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庭建设调研报告13篇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1
一、我区基层治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相关要求,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新途径,加强基层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加强。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街镇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投资xxxx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xx个,日间照料中心x个,智慧社区xx个;完成部分社区“四社联动”示范点和信息化平台指挥中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x个,幸福苑xx个。对城区“三无”小区,采取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小区居民自治和小区党支部兜底三种模式进行管理,实现了事有人管、物业服务能改善、长期服务有保障的目标,清除了基层治理的盲点。
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村级组织中实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了村级组织党的领导。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落实了区级各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基层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理清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组干部的职责职权,形成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执行到位、监督从严的运行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异地搬迁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落实了异地搬迁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服务管理等。基层治理民主彰显。印发《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工作的通知》等,明确了基层民主协商议事的总体要求、内容范围、形式程序等,建立专题协商议事、重大事项工作监督等制度,基层群众民主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以社区、驻社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的四方民主协商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初步形成,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基层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法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和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纠纷化解等常态化开展,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群众有事找“法”的意识不断提升,依法治区成效明显。基层德治能力有所提升。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开展了家风家训进万家,“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以评弘德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一大批正能量的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科技在基层治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建成归属明确,拥有各级管理人员xxxx余名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合智慧社区建设,初步实现了“人、地、事、组织”等基层治理全要素信息常态化管理,做到了对辖区基本情况底子清、情况明、反应快,有效提升了公共管理水平。建成公安大数据平台等,对xx城区所有街道、广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实现了xxx度无死角监控,有效提成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等,为基层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保障不充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有设施设备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部分村(社区)办公住房紧张,设备短缺,村级运行经费困难等现象依然存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塬区各镇、村,在渭北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组织体系不健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作用有待持续加强,基层村(居)委会等群众组织有行政化趋势。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体系不健全,公益服务类、群众权益维护类社团组织较少。据统计,目前全区有各类社会组织xxx家,大部分为兴趣爱好类自发组织,每万人拥有登记、备案社会组织x.x个,其中社区社会组织仅有xx家,其资源利用能力、自我管控能力、服务能力等参差不齐,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基层治理责权不对等。基层街镇自身没有法律法规正式授予的执法权,导致他们在履行监管、督办等工作职责时没有底气。如在安全生产、环保执法等工作过程中就面临没有执法证、执法权与处罚权,监管执法,只能通过个人私下关系劝导整改,工作开展难度大,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中心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持续加强。我区地处xx中心城市,各类城市问题突出。由于缺少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牵头部门,各部门、单位在基础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如城市道路建设、天然气、自来水、通讯网络铺设等过程中,朝建夕改,既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群众意见较大。城市物业管理,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管理等公共事业缺少统一的服务平台,群众在反映供暖、供水等问题时渠道不多,由此造成的上访及群体事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困难。
三、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有魂。一是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强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选优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立村(社区)人才库,加强村(居)委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增强基层治理的人才储备。建立健全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制度,注重把思想素质高的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吸收进村(居)两委班子,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三是实施党建整合资源力量下沉工作,继续深入推进“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统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下沉服务社区,增强工作活力;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职权下沉基层,改善基层有“责”无“权”的现状;加大对渭北相关村级组织的扶持力度,尽快解决办公用房及设施设备短缺等问题。
以自治为基础,实现基层治理有力。一是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加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力度、扩展公开范围,使知情明政得到普及,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和发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二是建立健全自治体系。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有效防范矛盾风险,加强矛盾源头排查调处。三是深入开展自治服务。更多的依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动“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做,村(居)民能做的交给村(居)民做”,可能实现社区村(居)民权益和意愿的化。
以法制为保障,实现基层治理有序。一是以宣传“七五普法”“民法典”等为契机,持续开展法律知识“六进六送”活动,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小广场等设施,发挥村(居)民主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二是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将律师参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法律风险评估和防控纳入基层治理考核。三是加大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的惩处力度,用生动的事例警示、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树立法制观念。
以德治为调节,实现基层治理有根。一是坚持依规立德。完善、推广乡规民约、城乡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和社区居民行为准则,强化规范约束,发挥“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以文养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倡导良好的家风、家训,推动德治教育从基础抓起。三是坚持以评弘德。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以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实乡风文明载体,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带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以科技为支撑,实现基层治理有方。一是建立公安、民政等大数据平台及对接机制,把辖区内的人、房、事、物、组织等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实施动态治理和服务,做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二是大力推广已建成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逐步在全区覆盖,实现“见房知人、见人知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行动快。三是探索创建网格员代办工作,充分发挥四级网格员的作用,为辖区村(居)民代办医疗救助、新生儿户口登记、有线网络缴费等服务,使网格员成为村(居)民家门口的“流动办事窗口”,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中心城市建管。一是继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切实从公共厕所改造、环卫设施建设、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抓起,推动城市秩序管理与整治再上新台阶。通过制作宣传短片、公益广告、有奖参与等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官媒、自媒体的宣传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确定牵头部门,对涉及城市建管的通讯网络、水电气暖铺设等协调建设计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施工。三是建立向群众征集城市建设管理意见建议的平台,群众可通过此平台,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对“十四五”规划等大事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反映物业管理、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等,定期由相关部门梳理汇总后,交各职能部门办理,规定挂号清零的时间节点,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2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2007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07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2009年共放映数字电影2000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分析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县乡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职,专不起来,难以发挥服务作用。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是文化载体不丰富,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有组织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基层乡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民俗日,上级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普、电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边远乡村文化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整合资源,拓宽阵地
