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国内外文献综述(4篇)

乡村振兴国内外文献综述(4篇)

时间:2023-05-04 10:15:06 浏览次数:

篇一:乡村振兴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人才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外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优化资本、土地、货物、人才等要素配置及组织管理,激发农村资源潜力和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人才是农村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1.国内外人才流动与发展趋势研究

  针对国内外人才流动与发展趋势,相关研究认为要提升农村发展中的人才强度,需要吸收更多的人才进入农村地区,同时培养和发掘更多的本土人才。如《乡村人才流动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指出,加强农村创业创新人才的引才和留才工作,使得农村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并集聚人才资源,促进农村发展。

  2.乡村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政策制定者和学者逐渐关注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相关研究认为,乡村人才需要跨专业、跨行业、跨学科的培养,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如《乡村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研究》指出,应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工艺等专业培训,培养多元化、社会化、个性化的乡村人才。

  3.乡村人才流失与挽留研究

  乡村人才流失一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挽留乡村人才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乡村人才流失与挽留研究》指出,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加大对乡村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更好地留住乡村人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当前,随着新时代下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乡村人才政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协助乡村政府或相关组织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在宏观层面上解决乡村人才问题,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的重要方向。如《新时代下乡村人才政策问题研究》指出,应通过完善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对农村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调整农村人才工资福利待遇、健全农村人才服务网络等方式,促进乡村人才的发展壮大。

  三、结论

  通过综述国内外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广泛重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乡村人才的培养、引进、流动和挽留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因此,政府和相关方面应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建设问题,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篇二:乡村振兴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文献综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费孝通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认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农村,为此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们怀着“拯救农村”“复兴农村”的抱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索,希望找出农村衰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以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令人遗憾的是,鉴于当时中国时局混乱,这些乡村建设运动都没有进行下去,其目标也都没有实现。但是,他们对当时乡村社会现状的分析,对于乡村出现的问题和走向的探讨和判断,以及他们所进行的道路探索都对当前乡村文化的振兴、“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镜鉴意义。

  目前,受到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多元文化态势。与此相呼应,当前学术界对于乡村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通过文献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极为丰富,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上百种。国内学者根据文化的诸多定义并结合乡村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具有代表性的有“两分说”“三分说”两种观点。

  其一是“两分说”。赵旭东等认为,乡村文化侧重于那些展现乡村意境的因素,既有抽象无形的一面,比如村落社区中的集体诉求、交往原则、行为习惯,也表现为有形的物质层面,如民风民俗、典章制度及特定器物。其二是“三分说”。胡映兰认为,乡土文化并不仅仅是日常理解意义上的乡土精神文化,是在乡村中的长期共同生活里所形成的乡村特有、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体系总称,它包括三种具体形式:乡村物质文化、乡村规范文化、乡村表现文化。闰小沛等把乡村文化的内涵定义为“以广大农民为主体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总称”。

  由上可知,学界对乡村文化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和统一定义,学者们对乡村文化内涵的解读也是见仁见智。本文认为,乡村文化是相对于城市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包括一整套关于价值观念、道德情感、处事方式、情感归宿等文化符号体系,它涵盖乡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组织及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

  二、乡村文化的价值

  乡村文化的价值是乡村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核心与精髓,支撑着村民的心灵归属。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文化价值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乡村文化的凝聚认同价值。历经千年积淀的乡村文化,具有凝聚地

  域内农民的功能。李娅认为,乡村文化具有粘合一定乡村地域内的社会成员的功能,使得他们在地缘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并且是“自愿认同”而非“强制性认同”。第二,乡村文化的治理价值。李三辉等从人类日常生活方面出发,认为乡村文化具有调适社会矛盾、治理社会的功能;徐学庆认为,乡村文化有助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的治理体系,增强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第三,乡村文化兼具多种价值。如学者艾莲认为乡村文化具有如下价值:保持文化多样性与原生态价值,文化事业与产业开发价值及塑造新农民的价值。吴理财等认为乡村文化除了文化本身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和功能。

