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观后感 > 冬残奥会观后感15篇

冬残奥会观后感15篇

时间:2022-04-08 15:23:56 浏览次数:

冬残奥会观后感15篇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

我来了!是谁来啦?当然是我们中国人来啦!是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东道国来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民族,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没有我们中国参加的奥运会,就不算是真正的奥运会;没有我们承办的奥运会,奥运会的历史就不会完整。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们中国来了!开放的中国、强大的中国,正欢迎各国的运动健儿参加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我国汉朝开启了丝绸之路,首次开通了陆路对外交流,为汉武帝打击匈奴,扩大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因为佛教的传入,加强了与南亚各国的交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促进了与外国的交流,海陆也开通与日本等东亚诸国频繁往来,在世界上首次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来物种,如长颈鹿、香料,同时输出茶叶、陶瓷等,那时候中外贸易很频繁。这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像以往每一次体育赛事一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合作。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和外国友好往来的舞台,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冰墩墩和雪容融,我相信它们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让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冰墩墩不仅是一个吉祥物,其实它还是一只象征纯洁、坚强、敦作厚、健康,活泼、可爱的熊猫。它的面纱是白色的,面罩的周围有着五彩的线,它的外壳也是白色的。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最初的作品是“冰糖葫芦”,而“糖葫芦”外表的冰壳也与“冰雪运动”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最终“冰壳”的创意得以保留,随后又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修改重点终于逐渐明朗——被冰壳包裹的熊猫。我们中国人真富有创造力啊。

雪容融满身都是红色的,你看它的脑袋像不像一个灯笼呢?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能渲染欢乐喜庆节日气氛,有“瑞雪兆丰头”的美好寓意,表达了中国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我们中国作为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大雪块,既代表了“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进行了拟人化的设计,大冰块成为雪容融的漂亮脸蛋,凸显吉祥物的可爱。雪容融的名字也很有寓意: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

冰墩墩和雪容融,是美丽的天使,它们将和我们一起走向2022冬奥会。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2

01年申奥成功,08年实现华夏百年奥运梦想,22年续写双奥传奇,我的成长伴随着奥运,我在最好的时代遇到了它,并非常荣幸地成为了小雪花们的一员。虽然并不能进入赛场,不能亲自看到赛场上刺激紧张的角逐,但我依旧能感受到冬奥的精彩,并有决心与信心服务好首体!

我的岗位是赛事服务领域的客流管理,主要的职责是服务观众,引导观众。软性的服务可以让观众们有更好的心情去观看比赛,当赛场被观众点燃,我相信那时的冬奥一定处处充满精彩。

那么如何使观众有更好的体验感,这就需要我们熟悉场馆和岗位,并以观众的视角行走于场馆之中,了解观众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问题:厕所怎么走?我们要做的是指出最便捷道路并以柔和的方式告诉他们厕所位置,让他们体会到冬奥传递的温暖。同时热情是志愿者领域最基础最应该具备的,所以我们要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欢迎观众们前来首体观赛。只有服务好观众,才能向他们更好地展现首体,展现中国冰雪的魅力,讲述冬奥的精彩。

正式开赛时,我的第一个岗位是为观众发放手摇旗并指引他们方向,“您好,欢迎您来首体观赛,祝您新年快乐!”当手摇旗被接过,并回复谢谢时,门口吹来的寒风也不再寒冷。我感受到培训的成功以及训练的必要性。

“到了场馆你们就是兵!你们就是在无烟的战场!”每每上岗都会想起杨主任强调的话,服务好展现首体的第一班,就是我们对冬奥的讲述!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3

  今天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的日子。

  首先是欢迎仪式:一群穿着五彩服的卡通玩偶出现在我的眼前,慢慢地,他们变成了一座“彩虹桥”,十分好看。到选手入场了: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奥会选手,走进欢乐的鸟巢。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架着拐杖,有的靠人扶持,有的双目失明……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片灿烂的笑容。

  动人的一幕出现在德国代表团入场时。选手们步入场地,笑向观众,并亮出了一面写有四个汉字“北京你好!”的德国国旗。547名中国代表队出场了,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开始表演了,首先是《太阳鸟》:“太阳鸟”飞向一位盲人歌手,盲人歌手唱起了:《天域》。《星星,你好》:舞台的中央,320名聋人姐姐穿着洁白的裙子,翩翩起舞,用手语对着天空说:“星星,你好!”《永不停跳的.舞步》:百名聋人舞蹈家,用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她们中间有一位身着白色芭蕾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芭蕾女孩”—李月。她跟“芭蕾王子”一起翩翩起舞……

