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范文大全 >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6篇(全文完整)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6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10-17 16:00:28 浏览次数: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6篇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篇1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郑州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深感荣幸。12月5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中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田保华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冯长元分别讲话。这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教育专家讲师和教授们共计八位为我们授课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东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博士的专题讲座是《校长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他从理论上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校长专业化、如何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以及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办一所优质学校,校长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邓博士的讲座为各位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终身教授为我们作了《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演讲。在讲座中,70岁高龄的刘教授用自己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收益匪浅,对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自身特点、方法与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为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我为我们作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讲座。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朱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八个程序,也使我很有感触,这八个程序分别为:第一程序,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整合”的学科基础);第二程序,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整合”的技术基础);第三程序,理解“整合”的实质(“整合”的两个基本原理);第四程序,明确“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五程序,准确的诊断并确定“整合点”(“整合”的关键);第六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整合”的核心);第七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成果,将其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媒体、课件及软件工具(是优化“整合”的标志);第八程序,恰当、有效的运用“整合”的资源,有效达成一课的目标。他通过直观形象的案例,展现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最后,朱教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学实际的程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朱教授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感慨颇深。

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报告,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作了理论及实践指导。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动机,是将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及同学;第二类是内在动机,是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目标。两种动机并不矛盾,二者既是分离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教育总监翟晓明的《郑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北京教育技术装备协会副会长周少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探讨》、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实验校管理办公室王立平主任的《教育云与数字化校园》、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黄宝国的《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领导力》等报告,收获颇丰。

在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去操作,也知道了教师能讲明白的知识,就不用借助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上下工夫。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多多。虽然我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领会、体悟、反思,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交流,我和其他学员一样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xx年xx县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师范大学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培训研修班16名学员牢记使命,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本次培训是xx县派往师范大学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县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xx年xx县教体局提出“321”战略举措,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建设是业精于勤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高素质的教师,课改才能有保障。县局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遴选16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并在培训临行前的动员会上,给研修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除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学习外,思考学生情商和民主教学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实践。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针对研修班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师范大学理想信息软件工程学院在前期培训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全程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结合中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到长春市浙江路小学、天津路小学和师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学进行了教学观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3、理论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东师理想倡导教育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师理想为我们安排的五场讲座:朱玉民教授的《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第九讲)、赵玉铨教授的《智慧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帅老师的《从翻转课堂到微课》、吉喆老师的《微课录制的软件和制作》、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高级教师窦继红的《网络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实践探究》,并观看了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讲座视频。讲座中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渐渐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型。

4、牢记使命,扎实研修。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执行,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将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是教学的规律,也是我县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本次培训研修,我们培训学员怀揣着局领导的期望,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在东师大抓住一切机会和教授们、老师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智慧课堂的构建,每有收获必撰写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先后撰写了十篇心得体会。东师大倡导的智慧教育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的支持实现的,它为教师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搭建高效的数字化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化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的问题。我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着每一项功能,并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请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软件,以支撑自己的教学。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观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型。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朱玉民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信息要物化才能传播,教师要以单元知识系统树的绘制来有效地把握教材,寻求到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从而实施智慧教育;从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的讲座视频中,我们对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完成这个过程,情商远比智商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驱动学生运用智商持续完成任务,并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把学生的差异反馈出来,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关于信息化应用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就能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做到客观。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也不例外。培训中只是让我们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教学、说课,没有给出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我们比较疑惑:究竟这个媒体用在这里合不合适?应用了这个媒体效果如何?和东师理想的老师们谈起这个问题时,据说现阶段也没有一个评价标准,这可算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遗憾。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在今后的教学中做点研究,在智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摸索。

总之,培训学习只是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信息化的一扇窗,专家的理论讲座为我们指引方向,教学观摩为我们在学科与现代教技术融合提供了教学模型,自己设计教学说课熟悉了智慧教育的操作,专家点评磨课为我们的教学指点了迷津。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定信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智慧教育的理念,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篇2

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应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应用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与孜孜追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前者是指善于发现不断出现的、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促进作用的、新的技术硬件、软件、平台等,并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应用;后者重点在应用创新,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成熟技术的潜力,借助已经熟练掌握的技术,通过应用创新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学创新的实现。要提高教学实践中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此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对于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学校,更为务实。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创新不是“标新”,也不是“翻新”,不是为“创”而“创”,为“新”而“新”。我们常说:技术搭台,教学唱戏。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曾听过一节课:小学二年级学生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学习。教师为了突出新技术应用,一节课的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安排在Moodle平台上进行,学生学习基本是点鼠标。其间,教师还安排了让学生在论坛区进行文字交互。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输入汉字明显吃力,速度慢。有意注意无法集中在所学学科知识和能力上,只是关注在哪儿找到链接去点击,点击能不能打开新界面,打开的新界面是什么样的,按哪几个键就能输入自己想输入的汉字……这样的应用创新,就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倒反影响了学生学习。