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创新机制,丰富载体
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一方面又要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五)突出特色,推动发展
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促进以青化、横渠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等民间艺术活动开展;要依托马家镇刺绣工艺品基地的发展,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3
国家统计局于20xx年10月底至11月底在21个省(区、市)开展了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样本25200户,其中有8945名受访群众留言,占比35.5%。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满意度、信心度、重视度、遏制度再创历史新高
92.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xx年提高17.9个百分点。93.1%的群众对遏制腐 败现象表示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13.8个百分点。93.0%的群众认为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政领导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比2012年提高12.8个百分点。90.9%的群众认为当前党员干部违纪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比2012年提高5.5个百分点。
99.2%的群众认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审议通过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体现了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坚强决心。从政治面貌看,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群众、民主党派赞成度分别是99.7%、99.0%、99.0%、97.0%;从职业看,知识分子、机关干部、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农民、离退休人员赞成度分别达到99.7%、99.6%、99.5%、99.4%、99.4%,赞成度最低的是失业待业人员,也达到98.5%。
与往年相比,2016年群众的满意度、信心度、重视度、遏制度指标均有所提高。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护。
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标本兼治措施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认可
92.1%的群众认为20xx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有效果,比20xx年提高10.8个百分点。90.1%的群众认为治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 败问题有效,比2012年提高18.1个百分点。
关于对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哪项工作印象深刻,38.5%的群众选择“老虎”“苍蝇”一起打,严惩腐 败分子,排第一位;38.0%的群众选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作风建设,排第二位;8.9%的群众选择强化责任担当、加大问责力度,排在第三位。
92.1%的群众认为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这一治本措施有效果。92.3%的群众认为《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后,责任追究力度得到加强。90.3%的群众认为当前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不能腐”成效显著。关于当前哪些监督方式比较有效,52.0%的群众选择巡视,排第一位;49.4%的群众选择执纪审查,排第二位;40.3%的群众选择法律监督,排第三位;38.9%的群众选择信访举报,排第四位。关于巡视的震慑作用,92.2%的群众认为有效果,比2014年提高9.0个百分点。
关于对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的信任程度,89.4%的群众选择信任,比2013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关于了解掌握腐 败问题线索首选反映途径,34.2%的群众选择写信或拨打专门举报电话,排第一位;25.8%的群众选择直接到纪委举报,排第二位;21.2%的群众选择登录纪委举报网站,排第三位。
上述数据表明,我们党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持续保持惩治腐 败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严肃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 败问题,深入推进标本兼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关于当前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0.0%的群众选择腐 败案件时有发生、远未绝迹,排第一位;25.4%的群众选择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排第二位;21.1%的群众选择“四风”问题树倒根在,仍有反弹压力,排第三位。
关于当前哪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 败问题仍然突出,49.0%的群众选择教育医疗卫生,排第一位;47.9%的群众选择选人用人,排第二位;39.6%的群众选择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排第三位;39.0%的群众选择扶贫和惠民资金管理,排第四位;34.2%的群众选择行政审批,排第五位。
上述数据表明,目前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须臾不可松懈。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4
一、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石阡县城南面,距县城8公里,国土面积75.33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有5856户,2万余人,主要聚居侗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基础差、底子薄。原集镇由中魁村和玉虹居委会组成,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仅为3750人,城镇发展缺乏特色、人气不足、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进入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之列,镇党委、政府倍加珍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传达全省、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会精神,同时立即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并付诸实施。如今,集镇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发展形势更加明朗。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作为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之一的同时,也纳入了县城城区规划范围,根据《石阡县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和县城第四轮总规修编相关规定,的定位是以发展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小城镇。在此基础上,围绕城区发展,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对集镇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实施措施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目前正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通过大力争取,整合各类资金,相继完成了集镇垃圾收集箱、电力、通讯网络线路和自来水改造;完成了集镇路灯安装和美化、绿化;完成了集镇后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计生服务楼改扩建项目;完成了河东村寨道路三横三纵、四周环绕、户户通车的路网建设和180户农户民居改造,配套建设了风雨亭、农家书屋和农民文化活动家园;启动实施了河西蒙古民族村寨打造;同时,投入资金大力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充实了环保队伍,对镇区的污水排泄暗渠进行了疏通治理,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取缔了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使镇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项目编制及启动情况
以来,通过与上级各部门对接,我镇编制和申报了多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支撑项目石阡县龙地坝-城市道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现正在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国际温泉城项目,得到了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的意向性支持。自纳入县城城区规划以来,由于前期没有控制性规划,导致一些项目建设受限,随着3月2日控制性规划原则通过市城规委的审查,多个项目得到顺利启动,前期征地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目前在建项目有:①投资4000元的石阡县第三人民医院项目;②180套公租房建设项目;③投入588万元的集镇防洪堤项目;④投入200万元的中学教学楼扩建项目;⑤融资5730万元收储土地1500亩;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今年拟建项目有:①投资1250万元的镇污水处理厂项目;②木爪溪水库提级改造项目;③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石阡段项目。④预计总投资6.14亿元的石阡县龙地坝-城市道路。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因小城镇建设规模扩大和品位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供水、供电、卫生、绿化、排污、泄洪和路网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二是建设力度不够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城镇化进程缓慢,中心城镇职能发挥不够,拉动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三是失地农民就业难。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用地不断增大,大量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失地农民生存和就业问题势必成为阻碍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难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动员,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布局逐步实施,有序推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编制项目库,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依靠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路子。