  最后,韩红阿姨和刘德华叔叔一起唱起主题歌:《和梦一起飞》。

  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即将到来,33岁的侯斌叔叔用自己的手臂,将轮椅和身体一同拉起,一点点向上攀升,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伴随他一直攀升到39米高处的主火炬燃点,他伸手向前,点燃主火炬。顿时,全场沸腾!天空放出美丽的烟花。

  明天我们等待着中国健儿再创辉煌!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4

如果你不是一个体育迷,那么你可能会问:“冬奥会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非要举办冬奥会?”其实,冬奥会与我们普通人也息息相关。

当今世界上,各国间经济交流、文化交流非常普遍。中国作为世界上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各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而一些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可以加强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GDP;也可以向外输出中国的一些信念,使世界各国在更多位置上达到一致。而这些,最终惠及的,还是我们普通人。

冬奥会既是国家的冬奥会,也是我们平凡人的冬奥会。当我们看到运动健儿们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时候,心里便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在冬奥会上胜利既是运动员们的梦想,也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的梦想。虽然我们无法在赛场上拼搏,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报效祖国的方式。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对自己的事情认真负责,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中华民族既是历史文化渊源的民族,也是敢于创造未来的民族。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国人对未来有着无比的信心。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人们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正如北京冬奥会的主题一起向未来。

我相信北京冬奥会可以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中华民族的未来可以越来越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已经进入了赛场,这是各国竞技的赛场,而中国,毫无疑问的在赛场的第一梯队。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向前进,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一定会到达胜利的终点。我们脚下的是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未来,是我们的梦想。

向着未来前进,追寻黑暗中的光芒,胜利的终点就在前方。我们不应该迷茫于过去,应该跟进时代的步伐,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奋发者。

现在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相信,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我们,一定会再续辉煌,再次取得伟大成就,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5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平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6

五千年的积淀,百余年的奋勇,多少兴衰成败,多少荣辱悲欢,成就了如今的涅槃。今天,冬奥会将首次在我国举办,亦使北京成为首个同时举办过冬、夏奥运会的城市,今日之成就离不开十四亿海内外同胞的全力奉献,不是我们在中国之中,而是,我们就是中国。

冬奥会的举办不仅仅是让世界了解冰雪,更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主办方从微章到场馆,从冬奥标志到吉样物,所有设计无不彰显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这让我不禁想到了2008年的那场奥运会,它们都令人心潮澎湃,更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力量、优美。

当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缓缓走过场地,画开的是一幅幅生活画卷,年轻人成为了这个世界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来自阜平山区的儿童唱起奥运之歌时,当广场舞在奥运会场跳起来时,我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人民信仰,中国是人民的中国。当火炬开始传递,代表了中国的奋起之路,从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再到世界记录保持者,最后到新的运动员点燃奥运之火,这是中国体育的艰辛崛起之路,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期盼与荣光,这更是需要中国的青年人当仁不让接力的下一棒!因为世界终究是我们这代青年人的!最后的奥运之火没有过去的熊熊燃烧,而是像火种一样插在了每一个参赛国家的点火台上,这是的,这是新意、这是团结,这印证了我们所倡导的世界新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忆十四年惊涛骇浪,九万里风鹏正举,苔花似的人们必然还是那般百折不挠!十年饮冰,难凉热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预祝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7

春雷响,万物长。2022年立春这天,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鸟巢拉开了序幕。由张艺谋导演编排的开幕式《倒计时·立春》让全球观众大受震撼。而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这场开幕式处处体现着中国式浪漫,彰显着大国底蕴。

中国式浪漫体现在二十四节气的每一帧画面中。春季,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夏季,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季,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这一刻,我们看到花,看到雨,看到光,看到雪。传统二十四节气代表时间,天地的万千气象代表空间,时空交错,尽显磅礴大气!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恢弘而出,中国式浪漫自然流露。

中国式浪漫也表现在五星红旗的手手相传中。由戴红领巾的小学生,56个民族代表,以及人民解放军组成的方阵,手递手传递五星红旗。五十六个民族的连接,汇成了那抹中国红,点亮了鸟巢的夜,点燃了中国人的心。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是文化自信、中华血脉让我们热泪盈眶。唯有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中国人,与五星红旗紧密相连的中国人才能懂这中国式浪漫。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2月4日,以二十四节气开场,于20:04开幕,中国代表团于21:24入场,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精彩冬奥,浪漫开幕!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8

从东京到北京,从盛夏到冰雪;不同的赛场,同样的追梦。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欢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太快,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之中,2022年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在过去的16天里,全世界人民一起分享了奥林匹克的美丽和快乐,在五环旗下,运动健儿尽情演绎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非常精彩。

夜幕降临,鸟巢璀璨依旧。由片片雪花汇聚成的主火炬,在舞台中央散发着微光,燃烧的奥运火种镶嵌其中。

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的火种,在16天前,点燃了全世界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热切期待。16天间,“双奥之城”的历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相互交汇。

