仿编诗歌。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份,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份,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单位:昆明市西山区第一幼儿园)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157教育版
篇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的意图是什么?
课程游戏化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课程游戏化不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唯一的路径,课程生活化、课程经验化、课程过程化、课程情景化等也是可选择的路径,但课程游戏化更适合当前广大幼儿园教师的认知水平。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出的重要论断,有三个内涵:1.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2.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该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权利;3.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
对幼儿园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性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的课程文化。
让学习有趣、有效一点
有趣的学习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要研究儿童,努力使活动游戏化、趣味性。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儿童能获得新经验,能面临问题和挑战,能动员多种感官,能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儿童的有趣、有效的学习与教师的体力消耗不一定成正比,但与教师的脑力
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不是要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不是把过去的课程彻底推翻,从头开始,平地起步。课程游戏化就是尊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传统,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反思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指南》对照,找差距,找缺陷,尤其要关注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给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就可以了
课程游戏化不是加一些活动时间,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课程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游戏化涉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尤其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游戏精神的渗透,课程内容的适宜性选择,课程资源的挖掘,课程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开发,课程评价立场的转变和方式的变革。只要从本园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的可能误解
设计游戏,增加教师指导下的游戏;强化各类游戏的目的,强化教师的指导;增加“游戏课”;在所有的活动中增加游戏的环节;进行游戏设计和组织的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
课程游戏化的思路和途径
领会游戏的内涵和精神;在落实《指南》的总背景下思考课程游戏化;理解生活、游戏、活动及经验之间的关系;聚焦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聚焦到幼儿多感官的多样化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上来;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让幼儿投入地、有趣的和有效的活动,充实幼儿的新经验;在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资源上鼓励创新,鼓励探索和发展。
篇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及主要内容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怎样评价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有实效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切实注重幼儿的经验、生活、活动过程及对幼儿的适宜性。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而不是要教师写成什么文本。
篇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幼儿阶段的学习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幼儿的课程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特点和能力的理解和把握,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元素,通过学习中的游戏、游戏中的学习,将学习和游戏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更具趣味性、更为灵活,能够刺激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课程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游戏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来学习语言和表达能力,通过拼图和图形认知游戏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游戏化教学还可以通过竞赛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幼儿可以进行友谊赛和团队比赛,通过游戏中的竞争和合作,加深幼儿对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认识,让他们从小学会抱团取暖,分担压力,提高个人和集体绩效,拓展合作智慧,提升团队信心和凝聚力。
当然,在实施游戏化教学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游戏化教学不应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而应该注意把游戏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游戏成为教育的工具。其次,游戏化教学不应过分强调游戏性,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注重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学习过程中进行游戏。
更重要的是,游戏化教学应该把握好时间和程度,避免游戏成为课程的主导,导致重学轻游,忽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训练。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游戏化教学时间,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学会运用和创新。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出更加互动、愉悦的教育体验,通过游戏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将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并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篇五: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本质与内涵的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对事物、对人都倾向于采用体验的态度。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课程教学游戏化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课程游戏化就是一个让孩子体验的世界。在这里,充盈了幼儿自身的生命,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他们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充分地学习和享乐。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刚开始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中,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接着我们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我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阶段游戏仍然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游戏的目标、规则、时间、次数仍然由教师统一安排。然后我们将游戏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我们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最后我们将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还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七星瓢虫”,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7”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我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
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与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幼儿的游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份,主要包括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份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像、思维也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儿在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从山林、湖水联想到大海,从小草、枫叶、菊花联想到松树,进而仿编诗歌。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份,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份,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篇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概念
所谓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有赖于游戏,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此,游戏也应该是幼儿园中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园的教学与游戏密不可分。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
篇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摘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省教育厅启动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
关键词:游戏、游戏化、课程
课程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课程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没有课程便没有教育活动。而课程游戏化更是实施课程的重要途径。一个无视或者轻视幼儿游戏的课程是不可能真正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我们要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调整,生成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融入游戏之中。我们应该寓教于游戏中,把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课程游戏化的价值
幼儿的游戏应该是自主自愿的活动也是愉悦的活动,将课程游戏化使课程有趣味的玩乐,玩是游戏的具体行为,乐趣是从游戏中得到的体验和情感。学前期的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心智逐渐萌发,个性开始萌芽,他们的生命正在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熏陶,进行着社会化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经验不仅影响儿童现在的发展,也会影响儿童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游戏的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参与的具有假象成分的活动,课程游戏性化强调幼儿园课程实施要符合儿童游戏的天性需要,要和游戏要素结合,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游戏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
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把游戏汇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理念。
1.
主题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地整合。
幼儿园将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以游戏化的展开。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春雨沙沙》,孩子们知道春雨的声音是沙沙沙的,如果简单的在欣赏春雨声音上,孩子们兴趣不会那么高,通过一些实际感受,去户外真切的体验春雨的绵柔和细声,对幼儿来讲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如在“小鸡和小鸭”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孩子及家长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四周,像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让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个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它的神秘,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比如:科学游戏---生蛋熟蛋大比拼、体育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感官游戏----有趣的蛋宝宝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教师可以设计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亲子游戏“小鸡过河”等等。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在区域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探素、学习,比如按数字让幼儿数小鸡宝宝,鸭宝宝比大小游戏。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就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1.
