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提升,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人才促乡村振兴,左云县通过精准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推动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
坚持“四个重点”,确保“派得准”。按照选派工作的“四个结合、四个重点”要求,左云县结合年度考核情况、“四诺四评”开展情况、“争旗提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和深入摸排,并征求乡镇党委意见,最终确定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任职的行政村21个(全县合并行政村后总数为145个,按照比例不低于15%的要求确定),并重点向四类村选派。一是向软弱涣散村派。结合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全县共排查出14个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领导能力弱、组织制度不规范、基层治理混乱、服务水平低下的村,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及时补任,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二是向班子老化的村派。结合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对60岁以上农村“两委”干部进行重点摸排,倒排退出5名年龄偏大、动力不足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派工作,优化农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活力;三是向涉黑涉恶村派。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农村“两委”干部“再过一次筛子”,对涉黑涉恶的、受过刑事处罚的坚决清理,空出的岗位由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补任,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四是向易地搬迁聚居村派。及时跟进撤并行政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党员5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聚居新村成立党总支,全县新成立2个易地搬迁聚居村党总支,由3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整建制下派,对不符合成立党总支条件,因村情民意、文化习俗等客观因素导致难以有效融合的易地搬迁聚居新村,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整建制下派或针对性下派,强化移民搬迁村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
把牢“三个关口”,保证“干成事”。为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好干部”选出来,左云县采取组织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从县、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干部中选派,对现任农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适合留村任职的优先选用,经过严格的资格联审和考察筛选,最终确定了33名到村任职干部,其中,村党组织书记21名,党支部委员12名。同时把牢“三个关口”:一是严把摸排定岗关。要求各乡镇结合年度考核情况、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四诺四评”开展情况、“争旗提档”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综合研判和深入摸排,重点对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班子老化、党组织书记能力动力不足、易地搬迁聚居村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摸底研判,为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严把资格审查关。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办法要求,认真组织纪检、信访、公安等9部门进行资格联审和考察了解,确保人岗相适、把好“人选关”,33名选派干部全部通过资格联审。三是严把履职尽责关。强化推进对选派干部的帮助指导,落实21名县领导包联负责、21名乡镇主要领导统筹管理、21名村干部具体协助以及21家县内企业扶持保障的四方联动帮扶工作机制,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建立督促选派干部履职尽责的日常管理机制,督促选派干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尽快转换角色。
强化“四项保障”,实现“扎住根”。一是在强化待遇保障方面,强调选派干部的行政、工资社保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保留原职务职级、岗位等级,继续享受原单位各项待遇。其中,担任村“两委”主干的每年按照不低于上年度本县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标准落实,“一肩挑”的按不低于3.5倍标准落实,担任农村“两委”其他干部的每年按不低于2.5倍标准落实。二是在强化经费保障方面,县财政每年为选派干部配套5000元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村党组织日常运转、村级场所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三是在强化生活保障方面,选派人员每月在派出单位报销不得超过4次的差旅费用,定期安排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筹认真解决派任干部的住宿、伙食问题。四是在强化提拔使用方面,对任职期满2年且表现优异的选派干部,优先推荐模范个人,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优先晋职晋级,优先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对任职期满5年、完成工作目标且考核合格的选派干部,符合晋职晋级条件的,提拔一个职务层次或晋升上一级职级,符合调任公务员条件的,根据实际情况调任公务员。(秦 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