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海南三亚市委办公室印发《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旨在保护广大干部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善作善成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三亚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践中勇当排头兵、打造新标杆。
《实施办法》明确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工作中,开展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因无先例遵循或缺乏经验而未达到预期效果或出现失误等6种情形,可以从轻、减轻处理或者予以免责。容错的适用范围,既包含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及其工作人员,也包含了法定机构、村(社区)等经授权或委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基本实现了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全覆盖。
强化容错结果运用,树立鲜明激励导向。根据容错纠错认定结论,对于容错免责的干部在提拔任用、考核评优、工资奖金及“两代表一委员”身份资格等方面不受影响,对于容错从轻或减轻处理的干部,影响期满后可根据工作需要、干部德才素质和现实表现,按照有关程序予以提拔使用。此外,还将纠错改正和诬告澄清有机结合,及时向被调查单位或当事人反馈认定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免责结论,及时为予以容错纠错和受到错告、诬告的干部消除负面影响,保护干部勇于改革、敢于碰硬的工作热情。
明确认定标准,厘清容错“边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容错必须具备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没有谋取不当利益或损害公共利益及他人正当权益等6个条件,既要容错又要守底线,防止激励变纵容、保护变庇护。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提出6种容错的具体情形,同时设立“非禁即入”的兜底条款,为改革发展提供试错空间。
严格实施程序,划定容错“跑道”。《实施办法》细化容错启动程序,可由组织研判提出,也可由当事人申请提出,既要求问责主体将容错导向贯穿于调查研判全过程,也给予被问责对象申诉的权利。严格调查核实程序,对情况较为复杂、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容错事项,由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全面准确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广泛听取包括被调查单位和当事人在内的各方意见,按照问责程序进行审批,必要时,提请同级党委(党组)会议研究认定,充分体现严格程序、审慎操作的原则,使认定结论经得起群众的监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通讯员 亚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