4、加大上跑力度,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扶持,千方百计利用政策笼子解决资金困难。
5、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扩大城镇容量,促进城镇繁荣。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5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我对我乡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作出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只要有以下几点:
1、数量少。我乡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村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 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村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权利下放而鞭长莫及。
4、经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5、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文化站权利下放乡村,文化站的管理由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市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6、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1、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乡里设有专门的文化站,乡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市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我乡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乡村的文化设施有闲置、挤占、的现象。
3、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市文化馆负责对全市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停止状态。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4、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5、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6
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xx村作为xx乡最大的一个村,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先机,是xx村“两委”班子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
1、人口状况
xx村共有10个社,642户,2517口人。
2、产业状况
(1)种植业:主要以大麦、小麦为主;
(2)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
(3)劳务产业:主要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务工地主要在金川、河西堡、xx;
(4)其他产业:有一家砖厂,一家沙料厂,一家面粉厂。
3、社会状况
(1)社会基本状况:约有80%的人口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儿童;
(2)村民收入状况:xx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左右,其中:70%为务工收入,30%为种植、养殖收入;
(3)党组织状况:设有:1个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59名党员,其中:男56名,女3名。
4、资源状况
(1)耕地资源
共有耕地面积为663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耕地质量较好。
(2)劳动力资源
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二、xx村“swot”分析
在了解了xx村基本状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将这些基本状况系统化、逻辑化,为我们思考xx村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依据。
1、s(优势)
(1)交通便利。距离县城约30分钟的车程,且在各社都通有乡村公路。各社村民居住地、耕地都比较集中。
(2)耕地质量较好。土层较厚,较肥沃,且耕地都比较平坦,易于机械化耕作。
(3)劳动力资源丰富。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2、w(劣势)
(1)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
(2)种植、养殖品种单一,且收益不高。种植以大麦、小麦为主,养殖以牛、羊为主。平均一户在种植、养殖上一年的收益不足5000元。
3、o(机会)
(1)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对“三农”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2)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最近,中共中央又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对于西部的“三农”事业的发展也是最大的机遇;
(3)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前几年,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把握好这个机遇对农村来说是一次彻底的飞跃。
4、t(威胁)
(1)逐步脱离农业的劳动力增多。在农业的收益远远低于务工收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不再愿意从事农业,这将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和一些耕地的荒废。
(2)进城务工劳动力缺乏相应的保障。很多的进城务工劳动力存在“钓鱼”的现象,没有固定的收入;还存在要不到工钱的问题;吃住难的问题;心理过渡期的矛盾问题;找不到组织的问题等等。
(3)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很多的留守老人都过了70岁,吃住都很难,还要照顾儿童的生活,有的甚至还要负责家里田地的耕作,牲畜的放牧等农活。
这些方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有可能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稳定才能发展,和谐才能更好的发展。如何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我们要考虑的最首要的问题。
三、xx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1、如何利用好xx村农业富余劳动力?
(1)建立一个进城务工的服务组织,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务工信息、相关保障的服务;
(2)将进城务工当作一个产业发展,尝试设立劳务经济开发中心;
(3)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资金、技术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回村创业,带动xx村的发展。
2、如何利用好xx村的耕地?
(1)发展经济作物,与一些大型的农业产业企业合作;
(2)耕地集约化管理,形成一定的农业规模经济;
(3)鼓励和支持耕地出租,为耕地规模化经营铺路。
3、如何在xx村发展新的产业?
(1)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加工企业;
(2)发展农业服务产业,如农产品销售公司,农资公司等等;
(3)发展其他产业。
4、如何构建和谐的xx村文化?
(1)留守老人、儿童的集中管理,建议在村里办留守老人、儿童福利中心,采取设立留守老人、儿童基金会,争取上级政府支持一定费用的方式,或者承包给私人经营村办福利中心;
(2)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进城务工小组,建议以务工地为单位建立组织体系;
(3)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渠道,主要应以手机通讯为主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网络。
四、另外一些思考
1、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且已经和城市的工作逐步接轨,在这个农村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比较突出,比较棘手,容易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2、要大力的培养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带头人、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这些人将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3、要把农村的党组织工作做到城市里面去,因为我们党组织的成员已经在城市里面了,我们的战斗堡垒也应该向城市转移,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好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要切实考虑“三农”的真实需求,真正的对症下药,这样就能够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5、应该让更多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与核心骨干农户建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这样能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能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二能很好的融洽干群关系;三能真正的培养干部成长。
6、在机遇对等,政策支持相同的情况下,谁的班子强,思路清晰,谁就能把握住先机,超前发展。
相信xx村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发展的又好又快。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7
X书记、各位领导: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特出问题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队伍的相对滞后。基层和农业部门反应很大,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根据这次主任会议议题,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召集部分乡镇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基层农业服务单位同志进行座谈,并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经营性和帮扶性三种推广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也兼顾了新技术应用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推广了适用于我市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水稻新品种及其机插高产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新品种及其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禽、水产新品种及其集约化饲养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其中,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通过包村联户、“一村一品”,技术培训等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问题
