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弘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现推出【学百年党史·庆百年华诞|组织部长谈】系列文章,从不同视角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全面展示我市组织工作成效和组工干部精神风貌,激发新时代组工干部忠诚党的事业、传承红色基因、履职担当作为的坚定信念和真挚情怀。本期推出临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毅同志署名文章《心中有力量 前进有方向》。
心中有力量 前进有方向
中共临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毅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发展变化,心灵深处早已埋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南湖一艘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100年的奋斗历程,蕴含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从中汲取了爱党爱国的精神营养、务实为民的情怀营养、清正廉洁的道德营养。学党史的过程,也是浇铸忠诚品格、砥砺为民宗旨、优化方法路径的过程。
崇高信仰 是心有所向 行有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行之以恒,不辍而成。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新形势下,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担负的使命任务、换届后干部的年龄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要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引领行为、塑造品格的“精神家园”,坚持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深化、不断升华,实现从零散到系统、从表象到实质、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飞跃,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增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学而知之、思而行之、知行合一。
人民至上 是理论基点 价值支点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整治吏治为民请命的包拯,到注重生产巩固国防的辛弃疾,再到举贤任能一心为民的于成龙……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好官。在藏工作期间,将自己绝大部分工资用在了补贴困难藏族群众身上的孔繁森;用一辈子跟黄沙较量,白天顶着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住帐篷的“治沙英雄”黄有德;十几年没有请过一天假,安心、专注、痴迷于本职岗位的干部科长涂红刚;冒着生命危险,连续10多个小时进行生命大搜救、紧急转移群众的组织部长李林森……这些“公仆”,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从新生到强大,一路坎坷砥砺前行,最重要的动力和底气就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员干部只有“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把“血肉联系”“鱼水深情”内化于情、见之于行,让群众评价成为最高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参考坐标,把百姓期盼作为努力方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组织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是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实践者、推动者,其形象关乎组织部门的形象,关乎党在人民群众的威信,关乎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顺利推进。新时代组工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当好“服务员”“联络员”“办事员”,以热心、贴心、耐心,赢得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的信赖,以公平、公正、公开的作风,树立好可亲可信的良好形象。
问题导向 是工作方法 根本路径
《中庸》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纵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都是着眼于破解难题、攻克难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来展开的。我们要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努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推进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既是标准要求,也是方法举措。做基层工作,就要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从问题下手、从制度入手、从能力着手,紧盯“薄弱地带”,推动党的组织“应建尽建”;瞄准“工作短板”,推动党的工作“应管尽管”;着眼“规范提标”,推动党的干部“应派尽派”,脚踏实地“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让组织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