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看直播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云端党课的主题是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的部分内容……”日前,在江苏海安市立发街道七星湖社区“红雁E站”云端党员活动室,党支部书记韩加佳正在直播讲党课,和流动党员在云端一起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解决农村流动党员流动无序、集中学习难等问题,江苏省南通市持续创新探索“1234”管理法,即“一个信息库、两张清单、三大工作法、四项制度”,把党史学习教育送到指尖、送到工作一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织密网络 精细管理
“您好!我是凤山村社区工作人员,想问下您工作地点变化了吗?最近有没有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您有没有什么困难?”在海安市海安街道凤山村社区,党支部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络流动党员,实时更新信息。
在广泛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南通市以园区党建、商业街区诚信党建、项目党建为抓手,突出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思想政治表现、工作生活等情况,引导流入党员在第二故乡发挥特长、建功立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精准研判,确保底子清、数据新、资料实。
聚焦流入党员,该市开展党组织找流入党员、流入党员找党组织“双找”活动,引导流入人员主动亮出身份;聚焦流出党员,采取平时线上联系、定期上门联系、返乡集中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严密组织网络。坚持“能转则转”原则,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其就业单位(居住地)党组织,确保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同时,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列出管理清单,对流出地党组织的10项管理责任和流入地党组织的7项管理责任予以明确;梳理农村流动党员义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应尽义务。
目前,南通已全面建成一村(社区)一表、一镇(街道)一册、一县(市)区一库,4.1万余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库内管理。
云端支部 线上“补学”
“我在上海,我带大家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我在浙江,我带大家参观嘉兴南湖……”今年以来,南通市加强云端支部的建设,不但让流动党员接受到家乡的红色教育,还能共享异地的红色教育资源。
近些年来,流动党员整体呈现年轻化、学历高的趋势,该市持续创新“磁铁工作法”“风筝工作法”和“云端工作法”,坚持长臂管控,强化深度监管,推动流动党员管理精细化、精准化。针对流入党员,持续发挥党组织磁吸作用,在工业园区、科技城、商务圈、商圈等流入党员密集区域,设立流入党员登记点,发放《致广大流动党员的一封信》,241名“口袋党员”“隐性党员”落户现身。在流出党员集中的南京、上海、北京等地,依托流动党员服务站,成立联合党委和临时党支部,让流出党员像风筝一样“高飞不断线”。同时,通过“互联网+”手段,创设“江海先锋”“智慧党建APP”等云平台,将组织网络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组织生活。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该市各级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之家”线上学习群,每天推送党史故事,引导党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云端学习”。定期组织主题党日、典型事迹报告等直播活动,举办“三级书记云讲堂”,确保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缺席、不掉队。目前,已开展线上授课566场次。
家乡寄来“红色能量包”
“真没想到,离得这么远,家乡的党组织还记挂着我。这让我们这些在外党员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干劲更足了。”上个月,在大连工作的南通籍流动党员王鹏收到了家乡寄过来的“红色能量包”,里面不仅有4本党史学习教育书籍,还有海门红色打卡路线图、本土红色连环画等“地方特产”,这令他深受感动。
注重生活上关爱、精神上关怀,南通市健全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关爱帮扶、作用发挥和协作管理四项制度,将组织关爱传递到每个流动党员手上,激励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
按照就近原则,该市在流动党员人数比较集中的镇村(社区)、企业,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场所设立20多个“红色驿站”,添置配备桌椅、投影播放设备以及“红色能量包”等辅助设施和材料。持续健全流动党员关爱帮扶制度,大力整合住建、教育、人社等部门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多项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流动党员纳入市区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每年按照15%的比例配备,成立流动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公共服务“一卡通”。此外,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295份,结成互帮互助对子672个,形成了“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信息共享、工作共商、活动共抓”的流动党员协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