应该看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薄弱之处,从市、镇、村,农技人员呈倒金字塔形,基层农技人员严重缺乏。一是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偏少,同时,非农专业人员占编超编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存在随意抽调农技人员从事其它工作,事实上忽视了农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专业性。三是基层农技人员逐步老化,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老化,约XX%农技人员超过45岁。四是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技单位要兼顾经营创收,人心不稳,精力不够集中。五是农技推广机制也不够完善和灵活,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三、几点建议
I.定编,定岗,定责,职责到位,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人员落实开始,人员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一是人员落实,定编定岗。疏理一下各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情况,尽快恢复和落实到位,做到定编定岗、在编在岗,落实到位后,人员岗位上墙公示。做到这一点,首先市里要有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其次各镇(街道)要有明确态度,明确观念。人员落实是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的一杆标尺。二是明确职责,职责到位。农技人员岗位职责一定要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有效履行职能。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农技员的服务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并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有效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
2.特点、特色、特出,统筹服务。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实行各镇(街道)特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一是各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特出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二是统筹农技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市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农技服务面向全市,提高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市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3.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级联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能力与水平,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可以极大完善、覆盖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三是推进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创新和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4.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为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坚实基础。拓宽思路,完善政策,营造良好氛围,让农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实现基层农技人贝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做到爱岗敬业,经费落实是检验各统政府是否真心重视农业的块试金石。二是实行农业科技学培养农技人才,人才定向养策略。通过高考体制规范操作,邦优录取,吸引一本优秀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领城,收到极好效果。三是强化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即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5.务实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点很多,科技创新是重要一环,其中,互联网+时代的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农业组织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各种服务于农业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十分重要,对于全面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产品销售和增强
农业核心竞争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形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8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xx月上旬,市人大民侨外委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淄川区、沂源县、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对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山旅游开发项目、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了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xx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王顶岐又带领调研组,到桓台县对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旅游局和桓台县政府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召开了县旅游局、文化局、旅游景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实地察看了王渔洋纪念馆、马踏湖景区两个重点旅游项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战略,强化政府引导,立足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筑以旅游重点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市、区县把旅游业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和支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了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淄博市旅游业重点项目研讨会,并设立了旅游大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旅游重点项目的进展。目前,马踏湖湿地公园工程、王渔洋纪念馆、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山旅游开发项目、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等旅游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马踏湖景区湿地修复工程,完成了湖区开挖及预备河改道工程,北部山区堆砌及绿化工程正在全面展开。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总投资60亿元,已完成1.1万平方米绿化种植、2000平方米园区道路、800米雨污水管线铺设等工程。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7亿元,已完成投资3.2亿元,修建环湖公路26公里,道路、场地平整及围堰等基础性工程已展开,完成了“天街”单体及亮化配套工程;齐山风景区计划总2.3亿元,已投资1.9亿元,完成了一期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这些旅游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全面推动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向高层次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下一步改进。
一是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今年全市确定的旅游重点项目,有些已经完成总体规划及项目建设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市政府重点策划的齐古城、梦幻聊斋项目,在规划选址、策划创意、招商引资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快进度。
二是缺乏旅游龙头品牌。打造旅游龙头品牌,是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市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项目、知名品牌和精品工程,大产业格局和品牌的拉动力不够,现有的旅游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大。
三是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我市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有的景区还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态,缺乏协调配合,无法实施统筹规划、一体开发、统一推介,形不成拳头产品,制约和影响了景区整体优势的发挥,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是审批程序繁琐。旅游项目涉及产业多,需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影响了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进展。
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主导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增强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构筑以旅游重点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对尚未开工的重点项目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大项目的指导、服务、协调,确保尽快开工;对已经开始建设的项目要跟踪服务,保障建设进度和质量,切实把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抓紧抓好,善做善成。