应用创新也要富有学科特征。考查一节好的应用创新课,首先要从学科角度看是不是一节好课,然后再看技术应用创新从哪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科的“教”与“学”,是怎样促进的,采用了哪些既巧妙又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有节小学数学课“认识分数”就是这样。教师把电视台里的公益广告做为教学资源,录下并剪辑了八个孩子分一块蛋糕的视频。视频片中,当八个孩子平均分完蛋糕时,来了第九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把手中的蛋糕掰了一半给他。教师问

学生:来的孩子吃了多少?课堂寂静了十秒钟左右,突然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十六分之一。“认识分数”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在这节课的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教师就这样创造性地应用常见的广告视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分数除法有了认识,并且是自主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能力。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技术,但还是以陈旧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不能叫创新。我们教师还是要问一下自己:这样的技术应用创新,符合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促进了“教”还是促进了“学”,抑或兼而有之?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转化,成为常态的新的发展水平。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多年前开始尝试应用时,就是当时的“创新”,发展到现在,广大教师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课堂也已经是普及应用的“常态”了。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实验(非常态教学)——普及(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换句话说,能够转化为常态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有效的应用创新。

听过一节低年级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学习的课。在课上,学生显得吃力,有意注意主要放到计算机操作、图形、颜色和文本上,对思维主题及扩展的注意,倒反被冲淡了很多。这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为画图而画图。教师课后反思,得出自己的看法:低年级小学生因受思维发展水平所限,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不合适,教师绘制指导的困难较大,效果不好,至少在这个年段,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常态学习行为,而用纸绘,情况则好得多。

作为常态课中的应用创新,要有可以观察到的呈现形式,即“创新点”。创新点可以在整节课上呈现出来,如在Moodle平台上组织教学;也可以呈现为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方式的创新、成熟技术的应用创新等,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而真正的创新点,应该是明确为提高教学质量效益服务的,是能够促进教学创新的。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篇3

今年,我幸运参加20xx年年底为期7天的中小学信息技术2.0培训。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培训学习收获是巨大的。学习中,我了解许多新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获益多多。本次培训,合肥学院邀请了北师大、安师大、铜陵学院、合肥一中、合肥168等学校的专家做专题报告,还增加了现场参观,真正做到教室读有字书,走出去读无字书。培训形式多样化:听报告、观看视频、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做简报、交作业,学员学习热情高,交流积极,简报不断创新,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培训结束,学习未尽,心得体会,不吐不快: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潜心学习

今天的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我们。如果我们还固守原来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成不变,谈何能适应时代的变迁、适应现代学生?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信息社会,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整合、重组、运用。

网络缩短了空间距离,让人们沟通更便捷。与家长进行交流也不例外。这要求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好老师。

二、淬炼自己,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培训中,专家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我深深意识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专家们给我打开一扇窗,也推开未来之门。教育发展新方向、互联网+下的教育生态等让我感觉到自己犹如井底之蛙。自己的专业知识陈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是不值一提。因此,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快马加鞭地学习,充电。

培训中,我认识了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加深认识翻转课堂、如何制作富有吸引力的微视频,以崭新的心态面对智慧课堂。

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三、提升能力,提高课件、微课制作水平

多一把刷子,多一项技能,对于教学总是好的。掌握并熟悉运用多媒体软件,通晓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力争制作课件既精美又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创新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孩子。

此次培训专家们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他们倾囊而出,把满满的干货无私分享给大家。我轻松学会使用多种方法从网上快速搜集、整合视频、图片、flash、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制作出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妙不可言。

四、统筹梳理,让信息技术理论系统化

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清了,有种天高地阔的感觉。互联网缩短了世界距离。培训学习,不但让我们彼此拉近。培训学习,不能听着感到,想着激动,回家一动不动。培训归来,我认真整理笔记,重新观看课件,把理论知识系统化,便于应用查找。