19时许,在四周看台区,氛围灯已经点亮,观众相继落座,等待着奇迹的再次发生;工作人员在正在各自岗位上等待着这场检验的到来;在媒体工作区,记者们的键盘和镜头,早已迫不及待“整装待发”。

为了与开幕式形成呼应,在今晚的闭幕式上,9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象征的单片雪花汇聚成的主火炬将再次出现,雪花影像层层熄灭,最后雪花中心的奥运火种熄灭。整个环节,依然创意满满,突出科技含量,通过科技的力量,让闭幕式“空灵与浪漫”。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9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在这激情与梦想并存的盛会上,我被运动员精彩的表演所折服,被志愿者优质的服务所打动。不过紧接着向我们走来的是北京残奥会。虽残奥会声势远没有奥运会那样浩大,而且人们对残奥会颇有桎梏。但残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那种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你可知道残奥会上的每一枚金牌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艰辛的故事,今日站在残奥会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有的耳朵失去了听觉,甚至有的缺了手臂或腿,但他们依然绽放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残疾并不代表死亡,只要还没有死,就依然要向世界挑战,他们要绽放光彩,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这世界上总有一片掌声是属于他们的。

坚强之美、超越之美、残缺之美,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时处处绽放着奇异的光芒!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进取、超越、希望和梦想,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了“精神寓于运动”的理念。这是残奥会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了美丽,残疾人运动员更因残奥会向世界释放了他们残缺的美丽。

诚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肢体健全、心智健康的人,但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残疾人、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以尊重和帮助,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和超越梦想的舞台,这就是残奥之美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0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贯彻两个奥运“同样举办、同样精彩”的精神。事实上,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文观照为内核,更有着现实的背景作推动力。

四个月前,中国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礼。整个抗灾救援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旗帜,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永远铭记,必然进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书写。同年,在中国举办人道主义盛会——残奥会,这场在全体中国人对人道精神有着深刻体会背景下举办的盛会,不啻一次人性升华的仪式。

对于大地震后的中国,残奥会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如何鼓舞、帮助“汶川一代”心灵、肢体受创的国民自强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残奥会的举办无疑将从物质到精神上为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除了为主办城市留下大批的无障碍设施,一种更加先进的、国际化的残疾人观,在中国社会掀起文明风暴,这将可能提升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残奥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更是毫不逊于奥运。她倡导回归人类的发展、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道主义的伟大。平等、尊重、博爱的精神之光,通过残奥会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残奥会已经给出了现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标准,即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要看是否能让残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间。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1

以一路领先的姿态到达终点,中国选手郑鹏夺得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项目金牌,也为中国队取得了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夺冠后的郑鹏在受访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实现了四年前的梦想。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

虽然已经成绩不俗,但四年前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的郑鹏仍不免遗憾。“前几圈如果控制再好一点,可能成绩会更好。”彼时的他这样总结自己的表现,同时立下了更高的目标。“回去继续加把劲,努力争取登上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领奖台。”

他做到了。“今天把这几年的训练水平都给发挥出来了,感觉滑的节奏都比较顺,中途可能有点小失误,还是及时地调整回来了。”

与四年前不同,郑鹏认为自己能够在长距离比赛中夺冠的关键就在于对节奏的掌控。“毕竟是18公里,就怕前面的节奏太着急了,会影响后面的体能分配,今天还是节奏把握得比较好。”他说。收获金牌的郑鹏面对记者提问总是能够冷静分析比赛的得失,而他成长为专业滑雪运动员的道路其实布满荆棘。今年29岁的郑鹏出生在福建莆田。2011年,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的他被升降机砸伤双腿造成残疾。

2013年,郑鹏在家乡残联的推荐下报考北京一所残疾人体校并被录取,从此与滑雪运动结缘。进入国家队后,在上强度的训练中,郑鹏也会滑倒摔伤,但他仍咬牙坚持,日复一日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

时隔四年终于圆梦,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郑鹏却没有过多提及自己的艰苦付出,而是将更多感谢给予了自己的教练和队友。“四年来我们按照教练的系统训练计划提高体能,在匀速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能分配方式。”他说。

与教练提供的训练指导相比,郑鹏认为队友给予他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支撑。“今天我们有三位队员参赛。如果自己真的发挥不好,还有队友在后面接棒,让我感觉轻松不少。”郑鹏笑言。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2

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本届残奥会安保。警方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平的发挥。