统一规划,科学定位,全力打造以齐文化为龙头的旅游品牌。按照《淄博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对我市独有的齐文化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和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高标准、高水平地打造一批以齐文化为龙头的精品项目,带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在已经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根据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各区县也应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旅游发展资金保障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知名企业财团投资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不断提高重点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统筹安排,加强指标调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合理安排市及各区县旅游发展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给予优先考虑,尽量满足重点项目建设规模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有效形式,加快建立适应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度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旅游项目涉及产业多,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有关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审批程序,为重点旅游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环评、节能、规划等建设手续的办理实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9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人民辛勤工作了一辈子,从岗位上退下来后,理应受到重视和尊敬,让他们安度晚年。作为镇、街道级老干部活动站点,是居住在镇、街道的老干部开展政治活动的中心、文体娱乐的场所,学习知识的课堂,老有所为的阵地,联系社会的纽带,安度晚年的乐园。加强镇、街道级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对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让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幸福安度晚年,建设稳定和谐社会,具有积极重要意义。为加强镇、街道级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我们近期对本市镇、街道级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深入到镇、街道级老干部活动站点实地查看,与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交流座谈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目前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情况
(一)加强硬件建设,为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提供良好场所
在所在镇、街道党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市各镇、街道基本都建有老干部活动站点,能够满足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需要,有的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标准还比较高,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都比较大,内设图书室、棋牌室、排练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活动厅等,学习设施、娱乐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有的还设立老干部医务室;外有宽阔场地、健身设施、花坛绿地等;配备了老干部工作人员;这些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为一体的老干部活动站点,为老干部开展政治学习、文化娱乐、健身强体创造了良好条件,极大丰富了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二)加强软件建设,为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老干部工作人员职责制度》、《值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卫生包干制度》、《考勤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评比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制度上墙,主动接受老干部的监督。在活动安排上,做到小活动天天有,任凭老干部自由选择参加;集体活动一般每月开展一次,主要是老干部政治学习、情况通报、座谈会等,让老干部畅谈心得体会,了解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表意见建议等。还建立走访看望制度,坚持做到“四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的老干部必访,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必访,孤寡、失去活动能力的老干部必访,以此解决老干部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每个老干部的心中。
(三)积极开展活动,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各镇、街道都建立了老干部党支部,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上一次党课,学习上级党组织文件,了解当前社会形势,使老干部思想常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上级部门保持一致。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采取“三沟通”和请上来、走下去的办法对老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沟通”即:定期沟通,利用每月的党小组会议,了解老干部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沟通,利用走访看望,传达上级情况和方针,使老干部及时了解当前的形势发展;随时沟通,经常与老干部接触、谈心,把老干部的思想问题解决到家。三是根据老干部的不同情况与兴趣爱好,开展阅读、健身、棋牌、书法、绘画、琴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干部玩得满意,活得开心。四是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就近参加镇、街道的党组织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和关怀下一代活动等,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余热,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
二、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硬件设施有待更新提高
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满足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的需要,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设施是关键,要配备专门的会议室、活动室,要建立室外活动阵地,有门球场、活动广场等,配齐各种健身器材。但是我市部分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设施与应配备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房屋陈旧、内部设施不配套、使用面积不足,有的一室多用。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设施不达标,直接影响了老干部学习、娱乐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为此,这些硬件设施落后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需要落实经费、采取措施加以更新提高,以满足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需要。
(二)软件制度有待健全提高
部分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缺乏必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以致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存在随心所欲现象,没有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有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虽然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制度放在抽屉里没有上墙公开化,影响了制度的效率,形同虚设。有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的制度过于陈旧,不符合当前形势要求,中看不中用。这些软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提高,真正建立健全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
(三)活动开展少,老干部参与率不高
部分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开展活动不规范,具体情况为:一是活动开展少,甚至连续几月无活动,失去了老干部活动站点存在的意义,造成建设资金与活动资源的浪费;二是活动只注重娱乐性,忽视对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品位不高,失去开展活动的应有目的与意义;三是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活力,对老干部没有吸引力。由于开展活动中存在这些问题,致使老干部参与率不高。
(四)老干部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一是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没有牢记“老干部工作不是大局而牵动大局”的政治观念,缺乏胸怀大局、忍辱负重、淡泊名利、吃苦奉献的思想境界和忠于事业、无怨无悔的使命感、责任感,不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做活。二是缺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学识,综合素质不够高,不能满足老干部工作的需要。三是缺乏组织协调能力,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老干部又是一个需要尊重和照顾的特殊群体,但部分人员不善于观察分析,不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不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老干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解决老干部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好硬件,夯实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基础
一是制定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硬件标准,由市老干部局负责,根据各镇、街道的老干部人数及实际,制定一、二、三级标准,并明确各镇、街道的硬件标准,各镇、街道按照对应的标准进行建设。二是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由镇、街道负责建设,建设经费由镇、街道自筹为主,不足部分市适当补助。三是规定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达到硬件标准。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市老干部局要加强对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建设的检查监督,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拖延应付的严肃批评,好的经验与方法树为典型予以表扬推广。
(二)建好软件,提升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水平
要提升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水平,获得老干部的满意,关键在于制度。老干部工作具有普遍性与共性,建好软件,提升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水平。一是由市老干部局会同镇、街道老干部工作机构根据全市镇、街道老干部工作的实际,制定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管理制度,要涵盖老干部政治学习、文娱活动、健康养身等方方面面,基本管理制度要少而精,讲究实用。二是各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根据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管理制度,针对本地实际,作适当修改、补充、完善,正式拟定本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基本管理制度。三是管理制度必须上墙,公开公布,接受老干部和有关部门、群众的监督。四是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每年举行一次落实基本管理制度情况座谈会,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人员、老干部代表和相关部门代表参加,共同评议,促进基本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三)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干部晚年生活