  国内学术界关于乡村文化的价值研究成果颇丰,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结论趋同,多数学者都肯定乡村文化有着无比重要的价值,在稳定社会秩序、凝聚人心、承袭淳朴的乡风民风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乡村文化的价值,赋予乡村文化以新的精神内涵,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凸显出乡村振兴视域下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三、乡村文化遗产保护

  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载体,是农民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单靠翔在其专著《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中详细分析了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探索出新型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途径。张英魁、徐彩勤认为乡村文化价值的隐性与长期性和经济利益的显性与即时性二者之间的冲突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必须要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体,有效协同社会与市场这两大主体的共治机制,方能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曹劲对此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乡村遗产保护所依赖的主体力量既不是政府部门,也非专业人士,而是乡村原住民;强调有了村民的日常参与和维护,乡村遗产才有生命与活力。

  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发现,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大都通过“问题一对策”式框架来阐述当前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虽然这类研究比较聚焦,但往往集中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对当前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四、乡村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以文化信息为媒介内容的传播,是人类交流、开化的特殊形式,是传播的特殊范围之一。当前对乡村文化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乡村文化传播对农村、农民的影响。乡村文化传播对农民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如猴博等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电视媒介传播“文化信息”对农民的观念改变、乡风文明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其他传播媒介无与伦比的优势。沙则认为,乡村文化传播过于强调传统文化传播的经济效益,使得乡村文化传播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

  (2)乡村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选择。陈楚洁等通过对江苏省J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指出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进而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而陈燕则认为,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乡村文化存在差序传播,需要从政府维度、媒介维度、受众维度入手,整合与重构乡村文化变迁的差序格局或许可以弥合差距,重构乡村文化的传播生态。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围绕乡村文化的内涵、乡村文化的价值、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应当说,这些专家、学者关于乡村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我们研究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目前国内学者仍多侧重于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篇三:乡村振兴国内外文献综述

  

