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收藏马未都》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收藏马未都》观后感
在我少有的闲暇时光中看过一期《收藏马未都》,马未都先生手捧紫檀嵌百宝“飞鸣食宿”拜匣向观众们解说着其中的奥秘。古人做事讲究礼数,主客之间拜帖的递送不可手手相传,需将拜帖放在一个盒子中,这个盒子就称之为拜匣。马未都先生讲解的这只拜匣描绘了芦苇丛中栖息着四只形态各异的芦雁,四只芦雁所表达了四种不同的生存状态“飞、鸣、食、宿”,也体现了古人寄托于文物身上的生活情感。对于组工干部而言要从芦雁“四技”品读组工人生,跨越千年,历久弥新。
“飞”必冲天,淬“硬核力”。“飞”是芦雁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是芦雁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中青年干部“要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当下组工干部面临城市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突破等诸多难题,唯有一技傍身,方能势如破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组工干部要发扬“安专迷”的精神,在学习路线上“专”、在工作方法上“专”、在业务技能上“专”,奋斗在组织工作一线,奔走于乡村振兴主战场,用绣花功夫做实各项工作,做组织工作的“活字典”,做一飞冲天的“领头雁”!
“鸣”必惊人,传 “惠民音”。元好问在《惠崇芦雁》诗中,对芦雁有此描述:“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打更芦雁警示报警,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组工干部接地气方能知群众,知群众才能“惠民音”。组工干部要主动走进群众中,在田间地头、在百姓炕头,坐在一条小板凳上,盘在一个火炕上,与群众拉家常、话里短,用最朴实语言、最生动的故事、最土味的情话传播党的好声音,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小切口透视大党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在宣讲传播中、倾听中,情系群众心连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不鸣则已,做鸣必惊人的“民声雁”!
“食”为民本,烹“营养餐”。“食”代表吃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求。对组工干部而言,要烹饪党性营养餐,始终做到政治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注意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一方面,要以“政治学习”炝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要以“为民服务”翻炒,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溺水安全教育巡护、“双报到”社区服务等工作中,深入做好党建与本职工作的结合性文章,让党内政治生活聚焦群众
需求和未来期盼,让党内政治生活活动回味绵延,做信念坚定的“笃行雁”!
藏修息游,燃“长明灯”。“宿”为休息,是芦雁休养生息的一种生存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绝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灯火通明是组工干部的真实写照。如果不懂得劳逸结合、适时休息,不仅降低工作效率、事倍功半,而且会熬坏身体、透支健康。组工干部每个人有家有业有温度,要做到劳逸结合,只有休息好,才能让组织部的勤奋之灯、为民之灯常亮,担当之门、服务之门常开,实干之风、创业之风常刮。一方面,要身体休息好,为健康“增量”。要合理安排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休息时间和生活品质。另一方面,要心态休息好,为工作“减压”。依托组织干部谈心谈话机制,反映思想动态、工作困境,让导师授业解惑。要积极参加茶话会等各类团建活动,在活动中放松身心,感受组工“家”文化,做基层党建的“领航雁”!
推荐访问:观后感 收藏 马未都 《收藏马未都》观后感 马未都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