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要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干部晚年生活,大致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老干部思想政治文化素质。要组织老干部读书看报,订阅《人民日报》、《求是》、《老同志之友》、《老年教育》等适合老干部阅读的报刊杂志,开设电脑阅文室,满足老干部读书看报需要。要坚持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老干部集中学习;每季组织1次形势报告会,让老干部明确形势,确保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有条件的要举办各类学习 班,开展继续教育,提高老干部的文化知识和思想情操、增进老干部身体健康,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实现健康长寿。
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要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在活动形式上,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书法绘画等益智延年适合老干部活动为主,既可集体组织,亦可自娱自乐。在活动方式上,以比赛、竞赛、竞猜、展览、展示为主,既可竞技,亦可休闲消遣。在活动内容上,麻将、棋类、纸牌类、球类、健身类、文艺类、情趣类等等尽情展示,充分发掘个人爱好,施展个人才艺。要拓展活动领域,延伸活动阵地,达到每天有活动,每月有比赛,每季有展览,形式灵活多样,活动丰富多彩。
三是发挥老干部余热,积极奉献社会。要组织老干部进支部,担任社区、村支部成员,利用老干部懂政策、懂法律、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全面推动基层支部党建工作;二是组织老干部进社区、村,担任社区、村领导成员,共同研究社区、村重大事项,帮助出谋划策,协调各方面关系,促进社区、村工作发展;三是组织老干部进学校,加强与团组织、关工委的联系,对学生讲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还可发挥老干部的威望优势,从事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民事调解、帮教后进青年等工作。
(四)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镇、街道老干部活动站点工作人员要始终按照“一个宗旨、两个效益、三个优、四个严”的要求来开展工作: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两个效益是保证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三个优是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四个严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要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主动接受上级领导和老干部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要满腔热心,积极、认真、努力、负责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老干部的愿望,满足老干部的需求,做到老有所呼、我有所应,老有所求、我有所为,真正达到优质服务的要求。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10
在局领导教育创强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总的质量和课程改革实验情况,了解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县课改实验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中心领导的指示,二零零四年学度我对金星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在编教师56人,20个班级,中学生231人,小学生439人,学前班81人,总人数670人;全校近视率2%左右。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的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⒈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的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的目的意义,反馈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了课改实验的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⒉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教师的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的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了新课改后,课堂中的清新气息,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学校调研报告范文学校调研报告范文。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的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意识普遍增强。
⒋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了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的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⒌尝试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大家都知道: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的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的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学校调研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的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的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的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的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的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11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xx月上旬,市人大民侨外委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淄川区、沂源县、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对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山旅游开发项目、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了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9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王顶岐又带领调研组,到桓台县对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旅游局和桓台县政府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召开了县旅游局、文化局、旅游景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实地察看了王渔洋纪念馆、马踏湖景区两个重点旅游项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战略,强化政府引导,立足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筑以旅游重点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市、区县把旅游业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和支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了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淄博市旅游业重点项目研讨会,并设立了旅游大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旅游重点项目的进展。目前,马踏湖湿地公园工程、王渔洋纪念馆、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山旅游开发项目、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等旅游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马踏湖景区湿地修复工程,完成了湖区开挖及预备河改道工程,北部山区堆砌及绿化工程正在全面展开。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总投资60亿元,已完成1.1万平方米绿化种植、2000平方米园区道路、800米雨污水管线铺设等工程。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7亿元,已完成投资3.2亿元,修建环湖公路26公里,道路、场地平整及围堰等基础性工程已展开,完成了“天街”单体及亮化配套工程;齐山风景区计划总2.3亿元,已投资1.9亿元,完成了一期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这些旅游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全面推动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向高层次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下一步改进。
一是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今年全市确定的旅游重点项目,有些已经完成总体规划及项目建设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市政府重点策划的齐古城、梦幻聊斋项目,在规划选址、策划创意、招商引资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快进度。
二是缺乏旅游龙头品牌。打造旅游龙头品牌,是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市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项目、知名品牌和精品工程,大产业格局和品牌的拉动力不够,现有的旅游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大。
三是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我市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有的景区还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态,缺乏协调配合,无法实施统筹规划、一体开发、统一推介,形不成拳头产品,制约和影响了景区整体优势的发挥,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是审批程序繁琐。旅游项目涉及产业多,需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影响了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进展。
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主导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增强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构筑以旅游重点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对尚未开工的重点项目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大项目的指导、服务、协调,确保尽快开工;对已经开始建设的项目要跟踪服务,保障建设进度和质量,切实把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抓紧抓好,善做善成。
