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阳泉:为体制内人才回流畅通渠道

阳泉:为体制内人才回流畅通渠道

时间:2022-02-14 01:00:38 浏览次数:

朝阳下,挥别爱人,再把孩子送到就近的幼儿园,普通又平凡的一天自此开始。而这样的一天,赵瑞平已经盼了十年之久。

赵瑞平和爱人侯文斌都是阳泉本地人,读书时相遇、相恋最终走到了一起。10年前,为了继续读书深造、为了工作事业,二人分居两地,后来赵瑞平通过招考成为了忻州市代县人民检察院的公诉员,爱人侯文斌成为了太原古交的一名人民警察。从那时起,和爱人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工作,这样一个平凡却又遥不可及的梦,就深深埋在了赵瑞平的心中。

“我和孩子在代县,爱人在太原,两地分居了这么多年,记忆里满是看着别人全家团聚时的羡慕和孩子生病时自己的焦虑无助。各种想法也都萌生过,甚至想过不管不顾地辞了工作,去爱人身边,回父母身边。”回忆这些年,赵瑞平稍稍皱眉,在外地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不易可想而知。

阳泉,一座以煤炭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新兴产业还有待发展的问题,同样制约着人才引进工作。

阳泉市求贤若渴,又有太多的游子思乡心切。

2019年下半年,阳泉市“另辟蹊径”,推动体制内人才回流,不仅鼓励体制内的阳泉籍人才回乡工作,同时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到阳泉安家发展。

来自阳泉的橄榄枝,伸到了所有体制内人才的面前。

“去年10月份看到的这个信息,梦寐以求的机会,第一时间就和爱人一起报了名。”赵瑞平回忆。

赵瑞平和侯文斌都是研究生学历,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简历很快就引起了阳泉市委组织部的关注。

“拿到他们夫妻二人的简历之后,我们人才办马上和多家单位进行了沟通,大家的反馈都不错,认为他们是目前急需的人才类型。”阳泉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李俊斌告诉记者,“鉴于侯文斌的多年刑警工作经验和赵瑞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历,我们为夫妻二人提供了市公安局和市委党校的相关工作岗位。”

双方一拍即合,2019年12月,阳泉市委组织部便对夫妻二人进行了考察,并于今年年初完成相关对接,同批5名体制内回流人才全部到岗。

“这些回流的体制内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外工作多年视野也相对开阔,正是我们需要的‘成熟型人才’。而且父母、朋友在这里,又是熟悉的环境,大家能更好更安心地工作。”李俊斌介绍说。

体制内人才回流,让阳泉尝到了甜头,也让更多的人看到机遇。随即,阳泉市委组织部积极行动,克服了疫情等诸多困难,在今年年初开展了第二批人才回流工作。

在“硬指标”不打一丝折扣的基础上,此次的人才回流工作,阳泉市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最宽松的环境和最优厚的待遇——进一步放宽年龄,部分关键岗位年龄要求放宽至40岁;摒弃“唯职称、唯学历”倾向,将工作经验、能力水平作为主要标准;尽最大努力提供优厚待遇和适合的岗位……

十足的诚意,感召着阳泉儿女,也吸引着全省各地的人才。经过层层把关筛选,在第二批体制内人才回流的名单上,10人中有4人是阳泉籍,其余6人来自全省各地,被安排在了包括医疗、教育、行政执法等重要行业的关键岗位。

体制内人才回流,是近些年阳泉市人才工作的众多闪光点之一。近年来,阳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点谋划、大力推进,重点围绕人才的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流动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致力于把阳泉建成人才辈出、人才聚集、人才创业的战略高地。

2019年,阳泉市制定出台了《阳泉市人才激励二十条(试行)》,对制约人才发展的政策、机制壁垒进行了大幅改革创新,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高效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有效地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其中不少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比如,取消机关事业单位“控编计划卡”和“进人计划卡”制度,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益类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定期组织专家人才进行医疗保健、培训、疗养等。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也在人才工作方面不断尝试:郊区出台了《阳泉市郊区人才新政十条》,积极营造引才、聚才、留才的良好环境;矿区制定出台了《矿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实施方案》,并拿出9个事业单位的多个岗位“试水”自主引才;阳泉市教育局选择7所高中学校,面向全省公开招聘校长……

“前些日子,省里发布了人才新政‘12条’,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发出了育才、引才的最强音,目前我们正在根据相关精神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健全阳泉市相关人才政策,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以高质量人才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谈及未来李俊斌信心满满。(山西日报记者苏晓晨)

推荐访问:阳泉 回流 畅通 体制 渠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