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脱贫攻坚 > 晋中市以实干苦干精神书写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历史答卷

晋中市以实干苦干精神书写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历史答卷

时间:2022-02-14 00:59:57 浏览次数:

为让24万贫困农民过上幸福美满小康生活

晋中日报(记者 李喜涛)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核任务来抓。以“一包三保”压责任,“一帮三出”聚合力,“一兜三扶”激内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抓,一张蓝图绘到底,多措并举让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让贫困农民踏上小康路。

“一包三保”压实责任

紧牵主体责任“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我市全面实行领导班子包工作推进,保任务完成、保问题整改、保风险防范,“一包三保”责任制。市委书记赵建平、市长常书铭扛牢第一责任,带头落实“四个亲自”,抓实党建促脱贫,压实脱贫政治责任,激发干部担当活力。聚焦贫困县摘帽,市委常委和市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包联乡镇,市县党政领导包保重点工作。紧盯非贫困县补短,由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分别包联3个集中连片非贫困县。围绕工作推进,专项扶贫行动按“双组长”要求实施包保责任制。咬定对标交账,由市级副厅级领导干部挂帅,组建专项推动组,进驻重点任务县开展专项推动,确保了脱贫攻坚不停顿、不松劲、不减压。

“一帮三出”全民动员

凝聚决战完胜“硬核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我市坚持大扶贫格局,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合力。

结对帮扶,“出人、出钱、出成果”。组织市域内5个经济相对较好的县对口帮扶底子薄、任务重、交账难的贫困县,5个帮扶县分别成立6人帮扶工作组,并按照每年不低于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的标准专列援助资金,实施一批产业扶贫和民生事业项目。2019年,5个帮扶县共拨付援助资金9595万元,联合实施了年出栏13万头、年产值1.5亿元的肉羊养殖园区项目,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助推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

社会帮扶,“出资金、出技术、出岗位”。实施“百企万户带贫”工程,动员市域内101家煤焦等大型企业,通过出资发展产业、出技培训贫困劳动力、出岗吸纳就业等方式,重点帮扶2850户、7290名未纳入低保兜底的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或其它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四类人群”,拓展带动1万余户贫困户增收。

驻村帮扶,“出队伍、出真情、出成效”。全市派出1236支工作队、3721名帮扶干部、750名第一书记,实现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驻村全覆盖,以积分制强化管理,以“六大行动”提升实效,以“十个清零”对单交账。

“一兜三扶”激发内力

踏上脱贫致富“小康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近年来,我市坚持兜底与扶德、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调动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

完善政策兜底。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靠开发式帮扶无法脱贫的实行应保尽保,全市20.2%的贫困农民享受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

如灵石县交口乡南头村村民刘庆武,妻子患病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他不仅膝下无子嗣,又因患有冠心病无法下地劳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乡里考虑到他年龄大,身体有病,就给他提供了卫生监督员这一公益性岗位,每天检查村里的卫生,每个月能拿到750元的工资,加上低保、入股分红等其它扶贫政策带来的收入,如今他生活有了保障,还改造了旧房,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了。

坚持扶德先行。探索“道德超市”模式,围绕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家庭卫生等实行日常积分、以分换物、奖优惩差,推动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村民王丙兰,因丈夫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儿子年龄还小,她便在自家房前开辟出几亩菜地,种植和销售各种时令蔬菜,走上自主脱贫之路。脱贫攻坚行动开始后,她家被镇村两级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光伏发电、合作社入股分红、社会兜底保障等多项扶贫政策的扶持。如今,她不仅种菜卖菜、盖起了羊舍养上了羊,还在永吉大道打扫卫生。2018年,她家光荣脱贫。

创新扶志路径。全市累计投入扶贫小额贷款20.13亿元,支持3.49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利益分配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形式,变“发”为“奖”,体现多劳多得。教育引导、村规民约、典型引领等多措并举,让贫困农民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领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榆社县郝北镇东方山村村民张存友是村里的低保户,家里老伴多年瘫痪在床,他自己也患有关节炎需长期吃药,每年的医药费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随着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驻村工作队帮助存友的老伴办理了慢性病医保,搬走了他头顶上的大山。2017年初,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出台了发展扫帚产业的政策,他在全村第一个报了名,第一个完成了扫帚的绑扎加工,第一次兑现种植扫帚收成时,他高兴地拿到了2150元。如今,该村的扫帚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8亩发展到45亩,带动贫困户15户,在前年大涝、去年大旱的情况下,扫帚种植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存友老汉依靠勤劳致富的励志事迹也传遍了周边村庄。

加大扶智力度。持续加大基础教育建设和“控辍保学”力度,全市完成了83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累计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142名,为贫困村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和发展的引路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了驻村帮扶积分制管理、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党建带工建·同心促脱贫”、“1+4”精准帮扶、党政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激励容错“四个区别对待”,举全市之力创造出榆社等五县对口帮扶、非贫困县明责清底对标整改等一系列“晋中经验”。

春潮澎湃风正劲,扬帆远航正当时。目前,全市上下正以一鼓作气、苦干实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磅礴力量,确保交出合格答卷、完成历史伟业,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推荐访问:晋中市 苦干 脱贫 答卷 实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