  劳

  动

  保

  障

  世

  界管理观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对国外乡村治理的研究陈 强(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摘 要】2018年国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战略性安排。然而乡村振兴是一项须长期坚持的事业,绝非闭门造车即可完成,因此,对中外乡村治理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综述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我国近十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体都事关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可见乡村的发展在我国的地位的重要性。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齐短板,而突破城乡二元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的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因此加大乡村治理,补其短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是乡村治理所要达到的效果,乡村振兴的言外之意是过去我国的乡村繁荣过,只是后来动力不足相对落后了,所以有必要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有益的经验以促进当下的乡村的繁荣发展,而面向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则可以使我们在乡村治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加具有前瞻性的进行自己的乡村治理和振兴。而这一切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实现乡村的振兴,实现乡村的善治。二、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对国外乡村治理研究的综述城市与乡村的矛盾运动最突出的时期当属近现代特别是现当代,所以本小节的重点在于梳理国内学者对于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乡村治理或者说乡村发展的研究成果,窥探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且梳理的重点放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地域分布上看集中于北美洲、亚洲东部、大洋洲和欧洲,具体表现为对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则集中于对欧盟及其成员的研究特别是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研究。对欧洲大陆的研究相对较集中,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就包含共同的农业政策。所以从政策级别及适用范围上看欧洲大陆的农村发展政策,可以分为超国家的和国家的以及国家内部地方的农业发展政策。战后的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针对农村地区的治理进程早在进入新世纪就大力开展了。经历了从单纯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到进行严格的规划,改善乡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乡村原有的有机体等不断推进的过程。从文献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欧盟国家的乡村发展实践具有着明显的共性和规律性,战后对农村的扶持都是从关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步发展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关注。最终落脚到对人的尺度的关注。从具体的方式上看很明显的都涉及到对法律特别是对规划的重视、政府的干预特别是资金的支持、以及对土地的整理和规划开发等方面,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匮乏的荷兰。从乡村治理主体的角度来说除政府外,逐渐到后期强调公民的参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在内,这一转变肇始于权力的下放。各国在地方规划的制定中引进公民参与这一环节,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公民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突出的变现为德国定期举办的乡村景观设计大赛。值得关注的是在欧洲作为超国家组织存在的欧盟在各国乡村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共同农业政策对各国的约束,而且欧盟相关的机构可以直接对符合欧盟乡村发展政策的各国地方非政府的项目进行直接的资金援助,即与他们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当然符合欧盟乡村发展战略的国家级的计划和行动也会得到欧盟的配套资金。欧盟在欧共体时代就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农业市场,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对各国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约束作用,特别是关系到欧盟相关资金的配套支援。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战后的乡村建设随着不断的深入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尺度。不仅关注物质,同时更关注生态环境和人文价值的保护等。在城市化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承认乡村存在的合法性和必然性,不是消灭乡村而是复兴是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比较多的还有对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的研究,所谓的韩国新村运动和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前者是由时任总统发起并逐步的深化、一定程度上一开始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一场全国性的乡村治理运动,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全国性的中央机构进行宏观的把控,而日本的一村一品则更符合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道路,从一个成功的点出发逐步向全国扩散。最终成为一种被国内学者所称的一村一品运动,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一村一品的品不仅包括物质的品还包括无形的品,也就是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某一地区把美丽的星空建设成自己的品。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不是因为有优势才去建设自己的品,而是积极的去创造自己的优势品。台湾的社区再造以及2010年推出的农村再造计划,同样强调因地制宜,去发展自己的特色,和日本的一村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学者所研究的日本的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所谓的创意农业。从城乡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城市化的推进必然导致乡村的消失问题,从全世界范围的实践看答案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否定。工业化所带来的标准化大工业生产虽然在战后的几十年导致了乡村地域的急剧缩小,大量的乡村土地变成城市建设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导致了乡村的没落。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城的实践表明,乡村同样有着和城市一样平等的发展权利,而且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有义务和责任维护乡村地区和人民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所以才有了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以及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在高速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实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后积极的干预农业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才有了为城市的发展人为的划定边界,为国土空间人为的进行规划比如建立国家公园制度限制开发以及对乡村开放地带的保护等,即使是美国式城市的蔓延,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政府和规划师们仍然在努力限制城市的无休止的扩张从而给农业和乡村留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学者从城市化模式的角度来研究城乡的关系,欧洲大陆国家有着悠久的乡村发展史,所以有着很好的乡村的发展的基础,即使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战后依然有迹可循去恢复和发展,而美国则不同,美国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纯移民的国家,可以说没有乡村发展的基因,所以可能导致乡村的建设千69

篇四:乡村振兴国内外文献综述

  