本次培训,出实招,给实力,有实效。我会趁着眼明心亮,趁热打铁,用于课堂。毕竟实战才是硬道理。

未来已来,彼岸并不遥远,远方和诗意在召唤。

冬天已到,春天在召唤。让我们在教育的百花园智慧耕耘,听!智慧课堂在召唤,期待孩子们灵光一闪一闪。教育的春天,我甘愿奉献一抹绿。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篇4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郑州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深感荣幸。12月5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中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田保华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冯长元分别讲话。这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教育专家讲师和教授们共计八位为我们授课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东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博士的专题讲座是《校长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他从理论上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校长专业化、如何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以及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办一所优质学校,校长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邓博士的讲座为各位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终身教授为我们作了《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演讲。在讲座中,70岁高龄的刘教授用自己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收益匪浅,对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自身特点、方法与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为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我为我们作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讲座。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朱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八个程序,也使我很有感触,这八个程序分别为:第一程序,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整合”的学科基础);第二程序,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整合”的技术基础);第三程序,理解“整合”的实质(“整合”的两个基本原理);第四程序,明确“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五程序,准确的诊断并确定“整合点”(“整合”的关键);第六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整合”的核心);第七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成果,将其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媒体、课件及软件工具(是优化“整合”的标志);第八程序,恰当、有效的运用“整合”的资源,有效达成一课的目标。他通过直观形象的案例,展现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最后,朱教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学实际的程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朱教授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感慨颇深。

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报告,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作了理论及实践指导。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动机,是将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及同学;第二类是内在动机,是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目标。两种动机并不矛盾,二者既是分离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教育总监翟晓明的《郑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北京教育技术装备协会副会长周少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探讨》、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实验校管理办公室王立平主任的《教育云与数字化校园》、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黄宝国的《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领导力》等报告,收获颇丰。

在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去操作,也知道了教师能讲明白的知识,就不用借助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上下工夫。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多多。虽然我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领会、体悟、反思,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交流,我和其他学员一样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xx年xx县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师范大学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培训研修班16名学员牢记使命,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本次培训是xx县派往师范大学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县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xx年xx县教体局提出“321”战略举措,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建设是业精于勤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高素质的教师,课改才能有保障。县局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遴选16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并在培训临行前的动员会上,给研修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除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学习外,思考学生情商和民主教学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实践。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针对研修班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师范大学理想信息软件工程学院在前期培训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全程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结合中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到长春市浙江路小学、天津路小学和师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学进行了教学观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3、理论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东师理想倡导教育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师理想为我们安排的五场讲座:朱玉民教授的《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第九讲)、赵玉铨教授的《智慧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帅老师的《从翻转课堂到微课》、吉喆老师的《微课录制的软件和制作》、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高级教师窦继红的《网络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实践探究》,并观看了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讲座视频。讲座中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渐渐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型。

4、牢记使命,扎实研修。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执行,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将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是教学的规律,也是我县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本次培训研修,我们培训学员怀揣着局领导的期望,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在东师大抓住一切机会和教授们、老师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智慧课堂的构建,每有收获必撰写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先后撰写了十篇心得体会。东师大倡导的智慧教育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的支持实现的,它为教师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搭建高效的数字化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化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的问题。我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着每一项功能,并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请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软件,以支撑自己的教学。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观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型。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朱玉民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信息要物化才能传播,教师要以单元知识系统树的绘制来有效地把握教材,寻求到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从而实施智慧教育;从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的讲座视频中,我们对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完成这个过程,情商远比智商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驱动学生运用智商持续完成任务,并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把学生的差异反馈出来,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关于信息化应用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就能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做到客观。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也不例外。培训中只是让我们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教学、说课,没有给出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我们比较疑惑:究竟这个媒体用在这里合不合适?应用了这个媒体效果如何?和东师理想的老师们谈起这个问题时,据说现阶段也没有一个评价标准,这可算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遗憾。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在今后的教学中做点研究,在智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摸索。

总之,培训学习只是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信息化的一扇窗,专家的理论讲座为我们指引方向,教学观摩为我们在学科与现代教技术融合提供了教学模型,自己设计教学说课熟悉了智慧教育的操作,专家点评磨课为我们的教学指点了迷津。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定信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智慧教育的理念,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篇5

工作思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不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而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我校的网页版主,进而培养信息技术方面的特殊学生,也为学生自身的学科倾向提供活动空间。

兴趣班活动情况:按照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选拔相结合的原则,兴趣班由20名学生组成。兴趣班在朝阳区开展了15次教学活动,参加了计算机竞赛。

兴趣班的组织和教学进度:为充分尊重学生兴趣,为以后的比赛做准备,教学内容包括幻灯片制作、电子报纸设计、软件表演;

幻灯片制作:主要涉及软件应用技能和布局规划的知识。

电子报设计:学习使用文字编辑软件的技巧,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将其应用于网页编辑制作。

软件表现:学习成语接龙、巧巧板、天女散花等软件的使用技巧,为比赛做准备。兴趣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5月份的比赛,结果还没有沟通,同学们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既然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我觉得不会很理想。

