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研 ——平背中小教学质量之调研报告 谭晓河 前言:在这次“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校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突破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教育教学调研。这次调研,我们采取按地域特点分类(一、二、三类)进行抽样。从全校8所学校(含教学点)中,抽取了五所学校,然后以听课、点评交流、问卷、座谈、访问学生等方式对各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工作进行调研。共听课10堂,发出问卷68份,收回有效问卷67份。
一、调研结果 1.在问及“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问题时,认为与“教育研究程度”和“师质队伍”有关的共有43人,占64%。
2.在问及“教师有无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时,有63人认为“很有必要”占94%。
3.在问及“教学研究哪种形式最好”时,有41人认为“教师边教边研边改最好”占61%。
4.在问及“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哪种情况”时,有47人认为“学生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占70%。
5.在问及“对教师随意听课持哪种态度”时,有29人表示“欢迎”占43%。
二、问题分析 以上五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了解教师教研教改意识及以往的教研教改实施情况。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与师资队伍及教学研究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且大多教师都表示自己愿意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研讨改进。这就说明,我们推行新课改,强调校本研究,提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农村教师的认识上是没有障碍的,在实施中也能为教师所接受,即在农村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下一步的工作就该去思考如何去改进、加强教研教改,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校长做好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任何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一旦被学校领导所接受,将会改变一个教师群体,而一旦被教师群体所接受,必将改观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可以说,一所学校及教师教研意识是否强烈,教研态度是否积极,教研结果是否如意,都与校长对这一工作重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所以校长必须改变急功近利的观念,要以身作则,做好“科研兴校”的带头工作。怎么办?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因为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思索、产生、推广应用到效果的检测,都得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课堂首先又得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所以,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深入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真实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甚至教学上的个性缺陷。也只有真正把握了由全校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缺陷所体现的教学共性问题,你才可能帮助教师找出弥补教学缺陷和突出解决本校教学共性问题的最佳方法。所以,我认为做校长的,每期至少得听上全校教师人均两节课。第一次听课,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次听课,了解教师的改进效果,发现新问题,鼓励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是校长单独听课,然后直接与教师个别交流;
也可以组织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再由骨干教师进行点评;
还可以组织全校老师听课,然后集体评议、交流反馈。
从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教师普遍都赞同随意听课,认为这是一种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方式;
另一方面又对它心存戒备,在心理上将其视为一种威胁。为什么?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活动开展得太少。教师把随意听课(或上观摩课)当成一件很难或说很尴尬的事。其实,正如孔子所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了孩子,我们须为之,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亦须为之。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应该成为校长引领教师,引领学校的主要手段。长此以往,教师自觉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反思教学行为的热情必被点燃。
(二)教师做好教学研究的实践者 新的《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应该是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这三种角色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学习是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寻找理论支持;
实践是验证研究是否有效的必然途径;
研究是学习的内化,是实践的动因。
教师要做好一个研究者。一要研究教材。我认为,现行的教材,它的编排体系对教师的研究是很有利的。以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例。它的编排结构是“预习”“课文”“思考与练习”三个部分。“预习”侧重于指导学生了解学习课文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和学习课文之时应该关注的问题。“思考与练习”侧重于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相对于学生来说“思考与练习”就是读、说、写三种能力的训练实践。所以每篇精读课文中“思考与练习”里的第一题都有一种同样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数课文写着“朗读课文”,这足见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是说与写的内容安排。还有就是每篇精读课文后都有一道带“△”的练习题,这种题目,其实是对学生收集知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所以我想语文教师在备写教案之前去熟悉课文,去认真地研究“预习”“思考与练习”及带“△”的问题,备课时还会依赖于那本统一订购的《教案》吗?二要研究学生。既要了解本班学生共性化的学习习惯,如:是大多的喜欢合作探究还是普遍愿意独立思考?又要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谁最喜欢表情朗读,谁最擅长即兴表达,谁又最善于用文字描述事实……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前备写教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做到对每个学生胸中有数,才能顺畅地传授知识,达到设计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区域内得到培养与发展。三要研究自己的教法。如果说研究教材是选定教法的话,那么这里所说的“研究教法”则是对自己实施教法之后的一种反观。一个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就必须经常性地对自己实施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内省与探究。正如“一个医生是在不断的错误与改进之中成为良医的”一样,一个教师也是在不断的错误与改进之中才能成长为名师的。
(三)全校教师做好教学研究的参与者 教学研究“不是一种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教师集体的事业。”因为只有集体参与合作时,教师所关注的才不会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关注整个研究的过程是否合乎校情,是否有效。
(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亟待加速 从本次调研中发现,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短缺是农村教育质量和师资质量发展滞后的另一主要因素。我校8所学校中全部配齐电视机、VCD机的只有中心校,到目前为此,全校除了新近推广的并不齐备的教学光盘,其他与现行教材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几为空白。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忽略了常规电教设备、资源(幻灯机、录音机及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磁带、投影片等)的投入,导致绝大多数教学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时代。这种现状,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对新课程改革及理念的贯彻实施,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制约。
(五)师资队伍是强化教学研究的关键 自2000年始,我县农村小学就没有了新进教师,导致了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师严重老龄化,师资队伍的构成基本上是“年老的+体弱的”,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在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3岁,很多教师都是上了五十岁,他们之中,相当部分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这些乡村教师,基本上是文革中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很多是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的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收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要求。而目前,农村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待遇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就不怎么样,教学积极性不高,许多老师都寻着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都是些自怨字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和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他们能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求其积极投入教研活动,谈何容易?开展教学研究成果活动,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年龄结果合理、充满蓬勃生机的教师队伍,而我们现在却只能要依靠这样一支年老体弱的同志担负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基于此,我认为政府要尽快调整策略,及时通过社会招聘、委托培训等途径,补充师资队伍,给教师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否则,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这支教师队伍必将成为新时期强化教学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桎梏。
总之,教学研究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忽视它。
推荐访问:提升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能力 如何提升青年教师在高校的辛福感 提升幼儿教师游戏素养的三个关键 远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 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提升农牧区教学质量 提升高中教学质量 教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小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