一日活动与游戏有机整合。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即教育,怎样把课程融入到游戏中,把游戏融汇到活动中值得我们思考。幼儿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集体活动、户外活动等。把游戏融入到课程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
游戏渗入生活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生活活动游戏化。孩子们每次洗手都是很积极、很乐意的,但却是马虎的,因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让孩子们边听音乐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两个好朋友,手碰手,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来了一只小螃蟹,小螃蟹,举起两只大钳子,大钳子,我和螃蟹螃蟹跟我握握手,握握手。”“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还把相关的洗手图片粘贴在洗手区,这样幼儿更直观地去观察和运用。
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游戏中,教师要关注游戏的科学化与兴趣化,户外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如在组织孩子玩“采蘑菇”游戏时,结合主题情景数学教学,让孩子把采回来的蘑菇进行分类,在设置游戏过程中,以故事情景设置一些障碍,如:翻过一座山(踩上椅子)、越过一片草地(爬过保护垫)、趟过一条河(走平衡木)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都勇于挑战自我,而且积极性也高,他们很乐意参与活动,也能做到静收自如。
三、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树立正确的课程游戏化观念,强调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在开展幼儿教育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将幼儿的实际需要看成教育的出发点。开展日常的幼儿教育时,注意力放在关注于幼儿的实际需求上,让幼儿在这一阶段中,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为了实现游戏课程和幼儿教育内容的融合,教师在教学时,应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握整体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尊重幼儿,从一个较为合理的角度出发,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应重视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幼儿教师应重视发掘幼儿身上的潜能,不同的幼儿在这一阶段中,其身上的特质已经开始逐步萌芽,正是发展的良好时机,利用好这一阶段,有助于培养幼儿找到自己的兴趣,保证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幼儿园课程游戏的教学评价,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重视对幼儿教学评价的内容,明确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幼儿学习完成目标、幼儿游戏教学内容、幼儿的总体行为、教师的整体行为,通过从这四个方面出发,保证幼儿教育活动的发展,让幼儿游戏化教学更符合幼儿的实际定位。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也能让幼儿教师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在完成了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后,对于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四、结束语
我们应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断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收获成功和愉悦。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篇八: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我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游戏作为儿童自发的一个行为活动,是发展幼儿主动性的最
好的活动形式,不仅仅对于幼儿生活与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活动形
式,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在集体活动中
发现有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单一的说教形式已经引不
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如果老师一说“马上我们开始游戏”,幼儿
会立马改掉之前的状态,积极的准备投入到游戏当中去。
游戏对
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他们一有时
间就会停下来想出各种办法玩,想出各种花样玩。
在课程游戏化
项目中的六大支架也提出:
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
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也表
明了它的核心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而我认为以下三
点可以作为课程游戏化的参考:
1.
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幼儿:
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的教
育的容器变成儿童是一个主动积极有能力的学者。
2.
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
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变成教师
是儿童的守护者,陪伴和支持幼儿的成长。
3.
从游戏为切入点改造幼儿园课程:
从一味的依赖教材、注
重集体教学活动、强调着规范统一”转变为
“关注儿童、关注
生活、关注游戏。
课程游戏化建设以来有它确切的目标,可是没有明确的途
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只有我们共同探讨学习、共同研究,才能找到适合
自己的前进的道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其实世
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一个怎样让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以
前,老师们会亲切的给孩子们讲述着时钟的作用,每个指针和数
字所代表着什么意义,还有指针运行的规律,怎样去看时间等。
听着老师单一的说教,有的孩子在摆弄着自己的手指,有的孩子
目光游离于室外,还有的孩子在看着教室里好玩的玩具,没几分
钟,孩子的思维就会分散开来。这样的集
?W活动难道真的是孩
子们所期待、渴望的吗?现在,另一种学习方式是,投放有自制
的时钟玩具,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游戏说明和指导,简捷的认识了
不同时刻指针在不同的位置上,并且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时间一
长,对于时间的概念就会深深的烙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所以说,游戏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游戏的进展过
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进行自我探索、尽量发挥自身
的思维判断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想出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
才能继续得到进展,才能真正有意义的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游戏同样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社会性活
动的一个精华,它把一些社会中复杂的现象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以游戏这种自主、愉悦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游戏中让幼儿明白事
物及其规律,并学会以多种妥善的方式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
促进幼儿其社会性的发展。
由于游戏充满自主性、趣味性的特点,因此参加游戏活动的孩子总是能够以愉悦的情感、认真的态度对待它,在游戏过程中
给幼儿带来
了全身心的愉悦和满足,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幼儿园、喜欢生活。
那么我们在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中,应如何合理的给幼
儿提供适宜的游戏,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1.
创设半成品的游戏环境。
游戏区域最重要的就是创设能够
鼓励孩子自主选择、操作、探索的环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积
极性与主动性。
2.
要抓住时机进行适当的游戏指导。
幼儿是开展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相信幼儿的能力,多观察、少参与,尊重孩子的自主权,掌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他们一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3.
给予分享游戏的评价。游戏是孩子自发自主形成的活动,而游戏的评价要充分抓住教育的契机,当游戏结束后,有的孩子
愉悦,有的孩子满足,有的孩子失望,有的孩子感到未能尽兴。
所以让幼儿交流一下体会,分享游戏中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
作为一线的幼教工作者,只
有全面理解幼儿游戏活动的性质,才能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和指
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只有积极的总结游戏教学方面的经验,才能
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
活动。课程游戏化的改革给幼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仍需
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积极的贴合改革的核心意义去摸索着前进,从而领悟到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思想。
推荐访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 幼儿园 理解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