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薄弱的偏僻山村,到全村实现产业脱贫;从雨天两脚泥,到户户通上水泥路;从老人们孤居在家,到享受集中供养……看到这一幕幕一桩桩变化,夏县祁家河乡东庄村村民个个喜上眉梢。
东庄村的蝶变离不开第一书记吕泽石,驻村两年来,他用脚下的泥、身上的汗、心中的情,换来群众有质感的幸福生活,带领东庄村的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找思路 强产业
带领老乡走上致富路
大风吹过山岗,灌木不停摇晃,背阴处满是未消融的残雪,一辆越野车缓缓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吕泽石已记不清这条进村路他走过了多少次,但2019年3月与东庄村的第一次邂逅,却给吕泽石留下了深刻印象。“村里美景让外人流连忘返,可村里的贫穷却让村里人总在设法逃离。”
东庄村交通不便,基础薄弱,产业单一,全村134户就有38户贫困户,常住人口只剩下100多人。如何激发村民的致富热情,让遗落在深山的村庄变得又美又富,成了吕泽石的不懈追求。
要想帮助群众,取得群众信任,就得真正融入到群众当中去,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吕泽石驻村后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村民的情况,分类汇总致贫原因,从两眼一抹黑到全村大事小情心知肚明,他仅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
他发现,村里的扶贫项目香菇大棚,由于近年效益不好无人承包,“大家守着摇钱树,过着苦日子,为何不换个思路?”吕泽石通过实地调查和听取村“两委”干部的建议,最终决定把部分香菇大棚改种香椿。
香椿和香菇虽一字之差,却让村民们陷入了沉默。“这个没种过,不知道成不成啊,万一折了咋办。”吕泽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时间耽搁不起,他自掏腰包,买了7500苗香椿苗,协调村“两委”赶在4月下旬进行了试种。为确保成功,吕泽石还从裴介镇请来了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香椿苗存活率达到了98%以上,“下一步,香椿、香菇稳步发展,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也为村贫困弱劳动力带来3万余元收入”。
聚民心 鼓干劲
奋斗出美好幸福生活
尝到甜头的村民们致富信心倍增,在2020年,重新启用剩下的大棚恢复种植香菇,吕泽石筹集资金8万余元订购香菇棒2万余棒,为村民致富又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我们村现在有香椿棚4个、香菇棚16个、花椒树600余亩、连翘100亩,吕书记为村里产业上了个‘多保险’。”负责管理香菇棚的李腊梅笑着说,“农忙时有二三十人在一起干活,大家说说笑笑,一天还能挣100多元。”
村里和李腊梅一样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还有李丁良,半辈子被村里人瞧不起的李丁良,这两年腰杆挺得越来越直,走路都带风。凭啥这么神气?因为打了个翻身仗,从脱贫到致富,村里人见他还会尊敬中略带喜感地称他一声“李总”,他心里头别提多高兴。
两年前的李丁良还是村里扶贫工作中的“老大难”,身有残疾的他走路不方便,从小自卑胆小不愿见人,长大后更是惧怕接触社会,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没有经济来源,整日窝在家,靠着亲戚和80多岁父母的资助勉强度日。
“唤醒我的是吕书记,他不仅没嫌弃我,还鼓励我做生意。”李丁良拍着身旁的三轮车很是自豪,“吕书记帮我贷款买了三轮车,专门经营废品生意,一年少说挣3万元!”
看着李丁良废品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吕泽石又帮他出了给各村采购运输物资商品的主意,从此,李丁良摇身一变成了村里人嘴里的“李总”。老母亲也从此展开了皱了一辈子的眉头,逢人就夸儿子拼搏奋斗让全家生活不愁。
解民忧 惠民生
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吕书记是个热心人!”谈起吕泽石,东庄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驻村帮扶以来,吕泽石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
东庄村是夏县最偏远的山区村镇,离祁家河乡有8公里,离县城有75公里,险峻的山路和班车上难闻的汽油味让年纪大的老乡提起进城就望而却步,于是吕泽石的车子理所当然成了村里人的“公车”,让山货变现、带果蔬药品回村,全指望着吕泽石的越野车。
“王大娘,您的药买回来了,您看家里还缺啥?”
“吕书记,又麻烦你跑一趟。”76岁的独居老人王华慧是吕泽石的特别关照对象,老人腿脚不便,生活全靠扶贫工作队和村里干部的帮扶,一个电话,大家随叫随到。“瓮里有水、院里有柴、卡上有钱、锅里有肉,你说还要啥!苦了一辈子,现在才知道啥叫享福。”
“您保重身体,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村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马上就开了,到时候接您免费去吃饭。”
近两年,村里除了拔地而起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还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再提升,2公里巷道升级,2.3公里产业扶贫路铺设……村里巨变的直接受益人“李总”最有发言权:“以前下雨,村里道路泥泞坑洼,走过烂泥路,行人没有好衣裤,现在到处水泥路,车子直接进仓库,废品价格一涨,随时都能卖。”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东庄村巩固了脱贫成效,村民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如今,东庄村和邻村西庄村合并成了新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吕泽石带领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正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努力前行。(记者周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