统一规划,科学定位,全力打造以齐文化为龙头的旅游品牌。按照《淄博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对我市独有的齐文化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和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高标准、高水平地打造一批以齐文化为龙头的精品项目,带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在已经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根据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各区县也应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旅游发展资金保障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知名企业财团投资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不断提高重点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统筹安排,加强指标调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合理安排市及各区县旅游发展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给予优先考虑,尽量满足重点项目建设规模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有效形式,加快建立适应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度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旅游项目涉及产业多,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有关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审批程序,为重点旅游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环评、节能、规划等建设手续的办理实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12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立足职能,解放思想,乘势而为,在推进全市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上进行了积极实践。
开展党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各级党组织大力引进信息技术武装党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市县乡三级党内信息库全面建立。20*年始,利用《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0*》系统在全市党组织推行党员信息数据库的联网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有关单位已基本建立了本级党组织、党员信息数据库。二是党建网建设全面铺开。全市13个县(市、区)及部分市直单位开通了党建网站或网页,开设组织工作政策法规、组工动态、经验交流、党建知识等专栏,开展系列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实现了组工文件的网上发布和查询利用。三是网上党务处理初见成效。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对收集上来的党内信息定期统计和分析,发现情况,抓好督促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搭建了党员在网上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取得了“零距离授课,全天候学习,互动式交流,化共享,开放型服务”的效果。
当前党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重视不够。有的单位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作用,认为信息化可搞可不搞、网络可建可不建,不愿投入;另一方面,受财力等客观因素制约,不舍得投入。
软件开发滞后。当前组织工作的应用软件不多,而且大多功能单一、信息储量不大、兼容性不强。纵观各地党建网站,栏目的设置及内容的布局大同小异。内容上以党的建设为主,也包括一些经济内容,但是总体上缺少信息容量。加上更新内容的频率较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发挥。
专业人才缺乏。组织部门的干部对“无纸化”办公、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强。尤其是网络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少。
整体水平不高。不少地方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布局和统一技术标准,网络结构混乱,硬件配置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
要根据组织工作实际需要,分期分批建好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的组织工作数据库。首先,库内信息要全面统一。如领导干部信息库中,既要含有干部的基本信息,还要把年度考核、教育培训、日常监督等有关动态信息整合其中。其次,要理顺信息录入工作流程。一方面要理顺好与各方面信息来源渠道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套快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库的特点,分批分次进行。如领导干部信息库包括干部的基本信息、简历、职务级别、学历、学位、工资变动、奖惩、配偶等内容,可以先采集几项能满足一般工作需要的主要信息集。再次,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更新维护。要及时做好党建和干部档案的信息录入工作,对信息库的各种数据定期更新维护,确保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真实有效。
加快软件研发,提高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效率
要注重应用软件的配套开发。紧密结合组织工作特点,研发一套包括干部工作、党建工作和自身建设三个基本管理系统在内的组织工作管理系统软件。三个基本管理系统内的子系统设计,要围绕三个需要:一要围绕组织工作业务需要。如针对选举工作需要,研发投票计票系统。通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融于一体,实现党校党课实时在线播放。二要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如研发干部考核信息处理分析系统,通过采用标准化测评、自动化读卡和计算机软件分析,实现干部考核评价信息自动分批处理,对干部各方面素质分类生成直观评价图表。三是围绕加强部内自身建设需要。充分考虑部内干部日常办公和沟通需要,研发应用办公事务管理系统,推行网上办公。
要突出应用软件的功能设计。组织工作管理系统除必须具备对各种基本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智能组合查询等一些基本功能外,还要有全方位、立体化显示信息、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功能。如传统的干部档案只是对干部学历、工作履历等信息的平面反映,而在这个管理系统里,可以直接演示出干部的工作情景、语言风格等立体信息。组织工作管理系统还应具有比较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要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准确。一要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凡需进入系统的材料,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二要确保信息查阅的安全。数据库设定不同的保密等级,使不同查阅权限的人仅能查阅自己有权查阅的部分内容。对于关键性的数据和敏感信息,要辅以人工认证和密码登录。三要确保信息日常管理的安全。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脱离现有岗位的网管人员或数据库维护人员,必须在离职前规定一定的脱密期,以确保信息安全。
不断拓展功能,提高“网络党建”整体水平
注重思想性,打造学习平台。通过分类建立文献资料、经典著作、党报党刊电子版、党建理论研究、党建知识园地等资料库,组建“党建工作图书馆”。同时,要紧跟组织工作的重大部署,开设主题教育活动专栏,及时发布党建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引导干部群众关注理论热点。
追求实用性,打造服务平台。要加快“电子政务”工作,通过电子信息传递,及时接收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工作任务,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工作布置。加大“网上党务公开”力度,向社会公布党委部门工作职能、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发布干部任免动态,开展发展党员、提拔干部、评优表彰网上公示等。建立“网上党校”,实施网上远程教育。同时,开展“网上调查”、“网上信访”、“网上热点讨论”等活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党建工作电子台帐系统、党员管理系统。
突出互动性,打造交流平台。一方面,要注重“上”“下”互动。认真抓好领导信箱、理论研讨、知识竞赛、信访咨询、问题举报等信息服务和交流,推动党建工作从单向交流向互动交流转变。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外”互动。加快组织部内部局域网、组织系统专网和因特网建设,鼓励各级党组织“布点设站”,依托本单位的网站资源,开设党建专栏。同时,与上级组织部门和其他党建工作主页、网站系统链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机互动。
增强新颖性,打造创新平台。在界面风格上,要设计一些既能体现党建主题,又有本地风情特色的图案;在栏目设计上,要开设一些界面亲切、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网络活动;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重把本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创新成果展示出来,也要把其他各地的党建最新动态、工作特色簇集起来,办出自身特色。
两庭建设调研报告篇13
近年来,我市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和陕办发[2009]1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各级老年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拓宽发挥作用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参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推动我市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我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一个革命老区,现有离退休干部17009人,离退休干部党员11578人。已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委8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118个,党小组101个。全市1725名离休干部中有320名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占离休干部总数的18.5%。
目前,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经审批注册的市本级各种社会组织达200多个,其中老年社会组织35个;有会员10305人,其中单位会员1220多人,个人会员9085人;市级以上离退休干部领衔举办的老年社会组织28个。这些老年社会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团结带动着上千名离退休干部和老年人参与,继续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老干部社会组织的建设管理,做好新形势下我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根据陕办发[2009]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社会积极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将原市委办公楼部分办公用房划拨给部分骨干老年社团,将社团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力促进了老年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有组织地发挥老干部作用搭建了舞台。经与各市级老年社会组织协调,建立了市委老干部工作局与市级老年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研究探讨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有关政策,检查指导老年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工作,协调解决发挥作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推广发挥作用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等,畅通了老年社会组织与党政部门之间沟通的平台,为老年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强领导,注重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引导