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

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3

冬奥之约,冰雪盛宴。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仅拉开了又一场奥运赛事的帷幕,而且书写了一幅绘就于中国、共享于世界的华美奥运篇章。“绿色”是文明奥运的鲜亮底色,既彰显了青春的蓬勃朝气,也凸显了我国“绿色办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放”是体育文化的精神旗帜,“冰立方”诉说着冰雪体育飘逸灵动的独特之美,“飞天飘带”传递着多元共荣的文化精神。共襄冰雪盛宴,传承奥运精神。

冬奥会的筹办将助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奥运盛火将照亮人类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前路征途。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4

  从北京残奥会报道传出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曾经勇敢地和命运拔过河的残疾运动员们,正在北京、在全世界的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示生命的梦想——这梦想不独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我们,属于全人类。

  11岁的李月,双足点地时拥有的芭蕾梦想,并没有因被汶川地震残忍地夺去一条腿而破灭。在残奥会开幕的夜晚,李月成了童话中拥有更多足尖的芭蕾小公主。

  轮椅网球选手董福利,7岁时唐山地震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右腿,19岁时照顾她的母亲病故,后来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又车祸身亡……似乎失去了一切的她,在苦难中的唯一梦想是:“重新获得快乐和成功,绝对能!”

  瑞士女孩乌秀拉酷爱登山,在阿尔卑斯山攀冰时因保险栓从冰壁脱落,她坠下深渊……失去下肢的她,欢乐地走出生命的深渊,在手动自行车的训练与比赛之外,还在实现更辉煌的梦想:设计低能耗的环保建筑。

  李月、董福利、乌秀拉……他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幕幕,是人类所有历史收藏中、是我们所有记忆中最美妙、最动人的一瞬。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帮助人类实现一个数千年来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和谐梦想——人人平等,大同世界。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拥有梦想,都渴望精彩。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李月、董福利和乌秀拉,更多没能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残疾人,他们的梦想还可能是一朵朵没有盛开的花朵,他们还在等待雨露阳光。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平均每五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感谢北京残奥会,使我们更加深切地关注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梦想。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说过一个感受:在国外,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残疾人;在国内,上街的残疾人并不多。

  “中国的残疾人为什么不愿意出门?”个沉重的问号,在北京残奥会之后,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试想:不出门的残疾人,如何去圆他们的梦想?

  或者可以解析一下他们不爱出门的几个缘由: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如果家有残疾人,父母和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许多残疾人的生活还相当窘迫,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心境。

  ——无障碍设施仍然严重欠缺。北京残奥会使北京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城市,但对全国而言,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环境仍然严重不足。残疾人出门障碍重重,他们只能选择居守家中。

  ——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度不够。如果有残疾人上街,他会吸引众多的目光,这目光中有怜悯、好奇、惊异,甚至可能有鄙夷。他们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家门,面对如此打量呢?

  北京残奥会还有几天就结束了,它不应该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盛宴,而应该是对全民的一次思想启蒙与洗礼。希望它带来的“残奥效应”,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面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制,重新审视并完善自己的心灵与观念。

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5

提到奥运会,大家都知道是在北京举行的,我想大部分人对老北京的记忆可能就是那小辫张三走街串巷卖的糖葫芦啦!巧了,你看那冰糖葫芦外壳像不像象征着冬天那晶莹剔透的冰块呢?

可爱的糖葫芦配上可爱的动物,那这个可爱的动物我们要选谁呢?经过一轮动物选美,我们决定啦,要选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动物。提到中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宝啦!一看到大熊猫大家就知道这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代表的动物。就这样,我们的大熊猫在万千动物中脱颖而出。

当象征着冬季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我们穿着糖葫芦外壳的国宝面前,你看他像不像是一个宇航员呢?这下我们的国宝是不是又有了现代世纪的科技感、未来感呢?提到科技感,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现在的5G互联网了,于是这个彩色光环就变成了更有未来感的能量光环。这时我们的宇航员熊猫是不是形象就更饱满了呢!

形象打造完了,我们是不是得给这个吉祥物取的名字呢?总不能就直接叫他熊猫吧?要有北京特色又符合他的形象,这可有点难啊!北京,北京的特色可不就是糖葫芦嘛!这和他身上的糖葫芦外壳有相呼应了!可又不能直接叫他糖葫芦呀!其实呀,糖葫芦以前也叫糖墩儿。墩儿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词,有一种北方冬天的特点,也特别得亲切,就像邻家小孩一样特别健康、活泼、可爱。可是外国人他可读不出墩儿这个音,于是啊,这只宇航员大熊猫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叠字名——墩墩。想到是冬天,我们在名字中加了一个“冰″字。

这下大家对我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不是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呢?

推荐访问:观后感 残奥会 残奥会的观后感 北京冬残奥会感想 残奥会观后感日记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残奥会感言 第十六届残奥会观后感 残奥会观后感1000字 2020残奥会观后感 2018冬奥会观后感 残奥会观后感结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