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分析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
盗传必究 分析论述题 1.根据教材的论述和你自己的体会,分析论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答:汉代乐府民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动的故事性;
(5分)
(2)鲜明的人物形象;
(5分)
(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5分)
(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5分)
2.试析李白《古风》其十。(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附李白《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答: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并逃隐海上。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史记》称鲁仲连“好奇伟俶傥(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3.试析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附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答: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己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 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 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 -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竞是人留花抑或花留入,己惝恍难分。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结句“自是 人生长恨水长东”,- 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此首为借咏落花以叹人生之词。上片三句,首句叙其事,次句一断,夹议,三句溯其经过因由。那么多春天盛开的名花都匆匆地调谢了,是因为凄风苦雨的摧残、蹂躏,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许多风雨花残之事,蕴涵极广,可以概括古今。下片紧接上片,“胭脂”上接“春红”,宫中享乐生活令人心醉神迷,可好景不长,今后很难再与美人重逢,这分明是令人撕心裂肺的绝望呼喊。全词的概括力极强。“春红“代表- -些美好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对一些美好的事物在零落中遭到风雨暴力摧残的哀痛心情。而那朝雨晚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是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这样的概括描绘是具有感人的力量的。特别是结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句,以东流的江水来表现无边的哀痛,既形象又有概括力,成了千古传唱的名句。此句如真的长江大河,将题旨升华为对整个历史与人生的概括。它所概括的岂止是李煜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而是人们共同的人生历程,它如同佛说“人生一切苦”的大彻大悟,难怪有人以词中佛主称之于作者。这首词,同作者的许多词一样,写得深入找出,功力非凡。基调虽伤感低沉,而境界却大,感慨亦深。结末三字句作小顿,接着九字句又大开,更显得一往奔放,淋漓尽致,为同期花间词人不能与之比拟的艺术珍品 4.依据教材对相关诗作的阐述和你自己的体会,简论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答:汉代乐府民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动的故事性。(5分)
(2)鲜明的人物形象。(5分)
(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5分)
(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5分)
5.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曹操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附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是曹操出征途中经过碣石时所作,诗人通过登山观海的描写,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8分)
(2)艺术形式:①诗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由写实到想象;
(4分)②借景抒情法;
借描写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囊括四海之志,包孕天下之心;
(4分)③语言夸张,形象生动。(4分)
6.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附李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人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鸩雏竞未休。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远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腐朽势力的蔑视和讽刺。(8分)
(2)艺术形式:①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壮志,情景交融;
(4分)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和讽刺现实;
(4分)③意蕴深婉,辞采精美。(4分)
7.浅论屈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屈原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篇正是一位爱国志士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行的集中表现。(5分)
(1)早期作品《橘颂》表现了他对“南国”,亦即是楚国的深厚的爱。(5分)
(2)《离骚》、《九章》等作品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深情依恋。(5分) (3)在《离骚》等作品中,诗人希望培养有用人才,改革楚国黑暗政治。(5分)
8.试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答: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9.试析杜甫《登岳阳楼》。(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附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泅流。
答: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
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
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
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10.举例说明《史记》文章的抒情性。
答:(1)描写历史人物,融人了作者深挚的爱憎感情:歌颂明主贤臣、忠臣良将、仁人志士;
批判鞭挞暴君昏主、奸臣贼子、贪官酷吏、势利小人,例如……。这就使《史记》的文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激情(7分)。
(2)《史记》中有不少作品通篇像是一首抒情诗,像《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
有的文章虽然未能全篇如此,但其中有的段落也有较强的抒情性,像《刺客列传》中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里项羽作《垓下之歌》一段等(7分)。
(3)《史记》的文章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不少人物传记的结尾,作者也用“论赞”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也使文章带有较强的抒情性(6分)。
11.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1)思想内容:诗通过织女和牵牛两情阻隔的故事,表达了人世间男女爱情不得相谐的痛苦(4分)。
(2)艺术形式:①通篇用比体,写织女就是写思妇,写牛、女的两情阻隔,就是写人间男女的离别相思(4分);
②语言婉转浏亮,谐美动人,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4分);
③反复运用叠字叠词,使形象鲜明,情思宛转,让人回味(4分);
④诗人善于用远和近的不同空间距离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主客观感觉的不同。诗开头用“迢迢”写相隔的辽远,但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出了爱人间咫尺是天涯的心理感受(4分)。
12.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远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腐朽势力的蔑视和讽刺(5分)。
(2)艺术形式:①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壮志,情景交融(5分);
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和讽刺现实(5分);
③意蕴深婉,辞采精美(5分)。
13.举例说明《史记》文章的抒情性。
答:(1)描写历史人物,融入了作者深挚的爱憎感情:歌颂明主贤臣、忠臣良将、仁人志士;
批判鞭挞暴君昏主、奸臣贼子、贪官酷吏、势利小人。这就使《史记》的文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激情。(7分)
(2)《史记》中有不少作品通篇像是一首抒情诗,像《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
有的文章虽然未能全篇如此,但其中有的段落也有较强的抒情性,像《刺客列传》中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里项羽作《垓下之歌》一段等。(7分)
(3)《史记》的文章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不少人物传记的结尾,作者也用“论赞”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也使文章带有较强的抒情性。(6分)
14.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
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1)思想内容:诗通过织女和牵牛两情阻隔的故事,表达了人世间男女爱情不得相谐的痛苦。(4分)
(2)艺术手法:①通篇用比体,写织女就是写思妇,写牛、女的两情阻隔,就是写人间男女的离别相思;
(4分)②语言婉转浏亮,谐美动人,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4分)③反复运用叠字叠词,使形象鲜明,情思宛转,让人回昧;
(4分)④诗人善于用远和近的不同空间距离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主客观感觉的不同。诗开头用“迢迢”写相隔的辽远,但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出了爱人间咫尺是天涯的心理感受。(4分)
15.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附李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偏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鹪雏竟未休。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远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腐朽势力的蔑视和讽刺。(5分)
(2)艺术特点:①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壮志,情景交融;
(5分)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和讽刺现实;
(5分)③意蕴深婉,辞采精美。(5分)
16.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陶渊明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1)最突出的特点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8分)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是陶诗的又一特点。(6分)
(3)陶诗的另一特色是精工而本色的语言。(6分)
17.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
附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答: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动,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18.试鉴赏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
附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答: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
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
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