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市委组织部在基层党组织中征集了一批“身边共产党员”的故事。打开每一个投稿,就仿佛在阅读他们的人生片段,他们有老一辈党员的初心赓续,也有青年党员投身事业的时代朝气,今日刊发《与党同心 与国同行》专版,听他们说变化,谈感受、抒心声,和读者共同感受身边共产党员的故事。
居民生活越来越有温度
我叫刘枝林,是潞州区太东街道路桥小区党支部书记。我是在1995年修建太旧高速公路时“火线”入的党,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我们小区的党支部又在“火线”中成立。我觉得这不仅是缘分,更是因为党的组织和党员就应该经受“火线”的淬炼。
我们小区的建设,党员总是冲在前面。我们有效整合报到党员力量,倡导党员积极认领服务岗位、联系居民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参加社区活动,并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建立党员服务队伍,实实在在为居民办好“家门口”的事;建立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有关事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向上向好的日子,见证着国家发展的壮阔进程,也是我们心中幸福感受的来源。祝愿我们居民的生活越来越有温度,所有居民都能主动参与到小区建设中,让生人变熟人、熟人变主人,真正形成有温度、有活力、有颜值、有品质的社区,实现生活品质的“提档升级”。
做乡村振兴“领头雁”
我叫宋泽平,是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6年12月入党,2017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们村从建强党组织入手,强化党员的先锋意识和奉献意识,只要和群众有关的事,党员们都尽心去干。大家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村里的党群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村里发展的后劲也越来越足了。我们先后成立1个公司、2个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水果种植基地;杂粮、蔬菜基地;蔬菜大棚及养殖场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本村及周边70余人就业,其中直接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1人签订用工协议安排就业,间接带动80余名贫困人员增收。
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衔接点,我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脱贫攻坚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一定能让村民的生活水平赶上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很乐意做百姓的“领头雁”,让乡亲们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以工匠精神“钻研”石头
我叫孙红芳,是中矿潞城石膏实验基地联合党支部书记,1999年进入中矿潞城石膏实验基地工作,至今已20余载,先后取得了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并获得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建材分会颁发的“全国石膏行业优秀个人”荣誉。
我常年与石头打交道,听起来这不是一个女性从事的工作,但我却从工作中体会到科研的乐趣,真正爱上这一行业,走进了石头的世界。我认为从事科研工作能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使自己的生活品质更高,和男科研工作者同样拼搏,女性细腻严谨的思维方式、善于研究合作的性格特征反而会在这份工作中发挥出极大的优势。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时代给奋斗者机会,让勤奋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感激岗位让我收获和成长,同时我也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回报它。我将执著梦想,期待花开,坚守本职孜孜以求,不忘初心拳拳服膺。
美丽乡村呼唤更多年轻人才
我叫张晓航,是屯留区2018年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之一,今年我被选派到屯留区西流寨开发区黑家口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村里,我们为村上留守的孩子们办了“向日葵公益小课堂”,寄愿山里的孩子也能向着阳光,绽放梦想。课程有绘画、书法、国学、口才等,孩子们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对小课堂的期待也越来越多。公益小课堂的开展,拉近了我与村民们的距离。
作为新选派的年轻干部,村情了解不深,基层经验不足,想干好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也许要爬很多坡、过很多坎,但实干永远是应对挑战最响亮的语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美丽乡村呼唤更多年轻人来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之际,我也想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承诺,努力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我们黑家口村的发展奉献自己。
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叫宋晓军,是长子县宋村乡李收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响应县委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村担任支部书记的号召,我主动报名,选派到长子县李收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基石。我们把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作为支部工作的落脚点,通过修建自来水管道、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化解邻里纠纷、建立村规民约等民生事宜,我们支部齐心协力做好群众的“知心人”;我们依据地平水浅、耕地面积多的优势,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外出考察,建成了设施蔬菜园区,引进了深圳龙兴天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千亩西兰花”基地,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正在逐步建成。
今后,乡村振兴是我们村的重中之重。我相信,有了好产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一定能真正建成,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走好脱贫攻坚后半程
我叫程玉珍,是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多年来,我们从改变农村住房入手,建房修路,让82户236人住进了新楼房,修通了乡村道路,牵头成立两个专业合作社,建设蔬菜大棚98座、特色大棚10座,建成小杂粮加工、醋厂、酒厂、豆腐坊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起养羊场、养猪场和100KW光伏发电站,壮大了村级经济,富裕了村民。目前,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9300元。
人心齐、泰山移。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小康村,去年10月1日,我以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的身份,站在“脱贫攻坚方阵”的彩车上,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最基层的干部,仅仅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了我至高无上的荣誉。今后,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用实际行动交出刘寨村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把“纪兰精神”传承好
我叫郭雪岗,是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书记。西沟村是著名全国劳模、第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家乡,是“纪兰精神”的发祥地。听党话、跟党走是“纪兰精神”的核心,是西沟村始终坚持的原则。
