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坚持把村一级作为锤炼年轻干部的主战场、大熔炉,对新招录年轻干部实行“编制在乡镇、岗位职责在村、作用发挥在村、成长进步在村”的源头培养机制,推动年轻干部在重大斗争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吃劲负重岗位经风雨、壮筋骨、墩实苗。
深化区情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立下“胡杨之志”。地、县(市)委书记坚持为新到岗的年轻干部讲党课,帮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新招录年轻干部分配到乡镇后,由乡镇党委书记全面介绍当地脱贫攻坚、基层党建、“访惠聚”驻村等情况,帮助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组织参观屯垦戍边展馆、反分裂教育展馆、反恐教育展馆、村史馆,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项目基地实地考察,引导年轻干部树立爱国爱疆、扎根基层、奉献边疆的信念,自觉像胡杨一样扎根祖国西部边陲。
为使新招录年轻干部尽快融入基层、深入群众,该地区坚持落实好乡镇年轻干部“双语”学用制度,加强岗前培训,组织汉族年轻干部多参加“四同四送”等活动,对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多安排文件阅读、材料起草工作,在实践中增强“双语”应用能力。建立县(市)委班子成员、组织部门、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联系新招录年轻干部制度,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组织部门每半年与年轻干部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落实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党总支书记、第一书记与新招录年轻干部“老带新”结对帮带制,手把手教思路、讲方法、传经验,确保思想“疙瘩”有人解、生活问题有人管、工作困难有人帮。
铺实成长道路,推动年轻干部练就“不垮之身”。各乡镇党委将新分配的年轻干部放到乡镇维稳、扶贫、党建等岗位适应性工作半年后,再安排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村“一中心两站”、寺管会等岗位任职,最大限度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明确新招录的乡镇年轻干部在村任职期不少于2年,承担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安排的具体任务。先后安排729名在村任职年轻干部担任疫情防控各工作小组组长、428名年轻干部担任村扶贫工作站站长,在急事难事、重大斗争实践中锤炼顽强意志,培育过硬作风,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为让年轻干部墩好苗、壮筋骨,该地区对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专门作出规定,要求年轻干部在村工作期间,乡镇不得随意召回,一般不得抽调到县级以上机关帮助工作,确有特殊需要选派到上级单位短期跟班学习的,须报地委组织部批准,保证完整的锻炼周期。县(市)组织部门、乡镇党委注重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坚持阶梯式考验、递进式培养,对在村级岗位扎实历练1—2年、群众认可度高、有培养潜质的年轻干部,经过专项考核后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一中心两站”负责人、乡镇“一办四中心”副职和站所负责人等,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进一步培养锻炼。先后将主动作为、踏实肯干、经受考验、成长进步明显的1185名年轻干部,及时补充进优秀年轻干部库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
树立鲜明导向,激活年轻干部担当之力。该地区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专业能力,对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一中心两站”负责人等岗位上历练2年以上、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双语”达标、各方面较为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大胆提拔到乡镇党政副职岗位;对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对村里的稳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可直接提拔为乡镇党政正职,没有空缺岗位的可先解决职级待遇。截至目前,先后有972名在村任职的优秀年轻干部得到提拔使用。地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遴选干部,一般综合性岗位向在村任职、服务期满的年轻干部倾斜,拓宽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空间。
各县(市)组织部门还注重用好考核抓手,结合实际探索制定年轻干部平时考核在村、年度考核在乡镇的“双考核”机制。突出分类考核、量化积分,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对平时考核排名靠后的年轻干部及时开展谈心谈话,指出差距和不足,限期销号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组织处理。乡镇党委综合平时考核、巡察督查、完成工作任务、群众评价等情况,统一组织对在村任职的年轻干部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优先推荐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对考核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坚决落实提醒谈话、批评教育、诫勉等措施。 (通讯员 喀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