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取得各级领导重视,加强组织引导。为此,我市建立健全了各级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第一,为了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服务,从1995年开始,市级和各县区都陆续建立了老干部发挥作用指导组织,明确了全市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总体思路,依托老干部的政治优势,注重在政治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老干部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考察干部、党风廉政检查、制定全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坚持广泛听取老干部意见。第二,市委成立督查室,在“四位一体”督办系统中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督查作用,聘请了10名地级离退休干部参与督查组织,深入县、区督查工作落实。第三,开展评优树模活动,市上坚持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批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典型。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老干部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近年来,我们先后表彰奖励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集体58个,先进个人120名。其中一名老干部受到了中组部的表彰。通过宣传典型,向社会展示了他们积极进取、蓬勃向上、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引导和推动了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开展。第四,高度重视发挥原任较高职务老干部的作用。市上邀请原来担任过地级领导的老干部成立了慈善协会、老区促进会、延安精神研究会、决策咨询委员会等老年社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决策出谋划策。第五,积极组织老干部队伍中的科技专家参与老科协组织,组成老科技工作队,进行科技扶贫,帮助农民科学种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养畜种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神木、靖边、府谷等县老干部发挥老干部的优势,组织和发动老干部创办和领办经济实体,承包煤矿、果园、荒山荒地,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依托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地发挥老干部的作用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聚集的智力宝库,他们当中,既有许多德高望重的党政领导和经济管理干部,又有从事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紧紧依托他们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济优势和智力优势,切实加强组织引导,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以老年大学、活动中心为阵地,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一方面组织老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让老同志们了解形势、掌握政策、与时俱进,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老干部中倡导和谐理念、发挥和谐精神,促进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切实发挥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老干部在促进和谐社会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优良的传统和独特的优势,离开工作岗位后,同社会各方面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解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更直接。因此,我们注重引导老干部在处理邻里关系,协调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就近就地做一些积极的工作,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积极开展关心教育下一代活动。市县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近年来,关工委积极组织老干部下农村、进学校、到工厂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等报告会48场次,受教育者达9万多人次。榆阳区离退休教工协会,从协会会长到离退休教职工,全部是离退休人员,他们中年龄的有86岁高龄,最小的也有五十八岁。几年来,他们坚持对青少年开展“四教育”活动,(即从抓活动入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入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促进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入手,进行休闲娱乐健康生活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好评。协会组织退下来的优秀教师,到城乡学校传经送宝,把他们的丰富经验和技能传授给青年教师,带头创办广场文化,举办社会区文体团队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3、组织老干部参与经济建设。我们在老干部中开展“我为家乡建设献一条计,出一份力,做一件事”的活动,广大老干部积极加入各类慈善事业,参与担任义务宣传员、卫生监督员、交通指导等各项公益活动。原市人大主任刘壮民和原检察长胡文标等老同志创建了老区建设促进会。原政协工委主任赵兴国担任市慈善协会会长。还有一些老同志成立了老科协、羊产业协会等组织。近年来,市慈善协会先后共募集资金3500多万元资助了716名优秀特困大学生,投资32万元,资助11县办了14所乡镇卫生所,救助孤儿206名,慰问城乡特困群众16548户;援助贫困山区打“慈安井”5587眼、深井8口、多管井283个,新建人饮抽水站26处、节水灌溉工程3处,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困难;修建便民桥12座,为贫困山区新建38所小学,扩建维修了10所中小学解决了2万多名学生的上学问题;资助326所乡镇卫生院增添设备、培训医务人员,为345名唇腭患者做了矫治手术为260多残疾人发放了轮椅。这些慈善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几位负责人还深入到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五个县(区)城乡基层调查研究,写出了《生态农业面临的新情况》、《毛乌素沙地农业综合开发》、《加强石油、原油管理,防止土炼油死灰复燃》、《关于禁止超载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等十几个调查报告,送市委、市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后,都得到了重视、肯定和采纳。该会连续六年抓了神木县中鸡镇壕赖村种草养畜和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试点,其中养奶牛一项在群众中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会还积极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争取资金,其中老区移民搬迁的建议被市委采纳,并为佳县小城镇建设争取500万元资金。市老科技者工作协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引进推广了许多国外先进科技,特别是俄罗斯大型沙果的引进、榆野嫁接技术的推广和CHEM生物菌剂防治红枣裂果技术研究与应用,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每年组织老年人开展登山、门球等比赛,使老同志在老有所娱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健康。市老医药工作者协会和老年基金会、老年学学会每年到农村进行送医送药,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免费治疗,配合实施了老年白内障患者复命工程,开展节日上门节慰问老年人活动,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着力发掘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在修建世纪广场、建设生态城市、树立榆林形象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市养羊协会在全市大力推广人工种草、特色养羊项目,为推动我市羊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该协会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新模式,联合引进研发新的科技成果使我市苜蓿产量增收,解决了蓄养殖业的瓶颈问题。2008年7月,在靖边县召开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了全市养羊业成果展示大会,充分肯定宣传我市的特色养羊优势,推动我市羊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全市羊子饲养量达到902万只,占到陕西省的52%;生产山羊绒1344.8吨、羊肉5.1万吨,分别占全省的89.9%和46.3%,羊产业实现产值22.8亿元,占全市畜牧业产值的46.6%、大农业产值的14.9%,家庭适度规模养羊农户养羊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4、组织老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我市是个农业地区,有三分之一的老干部家居农村,他们在基层工作多年,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神木县离休干部訾贵林93年离休后,没有坐在家里休养,享清福,而是壮心不已,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私营企业家。他把挣来的钱用到公益事业上,帮贫济困,扶助有困难的乡亲,十多年来,他先后拿出近百万元,架电、修路、办学、扶贫,受到了人们的夸赞。2007年以来,他又投资近亿元,筑河堤、修学校、搞绿化,在中鸡镇束鸡河村建设新农村。这些老干部们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和创下的动人业绩我局将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使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及先进事迹在老干部和全社会发扬光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较好地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也有一些老同志本人也觉得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现在离退休了再参与这些事怕别人说闲话等。
2、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不浓,并存在管理制度、经费、体制、后勤保障等制约因素。
3、我市是革命老区,离休干部多、级别高、对国家贡献大,但普遍年龄偏高,所以体弱多病,发挥作用已力不从心。著书立论、专家讲座、教育下一代的比较多,参与搞经济实体的比较少。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针对离休干部年高体弱,精力不足的特点,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挥他们在政治和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和教育作用。
2、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把老干部支部建设与其它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老干部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组织他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意义和作用,宣传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
4、积极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一些能发挥老干部自身专长、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老干部实际,以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为契机,寓发挥老干部作用于各类活动中。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社团组织为阵地,积极开展各种比赛、展览和联谊活动,促进社会文明风尚。
5、各级老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领导。面对退休干部越来越多的新形势,老干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各级党委、政府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要给予支持和保证。使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中有机构、有编制、有经费、从而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