经验总结: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需求的认知倾向,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内在动力。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本次兴趣班的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学以致用,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完后立即应用到自己班级网页的维护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完成了老师上交的`班级网页的制作和维护。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高年级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兴趣班的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生的自制力问题,有的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总有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借机会上网聊天甚至玩游戏,造成不好的影响。其二,学生视野不开阔,不善于从大量素材中选择合用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够大气,配色所需的美术功底也欠缺。

因此,对于今后的兴趣班活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兴趣班活动质量:

1、加强管理。约束学生的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行为,高效应用兴趣班时间。

2、与美术老师配合工作。在适当的时候请美术教师讲授有关色彩搭配的知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提高美术功底。

3、加强学生参加比赛的应试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举行班级之间的软件表演赛,小报制作比赛。

信息技术2.0小组总结篇6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郑州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深感荣幸。12月5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中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田保华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冯长元分别讲话。这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教育专家讲师和教授们共计八位为我们授课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东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博士的专题讲座是《校长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他从理论上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校长专业化、如何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以及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办一所优质学校,校长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邓博士的讲座为各位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终身教授为我们作了《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演讲。在讲座中,70岁高龄的刘教授用自己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收益匪浅,对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自身特点、方法与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为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我为我们作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讲座。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朱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八个程序,也使我很有感触,这八个程序分别为:第一程序,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整合”的学科基础);第二程序,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整合”的技术基础);第三程序,理解“整合”的实质(“整合”的两个基本原理);第四程序,明确“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五程序,准确的诊断并确定“整合点”(“整合”的关键);第六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整合”的核心);第七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成果,将其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媒体、课件及软件工具(是优化“整合”的标志);第八程序,恰当、有效的运用“整合”的资源,有效达成一课的目标。他通过直观形象的案例,展现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最后,朱教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学实际的程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朱教授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感慨颇深。

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报告,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作了理论及实践指导。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动机,是将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及同学;第二类是内在动机,是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目标。两种动机并不矛盾,二者既是分离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教育总监翟晓明的《郑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北京教育技术装备协会副会长周少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探讨》、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实验校管理办公室王立平主任的《教育云与数字化校园》、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黄宝国的《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领导力》等报告,收获颇丰。

在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去操作,也知道了教师能讲明白的知识,就不用借助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上下工夫。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多多。虽然我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领会、体悟、反思,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交流,我和其他学员一样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xx年xx县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师范大学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培训研修班16名学员牢记使命,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本次培训是xx县派往师范大学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县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xx年xx县教体局提出“321”战略举措,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建设是业精于勤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高素质的教师,课改才能有保障。县局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遴选16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并在培训临行前的动员会上,给研修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除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学习外,思考学生情商和民主教学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实践。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针对研修班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师范大学理想信息软件工程学院在前期培训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全程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结合中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到长春市浙江路小学、天津路小学和师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学进行了教学观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3、理论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东师理想倡导教育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师理想为我们安排的五场讲座:朱玉民教授的《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第九讲)、赵玉铨教授的《智慧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帅老师的《从翻转课堂到微课》、吉喆老师的《微课录制的软件和制作》、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高级教师窦继红的《网络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实践探究》,并观看了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讲座视频。讲座中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渐渐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型。

4、牢记使命,扎实研修。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执行,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将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是教学的规律,也是我县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本次培训研修,我们培训学员怀揣着局领导的期望,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在东师大抓住一切机会和教授们、老师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智慧课堂的构建,每有收获必撰写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先后撰写了十篇心得体会。东师大倡导的智慧教育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的支持实现的,它为教师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搭建高效的数字化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化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的问题。我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着每一项功能,并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请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软件,以支撑自己的教学。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观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型。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朱玉民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信息要物化才能传播,教师要以单元知识系统树的绘制来有效地把握教材,寻求到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从而实施智慧教育;从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的讲座视频中,我们对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完成这个过程,情商远比智商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驱动学生运用智商持续完成任务,并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把学生的差异反馈出来,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关于信息化应用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就能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做到客观。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也不例外。培训中只是让我们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教学、说课,没有给出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我们比较疑惑:究竟这个媒体用在这里合不合适?应用了这个媒体效果如何?和东师理想的老师们谈起这个问题时,据说现阶段也没有一个评价标准,这可算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遗憾。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在今后的教学中做点研究,在智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摸索。

总之,培训学习只是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信息化的一扇窗,专家的理论讲座为我们指引方向,教学观摩为我们在学科与现代教技术融合提供了教学模型,自己设计教学说课熟悉了智慧教育的操作,专家点评磨课为我们的教学指点了迷津。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定信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智慧教育的理念,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小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