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县围绕脱贫攻坚巩固和乡村振兴推进,在“党支部+合作社+十户联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探索“村企共建、十村联体”发展模式,通过党组织抱团,推动村企、村村资源整合,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
“支部+”整合资源,联片联建聚合力
针对项目推进难、村企协调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十村联体”党建发展模式,以片区内农业龙头企业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纽带,整合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范围内的下蒿城、张家川等村党支部成立田园综合体项目联合党总支,所辖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兼任委员,协调推进项目运作,带动10个村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健全党总支运行机制,规范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落实,以《联合党总支议事制度》为基础,每季度以村、企联席会议的形式,围绕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利益分配等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决议。通过支部联建,树立了“一盘棋”思想,强化了组织领导,便于整体规划,协同发展,为有效调动整合片区内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要素提供了组织保障。
“党员+”示范带头,党旗飘飘添活力
深入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选树20个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示范带动作用。公司董事长、韦禾田园综合体项目党总支书记李亮带头创新作为,获得“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 “山西省2019年度五一劳动模范”、“吕梁市弘扬吕梁精神、聚力改革创新”提名奖等称号。下蒿城村党支部书记任德喜带领全村150个劳动力参与韦禾公司食用菌产业发展,全面负责菌棒生产,苦钻技术,严把质量。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有银牵头创办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在韦禾出菇基地承包15个菇棚,带动26户贫困户种菇致富,两茬菇每棚平均收入达5万元以上。任计龙、孔耀伟等同志通过接种、发菌、出菇等岗位锻炼,成长为食用菌“土专家”,义务指导基地香菇种植户提高种植水平。
“产业+”规模效应,砥砺发展求突破
根据区域内生产基础、气候优势,通过“十村联体”集中力量,规模化发展食用菌产业,力争在制菌制棒、技术服务、运输销售形成规模优势,打通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注重技术创新,提升食用菌品质,打造农业品牌,先后引进博士2名,并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省食品研究所进行深度技术合作,并挂牌确定为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香菇产学研基地和食用菌人才培养基地。韦禾公司工厂化菌棒生产技术、标准化菇棚建造技术、夏季香菇标准化管理技术,处于省内行业领先地位,菌棒成棒率达99.7%。与央视达成“诚信企业”品牌宣传协议,签订了出口韩国500万棒菌棒销售协议,实现了交口县出口创汇零的突破。目前,片区内食用菌年产值可达1万吨,销售收入达1亿元。
“党建+”发展融合,乡村振兴谋新篇
坚持把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6种发展模式,辐射带动18个村实现村均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2481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探索“党建+食用菌生产”经营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菇棚,农户入驻园区“零风险”开展香菇种植,生产的香菇由企业按质定价、统一收购。探索“党建+劳务”就业模式,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探索“党建+金融”合作模式,通过“银行+公司+项目承包负责人+深度贫困户”模式带动深度贫困户增收,或由贫困户申请金融扶贫“蘑菇贷”等小额扶贫贷款购买菌棒寄养企业。探索“党建+土地流转”资产收益模式,统一流转农户土地用于基地建设,公司给予补偿。探索“党建+入股”分红模式,吸纳扶贫专项周转金和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带动村集体、贫困户双增收。探索“党建+服务”辐射带动,与合作社签订带动服务协议,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