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读后感400字5篇
童年的读后感400字篇1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只小鸟和一颗大树是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鸟离开大树,飞往南方。在飞往南方前,小鸟和大树做了一个约定,下一年的春天再回来给它唱歌。到了下年春天小鸟回来的时候。小鸟只看见树根立在那里。小鸟经过几十次对话终于找到了大树,可是已经被做成了火柴,小鸟对着用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这就是《去年的树》,是日本的作家美南吉写的。
这个故事内容很丰富,让我难以忘记。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人们要保护大自然和树,也要少点砍伐树木,而且还要遵守承诺。讲完了上面的内容,现在我来说一说我以前的一件事。记得那一天,体育老师让我们去自由活动,那时我和一个很好的同学约好在一个地方集合,我等了很久那个同学都没有来,我就去找他。我终于在一群人里面找到了他,谁知道他在和一些人在玩着什么游戏。我看到了就把他拉到我和他约好的地方,我就问他,他马上回答我,因为我已经忘记了,所以我才和他们一起玩的,对不起了,我下次一定会好好记住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跟他说,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下次一定要记住,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遵守诺言,一定要做一个遵守诺言的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童年的读后感400字篇2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这本书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在一个昏暗狭小的屋子里,阿廖沙的父亲躺在了地板上。身穿素白,身子显得特别长……母亲跪在地板上轻声说着什么,声音低沉嘶哑;双眼被泪水浸泡着,又红又肿。外婆也在哭……”读着读着,我屏住了呼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可怜的阿廖沙,才三岁就失去了父亲!他还那么小,小到对外祖母说的关于父亲去世的话还不能完全弄懂!生活贫苦的一家人,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该如何生活下去呀!我继续读了下去,阿廖沙的生活环境实在太差了,他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么自私,那么暴烈。幸好有慈祥、善良、乐观的外祖母的陪伴。
读完《童年》这本书,我深深地同情高尔基悲惨的童年,但是也佩服高尔基面对困苦生活的勇气。高尔基的家人很粗暴、自私、市侩,他跟着外祖母生活,外祖母慢慢地教育他。外祖母给他讲故事、讲笑话、安慰他……外祖母就是高尔基生活里的一束光,是外祖母让他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善良,感受到了温暖……
和高尔基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在家里,有家人的疼爱和关心,不愁吃不愁穿;在学校,有老师悉心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关爱。我要好好珍惜,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童年的读后感400字篇3
其实,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因为它不是造救你,就是毁掉你。萨穆尔·斯迈尔曾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习惯,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一书,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培养习惯,走向成功。
大致来说,走向成功的七个习惯就是:积极处世;先定目标后有行动;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双赢的想法;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协作增效;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七个习惯中,对我最有帮助的就是“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与“协作增效”这两个习惯。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向别人倾诉自己内心想法的时候,也都会有倾听别人意见的时候。在我们向别人倾诉的时候,你希望倾听者的态度是什么呢?是走神、假装在听,时听时不听、听话只听声、以自我为中心地听,还是希望他(她)能真正地、用心地支听?我想你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只有用心去听,才能真正理解说话者话中的含义。回过头来反醒一下自己,在倾听别人的讲话时,是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去听?是否在倾听时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想过问题?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才能了解别人的内心,因为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人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也许这些观点都是对的,我们在倾听时,绝不能有“我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唯一的”的态度,否则结果常常会是倾诉者和倾听者针锋相对,两败俱伤。倾听的最好方法是“反射法”、反射与模仿是相对的,反射是重复别人的意思,而模仿则是重复别人的话,反射者态度热情,售价令人心生好感,模仿者则态度冷淡,令人心生厌烦。只有你愿意听别人说,理解别人,别人才有机会听你说,理解你。
关于“协作增效”,我认为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却也是最缺少的一种习惯。海伦·凯勒说过:“只身一人,我们能做的少而又少;并肩协作,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要想协作增效,首先就是要发现差异,欣赏差异,我们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的学习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风格、特点、性格等都不同,正是这些差异形成了生活中的挑战,这些挑战为发现打开了大门。因为我们的性格与观点不同,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看法实现“协作增效”,明确问题或机遇所在,首先要努力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阐述自己的方法,争取让别人了解,接着讨论形成新方案和新想法,最后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就是“协作增效”。养成这种习惯,定然会离成功更未完一步。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读过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童年的读后感400字篇4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这是做朋友的基本道理。《去年的树》这个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只鸟儿在寻找它的树朋友时所经历的事情,我为他们真挚的友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动人的故事吧!
