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辽阔的“金鸡”版图上,吉林省雄踞“鸡首”、位居正中。
昔日,这里是祖国的“北大仓”、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今天,肩负东北振兴重任、践行率先突破使命,亟待以党建优势激发整合城乡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为发展添动力,为民生增福祉。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深入农村、社区调研,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去年以来,吉林省改革创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着力打破各种行业壁垒、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在党建引领下,全省8.7万个基层党组织、167万名党员如精细“绣花针”,织密服务群众“针脚”,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九龙治水”怎么破——
“总抓手”抓出源动力
近海沿边、坐卧“一带一路”北线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吉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人口流动加快,基层治理服务压力不断增大。
细微之处映射基层治理的难度。有的小区居民堆积废品,严重影响居住环境,按理说社区、公安、住建、执法、环保都有责任,但大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能形成工作合力,最终“八个戴大盖帽的,管不了一个戴草帽的”。有的小区物业服务问题成堆,居民反映强烈,但住建部门“管得着的看不见”,街道社区“看得见的管不着”,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导致居民诉求迟迟不能有效解决。
“‘九龙治水、各自为战,条块分割、各管一段,权责失衡、力量分散’是当前基层治理最突出的体制弊端。解决基层治理的问题,不能就基层抓基层,首先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刀。”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储晓东这样总结。
去年以来,吉林省委高位统筹、谋定后动,率先改革创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组建省市县三级党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同时下设若干专项工作组,着力从体制和机制上破解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对“分散抓”“抓不实”问题进行了靶向突破。
创新体制机制,整体谋划布局,解决“分散抓”——
省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主任,相关省领导示范带头,分别担任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5个专项工作组组长;全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全部参照省里模式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处理城乡基层治理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实现基层治理政策举措“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抓基层治理的主体更为明确、责任更加清晰。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专项工作聚力攻坚,解决“抓不实”——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党组织必须牵好头。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委员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列出5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细化制定25条推进措施,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指导5个专项工作组分别制定《三年工作计划》,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目标任务,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总抓手、任务书、路线图。
“领导体制贯通有力,制度体系配套完善,运行机制协调联动,用党的组织体系打破行政壁垒,自上而下一条线形成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储晓东说。
在统一的领导体制下,真金白银投放基层,精兵强将派往基层,政策项目倾斜基层,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各项任务按照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的“五化”工作法抓落实,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网格、农村屯组。
“顽瘴痼疾”怎么除——
五个专项亮剑民生难题
改革的温度,基层群众“体感”更强。
近日,长春市宽城区欣园街道有群众反映,小区超市存在火灾隐患,街道迅速协调相关部门一线办公,问题几个小时内妥善解决。“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现在街道、社区的办事速度真是带劲!”围观的群众连连赞叹。
欣园街道是吉林省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通过改革,重新梳理了职责清单,把街道职责从230项压缩到109项,同时制定20项社区权责清单、37项社区公共服务清单,全面厘清条块权责边界,完成“瘦身松绑”“强身健体”,让街道社区回归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
创建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后,长春市宽城区大力推动城管、人社、公安、税务、信访等十几个职能部门陆续入驻欣园街道,接受街道统筹指挥、考核调度。“街道管理从‘九龙治水’向‘协同作战’转变。对群众反映的大事小情、急难愁盼,快速响应,分级分类处理。”欣园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耕说。
街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实行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是吉林省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五个专项攻坚的首要任务。
既“瘦身”又“提能”。吉林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编办、省政数局,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街道(乡镇)管理体制,全面深化街道(乡镇)机构改革,统筹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向街乡调剂行政编1343个、事业编近3万个,充实一线工作力量;推进街乡党群服务、便民服务、行政执法、综合治理等4个平台建设,探索将派驻街乡工作力量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权力下放,提升街乡统筹协调能力和行政执行能力。