精神的力量是一颗种子,总会在耳濡目染间破土萌发。西沟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最根本在于我们把听党话、跟党走,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发展中,这是西沟人实现全面小康的魂。回望西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作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山区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偏远山区小康建设蹚出了新路子。
如今,在“纪兰精神”的激励下,我们村子的发展正不断提速,接下来,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推进乡村振兴,希望国家能对农村发展给予更多支持,让村民生活更出彩。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我叫张志芳,黎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出于职业的本能,我时刻关注着疫情变化,当武汉封城的信息传开,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现在是国家危难,人民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时刻,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科室带头人,我应该义不容辞地冲在最前面,于是我写下了请战书,踏上了支援湖北的征途。
抗击疫情的经历让我明白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今年,我市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暖民心、合民意、解民忧,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覆盖了医药卫生短板,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希望医改红利能够实实在在惠及民生,走出一条惠及全体人民的健康之路。
树立项目建设的旗帜和标杆
我叫韩林波,是襄垣互通科技园的党支部书记,于199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今年面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重任务,我们坚持党建落地、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问题,为安全生产、企业发展夯实基础,做好保障;党员始终冲锋在前,日复一日坚守一线,询问工人车辆问题以及员工的生活困难,尽全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一心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党员及车间工人为“助力武乡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举行交车仪式,60公里,全程跟踪,确保顺利交付;坚守扶贫事业,带头开展“为扶贫助贫脱贫,统一战线在行动”活动,为贫困户摘辣椒、销售辣椒,助力脱贫攻坚。
党员要成为发展的旗帜和标杆,要有“让我来”的精神。我始终坚信,只要怀有一颗对党忠诚、对事业热爱之心,必然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72年党龄,见证使命担当
我叫魏怀斌,1930年出生,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武乡县丰州镇平家沟人。
在战争年代,身为战士,就要为国为家抛头颅洒热血。我18岁入伍参军,从此南征北战,攻打湖北建始县城时,小腿不幸被两颗子弹打穿。1958年,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脱下军装,从炎热的广东奔赴寒冷的“北大荒”,支援当地农垦建设。1962年,因腿伤始终不见好转,我告别深爱的黑土地,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里办起砖瓦厂、粉条厂,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的“双丰收”。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看到咱们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飞跃,俺打心眼儿里高兴。我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们,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对于未来的生活,我充满了期待,盼望着祖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组织生活规范让脱贫更有后劲
我叫杨志飞,现任沁县南里乡中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往往是贫困村难以脱贫和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们以“三步四循环”为抓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支部班子成员带头领学、带头谈感受,党员公开承诺、亮诺、践诺,流动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党员户挂牌、党员结对帮扶等措施,激发了党员的参与意识。
2018年底,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了“穷帽”后,对于能否保住脱贫攻坚成果,我们仍有顾虑。为了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目前,我们引进产业项目两个,在建项目一个,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未破零到现在年收入1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8000余元。
脱贫是一场攻坚战,未来我希望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能够得到更长效的发挥,大家一起努力,让所有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再上一层楼。
美了家园火了日子
平坦的村道向田野深处延伸,一座座大棚掩映在绿树鲜花下,在外人眼里,我们这里村美、民富。
我叫王新发,现任沁源县法中乡董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子的嬗变,缘于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优势发展产业,探索出一条兴村富民发展之路。我们吸引专业人才在董家村建起农丰菇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白灵菇种植,试验成功羊肚菌种植技术;2013年,吸引知名企业在董家村建起天一农牧有限公司,发展万头驴产业。两个驻村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2017年,建成20亩联栋大棚,形成羊肚菌、线椒、玫瑰多项产业循环发展的模式,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的突破直升至10万余元。今年,我们争取到县级扶贫资金,又建起了子牛养殖基地。
生活在风景当中,我们还顺带着把钱挣了,在我眼中,董家村的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让党建为企业发展赋能
我叫昝双琴,200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有17年的党龄,现担任长治高新区双创梦工厂联合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商圈党建”工作路径,结合经营模式多样化、年龄结构年轻化和经营活动自主化等特点,推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十项服务”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党员联络走访、帮扶困难群众、组织志愿服务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从我们实践来看,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工作中处处融入企业发展,为企业增效益、为员工谋福利,在服务发展中让业主和员工看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深刻感受到了党组织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
党建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作为非公企业的党支部书记,我希望能够将党建工作做得更实,把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激发广大员工创造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来源 | 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