一只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当寒冬来临时,鸟儿要飞往南方,它向树许下诺言,明年春天还来给树唱歌。当春天来临时,鸟儿飞了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鸟儿向树根、大门、小姑娘打听树的消息。最后,鸟儿才知道树在煤油灯里,鸟儿对着煤油灯,唱起去年的歌,鸟儿遵守了它的诺言。
虽然树被砍掉变成了火柴,火柴又被用来点火,树已经没有了,它却为人类留下了燃烧的火苗。虽然树在煤油灯里,但鸟儿还是要给它唱歌。鸟儿相信,只要用真情,用友情去唱歌,尽管树在别的地方,但它依然能够听见,这就是朋友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诚实守信,每次我和朋友有约定的时候,妈妈总是提醒我不但要按时到达,而且最好提前一点,信守诺言这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如果你交到一个好朋友,并向他许下诺言,但你要是不去完成,总说空话,那就不会交到任何一个好朋友,这也正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道理。
童年的读后感400字篇5
通读一遍之后,虽不说有“醍醐灌顶”之感,却也是受益匪浅。一些我以前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这里都得到了解答。即便有些并没有详尽地阐述,但经过一番触类旁通,我想我也找到了下一步的方向。
此刻翻阅目录,一下子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句“习惯不是造就人,就是毁灭人”。的确,习惯之重要是有目共睹的。某些小毛小病,一时的影响细如毫毛,然而天长日久,也会积累出不小的弊病,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思我身上的种种习惯,有的确实需要改进。然而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既然认识到了,立马去设法改正,我想这就是缩小与杰出者之间距离的一个最好的方法。由此,一个人是否完整,便再也无法用简单的分数来评判,学习习惯固然是一个方面,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又何尝不是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所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解剖精神理应体现在每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身上。
在这7个习惯之后,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习惯一(主动处世)、习惯三(意志力)以及习惯五(与人交流)。
先说习惯一。经过许多次的自我反省,我发现了自己性格上的瑕疵——内向得有一些些小小的自卑。幸好,这一点点的自卑心理并没有成为我前行路途上的阻碍,只是在每一次面临决定或是机会时,会有那么片刻的忧郁和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得出色、做得圆满。有时我会苦恼,因为自己的办事风格并非雷厉风行,而是在常人看来有那么一些瞻前顾后,可是又有谁能保证,那些雷厉风行的人在做决定的刹那不会闪过一丝后退的念头?性格的改变不容易,但调整心态轻而易举,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多给自己加油打气,一旦考虑全面就无怨无悔、坚定不移地去做,这是我在读完这一章之后给自己开出的一处药方。说白了,也就是那一句广告语“Justdo it!”
在刚刚落幕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半决赛上,四岁开始打球的德约科维奇与出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穆雷上演了一出惨烈的对抗。体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唯有意志是决出胜负的关键。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小经历艰辛的小德自然比穆雷更有意志力。虽然穆雷最终败下阵来,但他在最后时刻的拼搏,依然让我看到了他心理上的进步。我之所以援引这个例子,是想与现在的青少年,包括我自己,作一个比较。我们的物质条件不说优越,也算衣食无忧。不愁吃不愁穿的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谁呢?无非是自身的惰性和欲望。虽然我们无法成为不为凡俗所扰的神,无法否认没有人能彻底根除惰性和欲望这个事实,但我更欣赏这句话:“成功者总是在做常人不愿去做的事。”我们需要抑制力,更需要意志力,去坚持,去拼搏。我们无法为了一时的安逸,而放弃长远的未来,正如一位老师所说,在奋斗的路上,不会体会到苦,只会享受到达到目标之后的兴奋和甜蜜。
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倾听。细想以前与同学的对话,不禁感到愧疚,有许多次我都曲解了他们的意思,并且提出了一些想当然的建议。我当然指望这些建议能对他们有所帮助,但没有理解的前提,这些建议也只会加重他们心理的负担。还好,需要提出建议的场合并不多,只会涉及重要的事情,平常的对话直截了当便可。另外,换位思考更能让人冷静,为沟通搭建了桥梁。以上,权当是我对这一习惯的一个总结。与人交流是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倡“双赢”的环节,做一个中肯的倾听者、建议者,胜过做一个夸夸其谈的表演者。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能为我们青少年指点迷津,我想,它会是我这三年的一个准则、一个标杆,其中的某些习惯、某些理念,我会用一生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