  12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21,27(0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外出青年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施其芸汪鑫羽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摘要:基于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角度,对学术界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发现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法,研究主题内容集中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作用、策略、影响因素及开发对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献;文献评述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09-0012-022.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1引言民工11652万人,而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我国农民工群群体。农村劳动力迫于生计压力,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其他城市务工缺乏严重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需要承受很2019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人,其中本地农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对于农村劳动力自身而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帮助农户提高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二是对于农村大环境而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帮助农村脱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养老状况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王国洪、李晓嘉等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人力资本对于农户贫困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于贫困户而言作用更加显著,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将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5-6]。孔德议等从农村产业角度出发,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构成农民增收的因果关系,农村人力资本通过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人才建设产生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7]。关爱萍等采用甘肃省贫困村的调研数据研究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发现其对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和减少农户贫困发生率有重要意义,且对自主创业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8]。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脱贫方面,肖兴政等认为能力贫困是返贫的根本来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升人本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9]。李放等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运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研究得出中青年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变化和精神慰藉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认为采取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并增加其人力资本积累对发挥家庭养老作用、改善农村养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10]。唐林等研究发现,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其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导和鼓励其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对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11]。2.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数量如此之庞大,是不可忽视的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类大的心理成本。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外出务工农民的返乡创业问题[1],充分利用外出务工劳动力资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本。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大量的农民工返乡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契机[2]。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引导农村外出青年劳动力人口合理回流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对国内相关农村人力资源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引农村外出优质劳动力资源返乡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于当地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2.1农村人力资源研究的主题农村人力资源相关概念研究农村人力资源需要深刻理解相关概念。王轶等对于“人力资本”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的总和[3]。而李梅则详细定位了农村人力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2个概念。农村人力资源,一般称为农村劳动力,由质量和数量2个部分构成,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提高农村劳动者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整体素质[4]。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主要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农村人力资源增加能够使其增加自身知识、技能和体质等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回报和收益。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使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而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外出的那一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作者简介:施其芸(1995—),女,安徽铜陵人,硕士,从事农村发展工作。收稿日期:2021-04-06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27卷09期施其芸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外出青年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13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外出务工经历等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杨真等分别利用CFPS家庭面板数据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杨政怡等则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对外出务工经历具体维度的进行考察,发现外出务工时长、省内务工经历和正式合同工务工经历显著提高农村返乡劳动力的就业质量[12-14]。2.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从影响人力资源的因素着手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李晓嘉等从政府层面出发提出应该针对目前农村贫困发生机制提出要注重贫困人口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构建;而吴忠权从用产业发展出发,提出用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4个方面全面激发农村人力资本的新动能、市场适应性、持久性和活力[15]。肖兴政等提出了柔性引进专业性人才,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企业向农村迁移,重视妇女群体的培训开发,提升教育文化水平,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等。杨真等提倡继续加强城乡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公平,为“三农”注入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意义。2.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进一步考察其主体,深入挖掘优质农村人力资源,包括特定地区的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农村女性等群。对于外出务工劳动力的研究主要在于外出务工经历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概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方面,而对女性劳动力资源主要关注其对于农业生产方面的影响。谢勇等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发现,外出务工经历特别是外出期间从事管理、雇主和自雇工作的经历不仅有助于返乡创业资金的积累,而且有助于掌握创业需要的经验和技能。杨政怡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发现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返乡劳动力的工作收入、工作强度和社会保险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重点内容之一。要想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就必须引导和利用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和水平,尤其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基础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大力推进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网络等方面。只有完善、有保障的就业环境才能使农村劳动力在快速获取就业机会、享受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减少就业压力方面占据有利地位,这样才会吸引更多优质人力资源返乡就业,致力于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谢勇,杨倩.外出务工经历、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J].经济评论,[2]李敏,廖琳,周雨恩,黄晓慧.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97-103.[3]王轶,王琦.新常态背景下特大城市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6(5):3-11.[4]李梅.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5]王国洪.人力资本积累、外出就业对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2013-2015年民族地区大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民族研究,2018(03):27-41,123-124.[6]李晓嘉,蒋承.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人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J].经济科学,2018(05):68-80.[7]孔德议,陈佑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与农民增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0):155-162.[8]关爱萍,刘可欣.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就业选择与农户贫困——基于甘肃省贫困村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9,29(01):55-[9]肖兴政,赵志彬,李莹.后脱贫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S省G市Z乡为例[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李放,张瑞霞,沈苏燕.中青年农民工回流对农村老人养老的影响[J].江汉学术,2019,38(04):17-26.[11]唐林,罗小锋,余威震.外出务工经历、制度约束与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121-132.[12]杨真,张东辉,张倩.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因果推断分析[J].人口与经济,2020(02):74-86.[13]贾婧,柯睿.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基于[14]杨政怡,殷俊,韦宏耀.外出务工如何影响农村返乡劳动力的就业质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6):[15]吴忠权.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8(06):44-52.[16]王玉峰,李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江淮论坛,2019(01):50-58.92-102.CFPS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20(01):19-30.2020,35(06):37-53.63.2020(01):146-160.3小结与展望综合来看,学术界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各方面的开发关注度较高,而对于年轻一代农民的开发研究则较少,这一重要群体人力资源素质水平和开发难度相对较小,且对未来农村、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16]。年轻一代农民是未来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针对这一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对未来农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青年劳动力大部分不愿意留在家乡而是外出务工,因此,对于外出务工青年劳动力的开发必将是未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责编:张宏民)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国内外文献综述 振兴 综述 乡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