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流动党员在年龄、职业、居住环境等方面日趋多样化,党员管理模式也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山西泽州县、贵州凤冈县结合当地实际,从阵地建设、科学管育、精准服务等方面入手,探索和创新管理方式,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
山西泽州
他乡“五家”系乡情
中国组织人事报泽州讯 (通讯员 贾燕飞 刘红红)徐小战是山西泽州县大箕镇孔庄村在晋城市区打工多年的一名流动党员。“以前下班总是一个人待在家,有事没处说,感觉很孤单,但现在我有了‘新家’。”现在,每个月25日,从送奶站下班后,徐小战赶紧回出租屋换上白色衬衫,佩戴好党徽,乘坐公交赶往位于火车站附近的流动党员之家,路不远,1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
大箕镇孔庄村有35名党员,其中26名在晋城市区务工。孔庄村地处晋豫两省的交界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从市区往返一趟就要多半天时间,村里流动党员开会难、管理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是难上加难。泽州县委组织部送上“红色锦囊”,在市区火车站附近建立起流动党员之家,把村里在市区务工的流动党员集中起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日常学习教育管理。“其他乡镇和村的在外党员,都可以来这里开展组织生活,附近工地河南农民工党员还来听过党课呢!”大箕镇孔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小东说。
“您是党员、您想参加活动、您正在寻找组织,请您联系我们,组织就在您的身边;您不是党员、您有困难、您需要帮助,请您联系我们,党员就在您的身边。”流动党员之家的墙上,一行字醒目耀眼。往返村里想要搭便车的、社保盖章让党员跑腿代办的、老人给城里子女捎新鲜蔬菜的、邻里之间闹纠纷的……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流动党员之家寻求帮助。
像孔庄村这样的流动党员之家,泽州县已经创建了7个。今年以来,泽州县坚持“流出地+区域+行业”三重覆盖,着力把流动党员之家打造成为“流动党员的修身立德之家、外出务工的乡情乡愁之家、创业就业的互帮互助之家、排忧维权的说法说事之家、乡村发展的凝智聚力之家”。通过“五家”模式,定期向在外党员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等各项事业进展情况,召开“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等主题座谈会,有效激发了流动党员建设他乡、服务老乡、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在市区务工的流动党员还组成志愿服务队伍,设立便民服务岗、政策宣讲岗等岗位,有意愿的流动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认领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受到了群众的赞许。
在服务流动党员外出就业创业的同时,泽州县委组织部持续开展“城归工程”,主动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创业用地和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先后动员30余名流动党员和百余名优秀人才回村任职、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贵州凤冈
“双管”齐下强规范
中国组织人事报凤冈讯 (通讯员 卓应平 牟雪松)“现在,流动党支部办什么活动、怎么管理、怎么服务,都有了章法,党员的向心力越来越强了。”近日,在贵州省流动党员示范培训班交流发言时,凤冈县驻浙江玉环流动党支部的党员万亿深有感触地说。近些年来,该县采取“一员双管三平台”模式,即1名党建指导员精准指导驻外地流动党支部和党员开展活动;流入地属地管理、流出地延伸管理“双管”齐下;建立服务流动党员“三平台”,对流动党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
琊川镇琊川社区有党员153名,其中68名均在外地务工,分布在浙江、广东等地,一年到头聚少离多,流动党员学习难组织、教育难落实、归属感不强。针对此类现象,凤冈县委组织部建立了1名党建指导员精准指导驻外地流动党支部和党员工作机制,由在家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一对一指导流动党员开展学习,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去年以来,全县1800余名党建指导员指导流动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12次,帮助流动党员代缴合医、出具证明等实事800余件,让流动党员远在他乡也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为解决流动党员发展、管理“老大难”问题,该县实行流入地属地管理、流出地延伸管理的“双管”模式。流出地党组织每年开展1次流动党员排查,及时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并通过发放党员证的形式,将党费缴纳、组织生活参与情况等全部纳入党员证内容,由流入地党组织每半年向流出地党组织反馈情况,进一步规范党员管理。同时,采取内外结合、双向培养的方式,由流动党支部推荐、流出地党支部审查培养,从外出务工的优秀中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去年年初,凤冈外出流动党员在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上普遍反映,他们遇到了转接组织关系不畅、反馈意见建议难、寻求法律帮助难等问题,对流入地社会治理等方面参与感不强。该县建立服务流动党员“三平台”,为流动党员提供面对面优质服务。建立业务办理平台,县、镇、村三级增设流动党员服务窗口,及时办理转接组织关系、接收流动党员、征求意见建议等工作。建立学习交流平台,用通过微信群、凤冈党建公众号等,不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在流入地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调解志愿服务队、夜间巡逻志愿服务队等,让党员在他乡也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志愿服务队已帮助在外务工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劳务冲突、提供法律援助等8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