权责一致、条块联动,层层不挂“空挡”。街道(乡镇)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成为统筹区域治理、有效联接各方、协调指挥有力的坚强“轴心”。
改革不止于此。随着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破冰,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等群众关心的领域,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相继被精准“开方施治”——
小网格、大民生。以往,网格化治理面临着多头考核、层层加码问题,网格员不堪重负。吉林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大力推进党建、综治、民政“多网合一”,重新优化布局城乡网格68742个,并进行统一编码。通过提高待遇、正向激励、培训赋能,大力加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队伍建设,做实做活基层治理一张网。
物业治理是基层治理中老百姓意见最大的领域。吉林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住建厅,积极协助省人大法工委,制订颁布《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全面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领导,把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和业委会中党员应占多数的要求写入条例;推进物业治理重心下移,赋予街道(乡镇)对违法物业服务企业的行政处罚权。省委书记亲自部署,对年内消除无物业管理小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重点督导,建立台账、专项推进、销号管理,确保2021年底前全省无物业管理小区全部清零。这些重磅措施迅速带动城市物业管理步入党建引领的正轨。
改革效应初显。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街道天胜社区挨着农贸市场,原来遍地垃圾,小区道路泥泞不堪。社区党组织大力开展“红心物业”治理,辖区单位资源力量有效整合、全部下沉,原本糟乱的小区面貌大变,烂泥路成了休闲广场,房前屋后整洁亮堂,鲜花竞相绽放。“从以前靠个人感情到处‘化缘’,到现在有底气、有能力服务辖区居民,基层工作越干越有奔头了。”社区党委书记樊晨喜谈今昔之变。
吉林市丰满区红旗街道田园社区居民尝到了“全能网格”的甜头。过去这个由失地农民组成的回迁社区,人口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应对,无法兼顾为民服务事项。在街道的统一指导下,社区打造8个“全能网格间”和1个独立的“全科社工”服务窗口,把网格员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入户频次大幅增加、联系居民群众更加紧密,排查走访从以前的敲不开门、找不到人,变成了熟人相认、笑脸相迎。
“同心圆”怎么画——
“超强战队”激活末梢神经
穿上“红马甲”,打开微信群,走东家串西家,80岁老党员卜耕宽的一天就开始了。在长春市双阳区黑鱼村东栗家屯的微信群里他很活跃,跟大伙儿传达上级政策,谁发表不当言论,他都不留情面指出,“咱穿上‘红马甲’,就得称职。”群里还有两名和他一样的党员“红马甲”。
“这些有威望的老党员就是‘1+3+X’模式中的‘X’,是‘支部建在屯上’党组织的触角。”黑鱼村党总支书记马铁义说。“1+3+X”模式中,“1”即在屯上建立一个党支部,“3”即由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委员三人组成工作团队,“X”即由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种植大户等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伍。之前,因地广人稀、村屯分散,导致群众难组织、治理难深入、矛盾难调解,双阳区探索把党组织从村往屯延伸,把支部建在屯上,选出能力强、群众认可的屯支部书记,通过“1+3+X”模式,让老百姓有事随时都能找到组织、找到依靠,乡村治理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支队伍带活一盘棋。党建引领城乡治理的末梢神经被激活,一个个细胞在关键时刻就能爆发出“聚合动能”,在疫情防控中筑起“防护墙”,在服务群众中竖起“先锋旗”,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干部人才队伍是基层治理成效的保证。今年,吉林省高质量完成社区(村)“两委”换届,6.9万名“两委”成员学历年龄实现一升一降,5041名党员干部担任街长、路(巷)长,45万余名热心居民担任楼栋长、单元长,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队”“主心骨”。吉林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民政厅,指导各地落实“社工岗”政策待遇,按照“三岗十八级”核定社工岗人员薪酬。
“有了社工岗,我们社区工作者不仅鼓了钱包,也抬起头来,对这份工作有了更多的归属感。”长春市南关区长通街道龙兴社区党委副书记孙硕,毕业后回到社区服务,如今8年过去了,她扎根社区,看到了更广阔的事业前景。
基层干部队伍成长离不开“老书记”传帮带。各地发挥社区(村)老书记余热,建立书记工作室,成立导师培训团,帮助社区(村)工作者干在基层、成长在基层。党的十九大代表、时代楷模、长春市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亚琴就是其中代表,她带领老党员、老社区工作者和优秀楼栋长成立了导师培训团,对宽城区59个社区进行“点对点”帮助指导。“有效的基层治理可让社区持续焕发生机活力,这是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基石。”吴亚琴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同心圆”越画越大。
“是蜂巢服务队帮我们实现了有效治理!”在长春市南关区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蜂巢”是居民心中的暖心品牌。九圣祠社区有多个物业弃管的老旧小区,社区党委书记赵月坚持党建引领,组织社区党员、群众骨干和志愿者,通过共建、援建方式建立12个便民服务站,冠名“蜂巢”,推选威望高、能力强的老党员担任“蜂巢”服务站党支部书记,实现居民的事居民自己管。几年下来,小区里小广告少了,乱堆乱放少了,居民的家园意识被唤醒,旧小区变身“桃花源”。
画大“同心圆”,数字化“智慧党建”延长了监管服务“半径”。在长春市南关区,一个“数字综合服务云平台”集基层服务、教育宣传、价值引领、意见反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整合了区属13个街乡、52个职能部门、59个社区、30个公共服务企业的接诉办理信息,统一调度管理,统一督促落实。“黄灯”代表正在签收处理,“绿灯”代表等待核查,“橘灯”代表处理完结等待回访,保证民生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数字化平台实现‘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街道社区党组织更有资源、更有力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靶向精准、便捷高效。”南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吕晶说。
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吉林行动,正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越到基层越能感到,基层党组织越有力,服务群众的“针脚”织得越密,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就越稳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就越强!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 高阳 孙家琪