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读后感 > 2022年读书节好书分享活动-《牛津通识读本:医学伦理》译林出版社(2015版)读后感

2022年读书节好书分享活动-《牛津通识读本:医学伦理》译林出版社(2015版)读后感

时间:2022-05-18 17:10:06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读书节好书分享活动-《牛津通识读本:医学伦理》译林出版社(2015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2年读书节好书分享活动-《牛津通识读本:医学伦理》译林出版社(2015版)读后感

 

 《牛津通识读本- - 医学伦理》读后感

  一、书籍信息

 书名:《牛津通识读本-医学伦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5 年 9 月版; 二、 正文

 很久以前,无意中接触到了牛津通识读本系列,记得那会儿看的书是《现代日本》,也是想多了解日本,后来发现这整个系列的书都不错,就买回来囤着。前几天刚刚把《医学伦理》这本书读了,受益匪浅,做个分享吧。

 安乐死,这是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章节。以书中内容为例,和大家一起思考:假如,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她明确表达了安乐死的愿望,却没有自我了断的能力,作为病患的主治医生,你是否会帮他/她?英国曾经有过案例,一名医生给患者注射了致死量的药剂(在患者恳求下),但是医生被法庭判定为过失杀人!法院的逻辑是这样的,虽然该行为是由患者提出、并要求医生执行的,但是,医生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患者死亡,并且,医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患者死亡。在这里,重点在于医生这个行为的” “目的”,由于医生的行为(注射药剂),直接导致了患者的死亡,所以,过失杀人。那么,换一个假设,同样情况的病患,接受药物治疗,虽然能够保命,但是痛苦不堪,他/她同样要求医生停止药物减缓痛苦,但是医生知道这样会逐渐导致病患的死亡(不知道何时),这种情况下,医生停止提供药物,病人的病情果然加重(因药物带来的痛苦减缓),

 但是,患者的身体机能何时停止,这却是无法预测的,不同于上面的例子,医生的行为就不会被认定为杀人。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得有多无聊,才会如此地绞尽脑汁,现实社会又怎么会有如此扯皮的事情。但是,这本书是一个很严肃的学术著作,通过对行为目的的分析,上面的案例还能够继续引申下去:如果,医生注射药剂致死病患后,并没有被判刑,而是以实施“安乐死”为由得到谅解,那么接下来,他可能会实施越来越多的“安乐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会不会逐渐失去“初心”?会不会渐渐放低“安乐死”的标准?会不会开始享受“安乐死”的乐趣?如果不加以制止,这个过程会引出非常可怕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如果医生借以“安乐死”的名义实施谋杀,却解释为对社会进行“净化”、“清洗”、“解放”,场面熟悉不?像不像大片里的各种反社会人格? 安乐死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不能也不敢轻易地开启,因为牵涉到了太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律问题,但是医学伦理中还有着其他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思考:为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文明社会应该准备花多少钱?基因检测显示男人并不是孩子的父亲,医生应该告知他吗?强制精神失常者接受治疗,这合理吗?......这些问题看似都有答案,但是经过审慎地思考后,却又发现并非如此,我自己就非常喜欢这样的思考过程,因为它会带来很大的乐趣,也会让我开始去想一些之前完全没有想过的东西,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反思,非常有助于提升思想深度和广度,想到这里,我十分感激作者带来的启发,希望自己以后会更加享受阅读的乐趣,也非常愿意把这种愉悦和

 他人分享。

 至于书中的其他章节,在这里简单罗列:医学伦理学何以令人激动、为何低估“统计学上的”人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至少目前为止还不存在的人、推理工具箱、对待精神错乱者的不一致性、现代遗传学如何考验传统保密、医学研究是新帝国主义、家庭医学遭遇上议院。

 三、 结语

 最后,以书中的医学伦理四原则来做结尾吧:尊重患者自主权原则、(对患者)有利原则、不伤害(患者)原则、公正原则。但愿我们再次遇到医学中的伦理问题时,能够兼顾这些原则吧。

推荐访问:牛津 读后感 读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