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四篇】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四篇】

时间:2022-03-15 08:44:33 浏览次数: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四篇】

基础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子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4篇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篇1

高校转型背景下美术学素描基础课与专业课对接研究
作者:李明 敖久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国家对于应用型高校有明确要求,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这类大学的培养目的。对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向具有明确方向的应用型教育转型,相对的各阶段课程亟待改革。在实际教学中,依据素描基础对应多个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状况,把素描基础课程分解,弱化难度,把各个美术学分专业部分实际应用与行业活动内容引进素描基础课堂,使之有效适应应用型教学的各分专业教学要求。

        关键词:美术学素描基础;应用转型;专业课对接

        国家对于应用型高校有明确要求,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这类大学的培养目的。目前对地方高校美术基础课进行研究的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普通综合高校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已成系统,形成行之有效的结构,教学活动已成熟,与后阶段课程衔接融洽,教学成效明显;第二是向应用型转型的地方高校,美术学基础教学新模式正在探索。

        一、高校转型背景下美术学素描基础课与分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前,美术学素描基础教学研究大多只是针对单独某一个美术行业,比如,设计行业的只对设计素描进行研究。这种单一的直线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状况。美术学专业由原来的综合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应用型教育过渡转型,各个层面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目的需要。

        (二)我院美术学专业现有本科设计课程为一、二年级为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三、四年级则分为美术教育、旅游产品衍生品设计、数字多媒体艺术三个分专业方向。新的课程模式设计要求素描基础课一门专业课程应对这三门分专业课程。探求美术学专业素描基础整体教学与后续专业对接,重新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案,就需要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理顺素描基础在各方面与分专业有效对接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篇2

成人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探索
作者:袁海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02期

        【摘 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成人高校的专业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利用好专业课的重要阵地和资源,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本文从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背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探讨了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意义,以社会工作专业课为例,在教学实践上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成人高校;思政课;专业课;融合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83-01

        成人高校尽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也需要承担育人的使命,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为载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中思政课教育和专业课教学并未实现良好的融合贯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甚至某种程度上存在思政课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互补干涉,各自为政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且还进一步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职责,各类课程要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看齐,与其同向同行,互相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本文重点探索成人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效融合。

        一、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意义

        1.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改进中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状况显著改善。很多高校,针对思政课普遍存在的抬头率不高、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衔接起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系统推进、整体发展”的组织思路和教学特色,实施效果明显。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篇3

浅谈大学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所谓专业基础的课程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之中所设置的那些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一些课程,在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好坏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还会对学生的创新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阻碍作用,令大家十分苦恼。因此,如何对专业课进行设置、研究及实践,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内容

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打好基础了,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学习也一样。对于工科类大学的专业基础学科设立而言,做好铺垫,选择好专业基础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教育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理论及分析工具、分析方法,从深度及广度方面同其它专业基础学科区分开来。大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对象及目标上,用最简单最好的方法教学生去掌握现今社会已经成熟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现实工作之中。所以,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学科应当具有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这一功能,所以其教学内容一定要有基础性。

现今社会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教育内容滞后性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这就要求大学工科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工节、新技术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充分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来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

二、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

如何在课堂之中导入教学内容,集中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是诸多大学教师都极为关注的问题。通常来说,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教育学科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综合性的分析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基础课的要求来设计讨论的主题。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设计课堂的讨论主题:

(一)由已知向未知导入的方法。

这种导入方法主要是通过复习一些基础课程的知识来提出和专业基础学科相联的支点,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大学学生进一步全方面认识事物。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篇4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

  摘 要:工学结合是世界职业教育认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同时还要解决人才为谁服务的问题。思政教育要发挥引导人才的关键作用,就必顺与专业课进行融合。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专业课 融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66-02
  工学结合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行业进行优势互补,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的,而终归存在一个人才为谁所用的问题。即德与才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当然要为社会主义服务。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正好发挥了这样一种功能。它既是对人才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人才的一种引导。
  一、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体现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认真落实“05 方案”规定的三门必修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效融合的有利条件和不足及原因探析
  专业课的长处在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专业技能也有一定的短处,比如重利轻义,自私狭隘。思政课的长处在于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突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短处在于在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多样化思潮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开设高等职业教育时,要警钟长鸣,千万不能只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训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长处正好弥补专业技能培训的短处,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二者相得益彰,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这样,才能理解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什么会统一安排思政课。并且这样的课程安排不是简单的做加法,而是要达到共赢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内涵式发展效果。
  (一)不足方面
  国家和地方对“工学结合”的政策扶持力度正逐渐增强,但由于企业的传统用工思维以及学生和社会认同的传统学习、工作思维的影响,导致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在提供与市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上开拓不足,学生的半工半读的积极思想也受到了抑制。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置中诸如理想信念、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思想的传播影响能对这些不利因素起到消除和逐步引导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是三年,相对于本科的学制,就明显缩短了。这本身就包含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而快速培养人才的意思。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有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加快专业建设,一定程度上没有太多精力和资金支持思政课的发展,部分思政课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或正在逐步开展。即使是开展起来了,为了专业课正常开展,而挤压了思政课的课时。课时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就受到影响。
  教材的使用。高职院校与本科类院校使用国家规定的同种教材。急切呼吁有关部门研究是否应该制定专门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材。在使用同种教材的情况下,本科院校的课时却比高职的多。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总有一种匆匆忙忙的感觉。
  从教学对象而言,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整体上肯定不如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这就更为如何高效开展思政课增加了难度。
  思政课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年轻教师在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时,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更懂得大学生的心理和处境。还有双师型教师在知识视野方面有优势,在参与社会实践时有着更多的亲身感受,这些经历在讲课时都容易提升教学吸引力。
  (二)有利方面
  改革开放的成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使得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
  学生在专升本和将来考研、考公务员,求职面试时都会有包括思政内容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测试。这些现实压力让许多同学也因此主动学习思政课。
  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经济面临下滑压力,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打造制造大国,才能让人生出彩。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高,要求越来越规范。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相较于那些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不太重视包括思政课在内的职业素质课的那些学生来说,专业课与思政课都重视都学得好的学生将来在岗位上向上发展的机会更大些,竞争优势更明显些。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路径探析
  郭雄伟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革新:(1)教育理念的革新。(2)教育内容的革新。(3)教学方法的革新。
  李志辉认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2)加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3)加强隐形教育。(4)利用大众传媒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5)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地位。(6)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王艳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存在的问题。(1)高等教育的相关决策。(2)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做法。(3)思政课教师自己的因素。(4)高职高专学生的亚健康心理。
  综合上述几位作者的观点,要做好思政课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离不了多方面的合力。
  综观国内外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的研究,可以看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早就引起政府、教育、学术和实践的注意。但是也可以看出,仍存在追求大而全的意识控制,重宏观而轻微观,重统一的规模式大班思政课教育,轻个性化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从研究对象上看,重整体形势的宏观研究,缺乏对一校、一系、一班、一生(学生)的微观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没有“解部麻雀”得出的数据支撑。从研究内容上看,侧重于从上而下的内容灌输的效果,缺乏对学生多样化现实生活的关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下主体地位的凸显。
  本文是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学改革方向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融合”(编号YJ2015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雄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革新研究[J].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12,(1).
  [2]李志辉.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推荐访问:基础课 专业课 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